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349阅读
  • 35回复

BA1BA刘淳老师在7053NET专题讨论发言:业余电台雷电防护漫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A7AS
 
发帖
284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4-04-27
  夏季是雷电多发季节,关于业余电台如何防止雷击,以及怎样才能把雷击可能造成的损失减至最小,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相关的论述和资料非常稀少,虽尽力搜集查找,并向多位专家求教,但适用于业余电台的资料和措施不多。今天和大家讨论的内容作为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仅供大家在采取防雷措施时参考。
  在250年前的1753年7月,富兰克林发明了第一根避雷针,从而促进了新兴学科和应用技术——“电子科学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今天我们京津的ham′s共同讨论雷电防护问题,也是对科学先驱者们的一次最好的纪念。
  一.人类对于雷电的研究和认识历程:
  首先来回顾一下人类对于雷电现象观察、研究和认识的历程,有助于我们对雷电现象的正确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是应年轻朋友的要求介绍一点科学史方面的资料和故事。
  1.十八世纪前的情况:人类对自然现象(包括雷电现象)的观察、探索、研究和认识是伴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在进行着。从公元前17~11世纪,我国商代保留下来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雷电的记载;公元前7~6世纪,古希腊人发现了琥珀经摩擦所具有的静电特征;公元1世纪,我国东汉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就曾对雷电进行过唯物主义的解释,指出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到1600年、英国的吉尔伯特发现除琥珀外,其它多种物质都能产生摩擦带电现象。他首先使用了“电”的名称——electric(原意:起电物体、带电体)。但电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位给电命名的皇家御医就无法解释了;在17世纪整整一百年间,电学研究只有一项发明,奥拖在1660年用硫磺球制成了一台“静电起电机”。这台仪器虽然还很简陋,起电的时候要用手来摩擦,但它却推动了电学的发展。
  2.莱顿瓶和电震现象:1745年冬天,德国的克莱斯特和荷兰的马森布罗克,几乎是同时发现了电震现象(人体受到电击的现象)。克莱斯特用铁杆插在潮湿的玻璃瓶中,用摩擦起电机使铁杆带电。当他一只手无意中碰到铁杆时,突然感到全身剧烈颤动,几乎昏倒在地。而马森布罗克在荷兰的莱顿城所进行的相似试验,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的瓶中装了水,电震的程度更厉害,以至他写信告诉朋友时还心有余悸。而那位收信朋友所做的试验,结果也同样可怕,在电震时还发出了响声。这就是有名的莱顿瓶试验和电震现象。又经改进,在莱顿瓶内外壁各覆上一层金属箔,也就是构成了以玻璃为介质的“电容器”,在瓶盖上装上连接内壁的金属棒和顶端的金属球,这就是大家在学校物理实验室经常可以看到的静电试验仪器——莱顿瓶(它同时也是人类制造的第一只“固定电容器”)。由于莱顿瓶第一次向人们显示了电的威力,并且是它才第一次可以把电荷储存起来,从而激励了电学的研究和发展。
  3.富兰克林的电学研究和著名的风筝实验:1706年出生在北美波士顿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他虽然只读了三年书,12岁就进了印刷厂当学徒和印刷工人。他借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每天晚上都认真读书,在五年时间里,他从许多文学、哲学名著和科技读物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并且他还努力学习数学,研究航海术,练习写诗、写散文,为报纸撰稿。几年的锻炼为他以后的论文写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776年他还被推荐参加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这是后话。
  在发明莱顿瓶的1745年,富兰克林已近不惑之年。他热心公益事业,曾倡导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图书馆、发起成立救火会(当时还没有专职消防队) 、还创办了第一个科学团体——北美增进有用知识哲学会。第二年,他的朋友、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林逊,从伦敦寄来一只莱顿瓶,赠给费城图书馆,并附有实验说明。科林逊是位植物学家,他不远千里寄赠莱顿瓶,足见这项发明当时影响之大。富兰克林喜出望外,立即邀请几位好友开始动手进行电学实验。这一年富兰克林整40岁,他进行电学试验不久,就有了好几项有价值的新发现。
  通过反复试验、细心揣摩,富兰克林对静电特性渐渐有了独到的见解。当时法国人杜法伊发现摩擦玻璃棒和摩擦胶木棒所产生的电性质不同,发现“同电相斥,异电相吸”, 因而断定电的本质有两种。而富兰克林却认为电的本质只有一种,每种物体都带有一定的“电质”,定量不足带“玻璃电”,如果过量就带“胶木电”。他首先用“+、-”号表示这两种电荷。这和现代的解释:“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已很接近。并且他还根据实验提出了著名的电荷守恒原理,因此可以说富兰克林是电学史上首位正确阐述电的性质的人。
  他还用莱顿瓶做了不少新的试验。他发现用尖头金属棒接近莱顿瓶顶端,就会闪现比较强的火花;如果改用圆头棒,火花就很弱。他还证明了莱顿瓶内外两层所带的电恰好极性相反、数量相等,对电的性质研究已经由定性提高到了定量阶段。不过莱顿瓶实验也给富兰克林带来过麻烦,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联在一起、以加大电量。他的夫人丽德当时正在旁边观看试验、一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火光闪过,xyl被猛烈电击倒地。这次惊险事故给富兰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由于xyl被电击伤这件事,使富兰克林开了窍。那震耳的轰鸣,惊心动魄的闪光,使他联想到空中的雷霆闪电,这不正和空中的雷电很相象吗?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思考,富兰克林断定:天空的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实验室里人工产生的电一样,都能产生光和声音、能点燃物体、破坏磁性、杀伤生物。这个见解无疑是人类对电的认识方面的一大进步。1751年他的论文集《电学的实验和研究》出版,这是近代科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电学理论著作。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富兰克林认为,最有力的就是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证实天空的闪电和人工产生的电在本质上相同呢?他想到了孩子们玩的风筝,若在雷雨时把风筝升到空中,如果闪电就是电的话,它就会沿着湿风筝线传导下来。(风筝起源于我国,在公元四世纪南北朝初期已经出现,1589年传入欧洲,之后又传入美洲)。
  1752年7月的一天,阴云密布,暴风雨就要来临。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来到郊外,准备进行试验。风筝是用一块很大的丝绸特制的,还在十字形的骨架上装了细金属丝,用来接引天空的闪电。在焦急的等待中,远处终于传来了低沉的雷鸣声。作为一个电学家,富兰克林深知这次实验有致命的危险,但这时他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不久,雷声越来越近,狂风呼啸着卷过一团团乌云。富兰克林把风筝抛起,对威廉大喊:“跑”!威廉拉着风筝线迎风拼命奔跑,风筝扶摇直上,升到了空中。紧接着大雨倾盆、雷电交加。富兰克林追上威廉,接过风筝线,拉着威廉躲进了一所空房子。他掏出一把铜钥匙,系在风筝线的末端。只见风筝穿进雷雨云层,闪电在风筝附近闪烁,雷声隆隆。突然,一道闪电掠过,风筝线上有一小段直立起来,像被一种看不见的力移动着。富兰克林突然觉得他的手有麻木的感觉,就把手指靠近铜钥匙,顷刻之间,铜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大叫一声,赶紧把手远离了钥匙。他喊到:“威廉!我受到电击了!现在可以证明,闪电就是电”。幸运的是这次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富兰克林的推断被证实了,闪电确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富兰克林顾不得危险,他用一块干丝绸裹住已经湿透了的风筝线,让钥匙直接给莱顿瓶充电。威廉看到瓶上有电火花闪烁,惊喜的瞪大了眼睛。事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中收集的闪电,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它的性质与起电机产生的电完全相同。这次风筝实验的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轰动,富兰克林的电学理论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并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4.避雷针的发明:风筝实验的成功,启发了富兰克林,他设想能否把天空的电引到地下?以避免雷击灾害。正当他进行这种试验的时候,传来了俄国电学家利赫曼在进行实验时被雷电击毙的消息。这是做强电试验的第一位牺牲者,代价惨重,引起了整个科学界的震惊。但富兰克林没有退缩,夜以继日的工作着。在1753年夏季他终于试制成功了第一根实用的避雷针。富兰克林把一根几米长的铁杆垂直固定在屋顶上,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面并埋入土里面。当雷电袭来时,就会沿着铁杆并经导线直达大地,使房屋建筑完好无损,得到有效保护。第二年(1754年)富兰克林制作的避雷针开始试用,像许多新发明一样,起初并不顺利。富兰克林做了许多副避雷针,分给他的朋友和邻居,但不少人听信教会保守势力的鼓惑,认为装在屋顶的尖杆是不祥之物。然而过了不久,一场夹着雷电的狂风暴雨,使教堂着了大火,而装有避雷针的房屋全都安然无恙。科学最终战胜了愚昧,事实粉碎了宗教的谎言。避雷针很快推广开来,到1762年传入英国,1769年传入德国,很快高楼顶上都竖起了避雷针。雷电终于被制服了,这是科学的胜利。
  纵观人类对于雷电这种自然现象以及对静电的研究和认识的历程,前后经历了2500年,确实艰辛而漫长。但社会在前进、人类自身也在进步,破解雷电之谜、避雷针的发明,以及不久后(1800年)伏特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堆,宣告了静电时代的结束,促进了近代电学的发展。
  二.雷电的物理特性及雷电的危害性:基于目前人们对电的了解以及有针对性的研究,已能对雷电现象作出满意的解释并给出确切的定义。在此不想探讨过多的理论问题,也不进行动态的数学推导和量化分析,只就与我们业余电台有关的问题进行定性的分析和介绍,引用的一些数据也都是结论性的,可用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认识或直接使用。
  1.闪电的形成及基本性质:闪电是围绕地球的大气中积蓄的正负电荷,破坏大气绝缘进行中和时的一种放电现象。闪电一般都发生在多雨季节,相对集中在春末到秋初的一段时间里。闪电通常是由一种特殊的云团产生的,一般称作雷(暴)云,从其下面向上看,像是一团低沉、灰暗的乱云;从远处看,又像一捆高大的、近似圆柱形的旧棉花。其高度有时可以从低空达到20km以上,这种云团从远处看似很平静,但其内部却翻腾不停,存在着很强的上升气流,其上升速度可达到30m/s以上(相当于108km/h的风速)。雷电多发生在夏季的午后,其原因是地表气温高、湿度也较高,底层空气受热密度降低形成上升气流,与高空的低温干燥空气相对运动,就形成了雷暴云团。这股强劲的上升气流带着下层的湿空气急剧上升,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流的压强和温度逐渐降低,气流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进一步上升水滴形成了霰(小冰粒、小粒冰雹)和冰晶(小冰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水蒸气由气相转为液相、进而又转为固相,使上升气流的湿度大幅度降低( 与电冰箱冷冻室的状态有些相似)。常识告诉我们,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稍有摩擦就很容易产生静电。霰和冰晶在形成后随上升气流继续上升并与干冷的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轻而薄的冰晶带正电荷,继续上升;凝结时因排出潜热而温度较高较重的霰带负电荷,上升速度减缓。在云团内的电荷分布状态是:上层带正电荷,大约在8km以上区域(-33℃以上区域);下层带负电荷,在3~8km之间(0~-33℃区域);另外,在云团底部还有一些带正电荷的小群云团,与大地上极性相反的电荷遥相呼应。当这些电荷达到雷击电势时,其间的空气电阻就被击穿,形成一个低电阻带。强大的电流在瞬间流过被击穿的低电阻带,形成了一次空地间放电——闪电,并伴有放电时的强烈声响——雷声。这就是一次典型的雷击过程,很多书上称之为“直接雷击”(直击雷)。在雷暴云团内部或云团间也经常发生放电现象,如果发生在距地面较近或距直接雷击点较近的地区,由于云团中电荷引力的作用,也会形成局部高电势并引发放电,称为“感应雷击”(感应雷)。其发生概率高于直击雷,但其破坏力一般小于直击雷。
  还有一种特殊的“球状雷击”(球雷、滚雷),是由两块很小的云团或称之为两股带异性电荷的气流,由于电荷引力相伴着在低空漂浮,因为距离很近,当某一点的空气电阻被击穿时,就在这一点形成了一个球形的闪电。因为击穿的低电阻带已经形成,两股气流的电荷就持续地在这一击穿点上放电。这种球状雷放电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甚至能达到几秒钟,它随着地面形状在低空滚动呈漂浮状态,而且无孔不入。已有过球状雷由门窗缝隙进屋伤人的报道,球状雷的发生概率很低,但很危险;对于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有时还会发生“侧击雷”,也具有一定危险性。
  还有一种情况,因为没有恰当的译名,各种专著中也较少提到,我们暂且直译称之为“地冲击”。当空中有带电云团,而大地上存在着极性相反的电荷时,我们站在地面,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上,而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云团、地面)都是带电的,电荷均匀地分布在两个极板的表面上。当发生闪电、也就是电容器放电时,电流集中流过击穿的低电阻带。同时,电流也从极板的各个部分迅速流向放电点。即不仅在击穿的低电阻带有放电电流,而且还有由周围地区流向击穿点的电流,这个电流就是“地冲击”。地冲击造成的损害与高压电力线对地短路时造成的“跨步电压”有些相似,也能对设备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甚至伤害设备操作人员。地冲击也经常伴随着直击雷或感应雷发生。
  2.闪电的几项物理参数:一次闪电的冲击电流,一般是5k~50ka(最高曾有过300ka的记录);一次闪电的持续时间,大约是5~10μs;在闪电的路径上,按直线距离计,每米的雷击电压大约是3000kv(也有研究报告说该电压可高达100000kv);一次闪电的路径长度最大可达16km。而一个16km长的闪电,两端电压高达48 000 000kv。假如这次闪电持续了10μs,若能将其所释放的能量储存并变换为市电的话,足够一户普通居民家庭使用一个月有余。
  3.雷电的危害:根据统计资料,地球上每秒钟大约发生100次闪电和雷击,即每天有800余万次闪电释放着巨大的能量。前纽约世贸大厦每年约有23次直接雷击;上海浦东电视塔每年约受到20次直接雷击;北京和天津电视塔每年平均要遭受10次雷击,如果没有特别良好的避雷措施,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我国是一个中纬度国家,绝大部分领土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但包括南海岛屿在内,我国由南向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而由西向东、由东经70几度到130多度,幅员辽阔但同时也伴随着气象条件的复杂。我国是世界上受雷电灾害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每年春末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降雨时、常会伴有雷电发生。近几年我国各地年平均雷电日(雷暴日)数为40余天,并且呈上升趋势,每平方公里每年有6次以上落地雷。
  避雷针对于防御直击雷具有明显的作用,而对于其它雷电灾害的防御作用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在现代社会,电力设施和大量应用的各种电子设备、网络,由于雷电波侵入、雷电感应、地冲击和雷电电磁脉冲引发的雷电灾害日益严重,单靠避雷针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003年5月22日,一场雷雨、北京市就有300多个小区的有线电视系统遭受雷击,造成重大损失;2003年10月9日,北京管庄地区,小雨中突然两声响雷,使附近数十户的电视机、计算机、电冰箱烧毁,所幸无人员伤亡;次日凌晨,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一声巨响,沈阳昆山西路一座六层楼被雷击,使楼顶出现了半米多长的豁口,该楼的总电闸及多台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被毁。后经检查在楼顶有一个无避雷措施的天线;2003年9月22日傍晚,惊雷伴着秋雨,在北京连连惹祸。南苑乡高压线被击断,造成局部地区停电;石景山一座二十多米高、半米粗的铁烟囱被击倒并砸毁一辆汽车;红莲等多个小区有线电视系统遭雷击损坏;小红门地区很多人家的电视机被击毁,有几台当时就冒起了黑烟。
  在我国每年有三、四千人因雷击伤亡。1993年6月5日北京某派出所办公室遭雷击,正在打电话的民警被击倒,室内靠近或碰到金属物的多人遭电击;1994年7月9日湖北某县民工在一工棚中避雨时,棚内有66人同时遭雷击,造成14人重伤;1995年5月29日凌晨,辽宁某县一张姓村民家,因球雷由窗缝进入室内并发生爆炸,导致房屋起火燃烧,一家三口人惨遭雷击全部身亡;1995年7月,广东某镇十多名学生在一棵大榕树下避雨时遭雷击,当场死亡2人,伤6人;1998年5月17日晨,一对在粤打工的夫妇冒雨骑车上班,妻子手持一金属柄雨伞坐在后面,当经过一桥面时突遭雷击。雷电由伞尖导下,二人当场死亡,自行车后轮严重损坏,连水泥桥面都被打了一个深5cm、面积近200cm2的坑。
  在国外,雷电惹的祸也不少。仅举一例:1993年9月2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场足球比赛中,有4名运动员遭雷击身亡。鉴于这次事故的教训,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组委会在法国主要赛场安装了一大批先进的防雷设备。
  雷电对通信设备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年雷暴日为20天的较干燥地区,一座100m高的天线发射塔,年平均遭受直接雷击的概率为2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避雷措施,其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通信线路、尤其是采用架空明线的有线通信线路和广播网,尽管有较完善的避雷设施,但每年因雷击损毁,要占到总维修量的20%以上。
  业余电台遍布在城乡各处,为了使小功率电台能通的更远,ham’s都为自己的天线下了很大功夫,并把天线装的尽可能高(一般都至少高于房顶4~6m),馈线尽量粗(syv-50-5是最细的,很多人选用syv-50-7、甚至用syv-50-9型高频电缆或大截面平行馈线),绝缘也是选用最好的介质材料。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避雷措施,这副天线就成了引雷器,一旦落雷就非常危险,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前不久,有位ham的一台全新ft-817机,不幸被雷击毁,损失惨重。
  另外,在我国的北方和西北风沙较大的地区,由于沙粒与干燥空气摩擦带电,也会在天线和馈线上积聚电荷,感应电压而发生放电。这些地区虽然雷电日不太多,因风沙静电造成的危害一般也没有雷电严重,但发生频繁,也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因而也应该按防雷电要求安装避雷器,以保护电台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离线BA7AS
发帖
284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4-04-27
BA1BA刘淳老师在7053NET专题讨论发言:业余电台雷电防护漫谈
  三.避雷措施和方法简介:
  1.避雷针:避雷针是用以保护建筑物为主的、可以有效防止雷击的安全装置。自1753年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装置以来,一直沿用至今,除了在加工工艺和便于安装方面不断有些改进外,没有本质的变化。
  避雷针的顶端是削尖的直立金属棒(或管),安装时要高出建筑物一定高度。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大致呈伞状,是以避雷针尖端为角顶、以建筑物房顶(或被保护设备上表面)为底的90~100度圆锥角范围内。还有一种简单的估算方法,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大体上等于以避雷针高度的1·5倍为半径所作的圆的范围内。对于矩形、复杂形状以及大范围的被保护物,可采用两支或多支避雷针进行保护。避雷针的引下线(导雷线)应使用截面积≥35mm2的扁钢或圆钢垂直引向地面(甚至可以使用铜或不锈钢材料)。引下线应与避雷针及良好的地线焊牢。例如:以Φ12mm低碳钢做导雷线,其截面积约为113mm2,按电工学的经验,每平方毫米导线的载流量一般为6a左右,113mm2的导线的连续载流量还不到700a,能承受几千甚至几万安的雷击电流吗?由于雷电的放电不是连续的稳恒电流,是放电时间极短的脉冲电流,计算和实测都表明,如果放电时间≤1ms时,引下线的“瞬间”载流量取连续载流量的100~200倍是安全的,导线不会过热及熔断。所以这条导雷线在瞬间放电时,承受过万安的脉冲电流是安全的。再引申一步,导雷线与避雷针及地线的连接一定要“牢靠”,要把接触电阻认真减至“最小”,否则、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例如:某一点的接触电阻是0.1Ω,如果放电电流是10000a,则在这个接触电阻上的压降将是1000v,该点在放电瞬间所承受的功率为10000kw!将造成接触点熔化、爆炸!所以导雷线必须用熔焊进行连接,绝对不能采用压接、绞接及锡焊。
  避雷地线应专用,不能借用其它地线。地线可采用专用接地碳棒、厚铜板或不锈钢板
深埋于地下,埋深≥2m;或用角钢、铁管削尖打入地下,深度应为2~3m。接地棒不应少于2根,距离应≥3m,并远离其它地线,接地棒与引出线要焊牢。良好的地线,其“接地电阻”应≤4Ω。在土质不好的土壤中埋地线时,可在接地棒附近的土壤中掺入食盐、碎木炭或其它能降低接地电阻的电解质材料,并适量加水夯实,以改善局部土壤条件。上述的地线埋设方法,也适用于各种设备的工作和保护地线。地线的引出线要短直不能有硬弯,要使用圆(扁)裸线。禁用带护套的软线或编织线。固定引下线的卡子要开口不能是闭合的环。
  2.避雷器:作为避雷针的重要补充,避雷器是电力、电子及通信设备和系统广泛采用的避雷装置。避雷器的作用是当天线、电源、传输线路或网络因雷电感应引起高电压将造成危险时,避雷器“迅速导通”放电,以保证设备、系统及人员的安全。虽然按工作原理及结构的不同,避雷器有很多种类型,但它们也有共性,就是每个避雷器都有一个在制造时就设定的“阈值电压”(转折电压、击穿电压)。在避雷器两端的电压达到阈值电压前,避雷器呈高阻态,对设备正常工作没有或基本没有影响;一旦达到阈值电压时,立即“导通”放电,当 其两端电压降至阈值电压以下时,立即截止,恢复到高阻状态。
  ⑴空气间隙放电避雷器:
  〈1〉锯齿状尖端放电避雷器:这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一种最古老也是最简单的避雷器,用两片各带几个尖锯齿的金属片,将锯齿相对应固定在绝缘胶版或瓷板上,锯齿间隙可以调整,最近的一组锯齿相距0.5~1mm,其它各组锯齿的距离逐级增加,共4~5组。由于简单易制,以及锯齿状放电间隙的电容量很小,放电间隙即击穿电压可调,所以可用于电信、有线广播及无线收信等设备和线路的保护。
  〈2〉球状(半球状)空气间隙避雷器:这是由两个保持一定距离的光洁金属球(或半球)作为放电体的避雷器,主要用于大功率发射机天线塔的防雷保护。
  ⑵真空放电避雷器:
  〈1〉 玻封放电管:这是已使用了几十年的一种广泛用于有线通信和老式电话的通用避雷器,在约Φ15×50的真空玻管中,封入两片相距约0·2mm的金属片,并分别由两端引出。为了降低和控制放电电压值,还要在真放电管中充入少量惰性气体氖(ne)。这种放电管有两种规格:240v、360v可供选用。因为电容量大、耐冲击电流小,已在有线通信系统中淘汰。在小功率业余电台中,可勉强在hf低段使用。
  〈2〉电真空开关: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避雷器,采用电子管制造工艺,金属陶瓷结构、高真空(不充任何气体),耐冲击电流可达40ka。主要用于高压(几十千伏或更高)输配电系统。
  〈3〉小型陶瓷放电管: 这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避雷和浪涌电压抑制元件。简单的说,可将其看作是 一个低电容量的压控对称开关,在被保护设备正常工作时,放电管电阻为gΩ级,当达到击穿电压时,放电管迅速导通放电,电阻跌至1Ω以下。浪涌消失后,又恢复到高阻状态。其标称击穿电压为90~1000v;耐冲击电流为5~20ka,有多种规格可满足不同设备的需要。由于其性能优良,刚研制成功不久即被世界几大著名通信、电子和计算机厂家采用,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中。目前,东南亚及我国南方有些小厂也开始生产放电管,但质量参差不齐,主要是开关速度和可靠性差距较大。使用时应选择符合itu-tk.12和我国gb9403标准的产品。该产品非常适合中小功率电台的需要,由于其极小的电容量(实测<1pf),可直接并联在hf、vhf、uhf电台的天线端子上,既可防雷击、又可有效保护高频大功率发射管。
  现以epcos-r238xma型放电管为例简介如下:它是在一个Φ8×5mm 的高频陶瓷管两端用电沉积和离子渗透等工艺镀银,两侧各焊一片内凹盘形镍合金电极密封,并焊出硬引线。焊封要在真空条件下进行,而且真空室中还要根据放电电压等级充入一定浓度和比例的惰性气体氖 (ne) 和氩(ar)。为了提高响应速度,使击穿、放电加快到微秒级,还要在内表面附加一特殊的导电带,以控制电场分布。为保证参数一致性和耐冲击性,还有很多项技术和工艺措施。总之,该元件是一种技术含量高,体积小,使用方便的新型电子元件,并具有参数一致和稳定可靠的特点。经 10 次强脉冲电流冲击 (10ka;8/20μs) 及工频电流冲击 (10a;50hz,1s) 试验后,仍应保持性能良好,并保证基本参数仍符合标准要求。r238xma是一种适合于业余电台使用的放电管。
      epcos r238xma型气体放电管基本参数
① 标称击穿电压:230v
② 标称耐冲击电流:10ka(8/20μs)
③ 标称耐工频电流:10a(50hz,1s)
④ 单次耐冲击电流:20ka(8/20μs)
⑤ 绝缘电阻:>1000mΩ
⑥ 电容量:<1·5pf
⑦ 外形尺寸:Φ8×6mm(两侧轴向引线,总长60mm)
⑧ 适用标准:itu-tk.12;gb9403
⑨ 生产厂家:西门子与松下合资epcos
  (3)防雷压敏电阻:这是一种以氧化锌为主要原料、经烧结成为半导体结构的陶瓷状大功率压敏元件。电流耐量大(2000a/cm2)、寿命长、价格便宜是其特点。但由于电容量大,只适用于直流和低频电路。现已广泛用于电力系统及通信、电子产品电源系统的防雷和防浪涌保护。还有一种在高压电力线上大量使用的“阀型避雷器”,为圆柱形陶瓷结构,其中的主要元件是火花间隙和阀片电阻,阀片由特种碳化硅制成(近来,63kv以下的产品已多改用氧化锌压敏电阻)。具有压敏特性的阀片在两端电压达到其压敏电压时,迅速由阻态转变为导通状态,将雷电引入大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阀门,故称阀型避雷器。大中功率电台的供电系统一般都采用阀型避雷器,而其低压电源及小功率电台的电源系统多采用氧化锌压敏电阻进行防雷和浪涌电压抑制。现介绍一种适用于小功率电台电源系统保护的压敏电阻:
   cnr-14-d-471-k型氧化锌压敏电阻基本参数
① 标称压敏电压:470v
② 误差:±10%
③ 通流耐量:3ka
④ 反应速度:毫微秒级
⑤ 实测电容量:390~510pf
⑥ 外形尺寸:Φ16×5mm(单侧径向引线,长30mm)
⑦ 适用标准:gb10193
    ⑧ 生产厂家:台湾cnr
  四.关于业余电台防雷的几点建议:业余电台遍布城乡各地,使用的设备、天线和工作环境千差万别,对于应采用的避雷措施,无法象大中型专业电台那样提出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范。通过在7053net的漫谈和讨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引起大家对雷电危害的重视。大家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并进而消除雷电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确保通信畅通。现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在制订避雷方案时参考。
  1.电源系统:前面已经谈到“地冲击”会造成很高的危险电势,一次地冲击会使得电台外壳的电势与天线相差数千伏,是相当危险的。一般在电台的天线输入端都接有避雷器,而整流稳压电源则往往被忽视!由于电台的供电一般都采用负接地,即电源的负端连在了电台外壳(地线)上,另外、电源的外壳接电网的保护地线(也有的外壳直接与输出负端相连)。当出现地冲击时,使稳压电源的输出端(或外壳)也带上了危险电势,它与电源输入的市电网间的电势差将达到几千伏甚至更高!而且地冲击往往还与感应雷相连系,造成电源系统雷击事故。对于线性电源,这种高压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电源变压器;而对于开关电源,则是高频变压器及高反压功率管。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统计数字表明,雷电损害事故的大多数是从市电线路侵入的感应雷或地冲击造成的!因此,请大家务必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在相关的文章和书籍中往往对这个问题涉及甚少。
  (1) 在电源线路上增加隔离变压器:要想改造正在使用的稳压电源并极大的提高其抗高压冲击性能是不实际的,较可行的做法是在市电网和电台电源之间增加“隔离变压器”。就是一台功率足够的1:1变压器,但是要按高绝缘强度设计和制造。另外,在初次级之间要加上良好的静电屏蔽层。使用时,初次级分别接市电及稳压电源,并将屏蔽层可靠接地。增加隔离变压器后,除提高抗电强度外,对于雷电等造成的脉冲性高压,可降低其转移率,即使初级线圈上流进了冲击电压,由于有屏蔽层的阻挡和旁路作用,也很少向次级转移。
  (2) 安装避雷器:对于功率较大的电台,应在市电进户端安装阀型避雷器或大功率防雷压敏电阻;小功率的业余电台,可在稳压电源内的市电输入端增加防雷压敏电阻。可将前文介绍的“cnr-14-d-471-k型氧化锌压敏电阻” 直接并联在电台稳压电源(开关电源及线性电源均可)市电输入端子的相线(火线)及零线间;也可以在相线和零线上各接一只压敏电阻, 并将两只压敏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外壳并接地。两种接法对防雷和防浪涌电压干扰脉冲都有很好的效果。
  2.电台设备:目前能见到的收发信机,就是新产品也是前几年设计和定型的,发射机中还很少见到有避雷设施,只在ts450s/690s和870s等几个机型中见到其天线端子上并联有一只dsa301la箝位二极管,这个二极管虽有一定的防雷作用,但由于工艺和技术上的局限性、其耐冲击性很差。所以这只二极管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当天线意外开路或阻抗突然升高(>150Ω)时,防止高频大功率管被反向电压击穿而采取的保护措施。而有些较考究的收信机则在天线输入端采取了避雷措施,如siemens-e401,国产的239、339。收信机能先于发射机采用避雷措施,是因为其信号电压很低,技术上难度较低。
  在发射机上采取避雷措施的难点在于,所采用的避雷元件必须具有极小的电容量、极强的耐冲击性能以及极快的反应速度。很多种性能优良的元件,因为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均无法用于发射机(如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氧化锌压敏电阻均由于电容量为几百pf,不能用于hf、vhf及uhf电路)。几年前,由于“小型陶瓷气体放电管”的研制成功,才使得发射机的防雷有了适用的元件。不仅全面满足了发射机防雷的三项技术要求,而且由于它是无源元件、体积小且可靠性高,安装使用简单方便,已逐渐引起厂家和ham’s的重视。现以epcos-r238xma为例,介绍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可将r238xma直接并联在输出阻抗为50Ω的 200w 以下hf、vhf或 uhf发射机的天线插座上, 并将发射机外壳的地线端子可靠接地。使用 r238xma 后的插入损耗< 0.1db。对于功率较大的发射机,如 500-1000w(50Ω)可用两只串联。
    (2)在100-200w单边带电台天线插座上并联 r238xma,还可以有效保护发射机的高频功率管。其击穿电压、开关速度等与ts450s/690s,870s等机中采用的 dsa301la 真空封装双向箝位半导体二极管相近,但其耐冲击性及可靠性至少要大2-3个数量级。
  (3)对于天线阻抗非 50Ω 的发射机,只要天线电压最大值不超过r238xma标称击穿电压的50-70%,即可使用。如xd-d2b机可将r238xma接在“y1”和“地”之间。
  (4)也可以如本文所附图片所示做一个“t型同轴避雷器”,将r238xma 接到同轴插座的芯线和外皮间即可。
  (5)业余条件下的测量方法: 将被测管与一只 100-200w 的白炽灯泡串联后,接在一手动调压器的输出端上,逐渐升高调压器输出电压, 当达到放电管的击穿电压时,可由放电管外看到管内有橙黄色闪光。这时调压器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即为放电管的击穿电压。
  注意:①串联灯泡是为了防止电网被短路和调压器过载, 同时这也是在没有大功率脉冲源时保护被测管的一种变通测量方法。这样,每次连续测量10 秒钟也不会造成被测件和设备的损坏。
      ②用普通万用表ac 电压档测量交流电压时,所显示的是方均根值(rms,有效值),应将测量结果乘以 1.414才是最大值。实测 r238xma 的击穿电压为230v(umax,最大值),误差≤2v;方均根值为160-165v(rms)。
  3.天线和地线:天线防雷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有位老ham住在高层塔楼内,楼顶有避雷针,他在楼顶较合理的选择了天线高度和位置,既和避雷针保持了一定距离,又在它的防护范围内,安装了一副很好用的四波段倒v天线。还有一位ham在楼顶tv公用天线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装了一副三波段yagi和一支多波段垂直天线,效果也很好。天线不能距避雷针太近是因为在天线振子附近,不能有超过最高工作频率1/4波长的金属物体,否则将大量吸收辐射的能量,严重影响效率。
  要注意高频电缆的防雷。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往往出现“侧雷”,电缆沿楼体外墙引下,遇到侧雷时首当其冲。按国家标准和施工规范要求,应将电缆穿在铁管中,并将铁管与防雷地线或导雷线可靠连接。这一点在业余条件下很难做到,不过有些楼的中部有天井或通气管道,若将高频电缆由此引下则安全的多。
  有人在天线入户点按装一个双向闸刀,一端连发射机,另一端接地,并养成不工作时将天线接地的习惯。应该说在业余条件下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唯一的缺憾是对天线系统的阻抗有一点影响。
  国外近两年已有采用陶瓷放电管的同轴避雷器产品,如钻石牌ca-23rs(工作频率:dc-1500mhz,阻抗:50Ω,插入损耗:0,1db,功率:200w),kansai牌kt-35p(dc-500mhz,50Ω,400w)。以上两种产品性能都不错,因为避雷器本身带有sl-16或l16高频插头插座,可直接串联在天线和发射机之间,使用很方便。
  注意接地问题。电台的地线可以按前述埋设避雷地线的方法进行安装,但安装一副良好的地线对于城镇住楼房的ham却是个难题,如果可能还是尽量想办法装一副。有的ham借用楼内管道作为地线,这不是好办法,但比没有强。不过煤气管道绝对不能用,下水管道因不是螺装,接地电阻太大不要用。可勉强使用的是暖气和自来水管道,因不易焊接,可用卡子夹牢。因在业余条件下无法测定接地电阻,建议在使用前做个试验,用一只100~200w的灯泡(最好用1000~2000w的电炉),一端连接在代地线的管道上,另一端接电网的相线(火线),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并与电网电压相比较,如相等或相差很小,则这条管道的接地电阻较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于业余电台雷电防护问题就和大家交流这么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引起大家对防雷问题的重视,通过共同研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这次活动受到大家的关注,是和许多位ham和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特别是ba1cy、ba1dr、ba1fk、ba1hc、ba1ky、bd1hp、bg3abr、bd3dx、bd3gt几位老朋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样品和信息;信息产业部标准化所、电子情报所,避雷装置安检中心,西门子公司,东方电子管厂,798厂,北京元件六厂等单位提供了标准、检测数据、技术资料或样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另外,还引用了国内外多种文献、书籍和报刊资料,书目就不一一列出了。

(根据2003年7月在7053net的发言稿整理,2004年2月改写。)

“ba1ba” ba1ba@sohu.com
离线BA7AS
发帖
2849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4-04-27
图1
r238xma型陶瓷气体放电管、t型同轴避雷器及cnr-14-d-471-k型氧化锌压敏电阻
离线BA7AS
发帖
284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4-04-27
图2
kansai kt-35p型同轴避雷器
离线BA7AS
发帖
284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4-04-27
图3
一次闪电雷击全过程的照片
离线神秘色彩
发帖
1897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4-04-27
多谢楼主的好材料!注意防雷!
离线老汉
发帖
485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4-04-27
这家人家太坏了,是不是卖器材不守信用啊!该劈!
'
一次闪电雷击全过程的照片
'
这家人家太坏了,是不是卖器材不守信用啊!该劈!
离线BD1WSY
发帖
222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4-04-29
谢谢刘老师,辛苦备课循循善诱,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问题讲的这么透彻,使我们受益匪浅。电台防止雷击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把它同通联战术、设备使用、天线研究等同对待。百年大计,安全第一这是亘古真理。刘老师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对我等教育颇深。我们一定弄弄明白,身体力行。雷雨季节已经来临,我们赶快行动起来,按照刘老师教导的方法,认真检查一下电台的导地系统,确保人机安全、通联顺畅。把美好的73献给刘老师和电离层下的全体ham!
离线BD7KU
发帖
9352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4-05-03
经我手维修过的ts-440约占1/4有发生接收带通开关二极管被击穿的现象,而且全
部为天线接入一端的二极管.vco1工作不正常的故障多由此引起.
那台被雷击的ft-817当时天线已被拔离,雷电并非由天线端引入.从内电路直接与
13.8v连接的器件全部被击毁的现象来看,雷电应该是从电源端引入的.电网遭雷击
的可能性最大.看来电源端的防雷措施也必须重点考虑.
离线红旗
发帖
27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4-05-03
我在室内用对讲机没事吧?呵呵

我在6楼,我们宿舍旁边(不到20米)还有一个教学主楼,比我们宿舍楼高的多
而且我的寝室左上方(7楼楼顶)有一个小灵通基站天线,距我有30米
我为了听收音机,专门做了一根软线天线,是从窗户上垂下去的,大概有5--6米长

我就怕万一一个雷下来,正中我的天线我就麻烦了~~~~~~~~
天线引头就在我的枕边~~~~~~
离线barry
发帖
227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4-05-08
平常不用电台时我就把天线和插座全拔掉,插座的开关不保险
离线bd1hp
发帖
1194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4-05-17
我用此套件DIY了一个
'
r238xma型陶瓷气体放电管、t型同轴避雷器及cnr-14-d-471-k型氧化锌压敏电阻
'

我用此套件diy了一个天线开关,很好用。详情请见:

http://www.hellocq.net/forum/showthread.php?t=89475
离线BA7AS
发帖
2849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4-05-17
'
我用此套件diy了一个天线开关,很好用。详情请见:
http://www.hellocq.net/forum/showthread.php?t=89475
'
有放静电和避雷功能的天线开关,好东西!
离线ba7at
发帖
69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4-05-28
ba7as你是哪找来的这些东西,我怎没见过。
离线BA7AS
发帖
2849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4-05-29
'
ba7as你是哪找来的这些东西,我怎没见过。
'
ba1ba刘淳老师专供本论坛的稿件。其中部分内容已经在会刊今年第1期刊登,第2期会继续连载。
离线bg2vao
发帖
314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4-05-29
http://www.hellocq.net/forum/showthread.php?t=73828 架设天线要注意防雷与避雷的问题

这里也有些内容
离线BD7KU
发帖
9352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4-06-19
离线BG7AL
发帖
29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4-06-20
用压敏电阻做电台的信号口防雷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我希望大家千万在仔细研究元气件的工作原理后再做实验,否则防雷将会演变成引雷!!!!
离线BG7AL
发帖
29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4-06-20
很多防雷模块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设计开始就存在根据不同防雷要求设计不同部件,达到整机的防雷标准,如果只是单纯的应用一部分电路是极端的错误 的。 所以,希望大家对防雷在理论上要有一个大概的基础知识,再做试验。否则后果是很难想象的。
离线91000
发帖
6184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4-06-20
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