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拍砖,您理解得对,不可能不失真。
虽然失真,还要看看失真的后果:经过这样的放大器,ssb信号的包络和相位没出问题,虽然信号只剩半边儿多一点儿了。所以这里的“线性”是对ssb的包络和相位的,放大器的非线性带来高次谐波,用滤波器即可还原。
当然单边放大还是有点儿问题的,晶体管的非线性较电子管明显,特别是特性曲线的三次项较强,这会导致交调,就是互调失真,使ssb信号的带宽散开,并且话音不太清晰。用“推挽”的方式有部分抵消的效果,所以推挽更常见些。
而电子管功放中单边的就最多见,原因同上。
'
多谢1es的详细解释,解决我困扰已久的疑问;
查了一些资料,又仔细想了一下,基本上想明白了。
关于“ssb信号的包络经过ab类放大器后没出问题”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从时域上讲,ssb信号在经过ab类放大器放大后,
在射频信号的正半周,因为处在管子的线性区,所以上半周的包络基本上可以认为没有失真;
但是负半周的情形则不同,由于大部分在管子的截止区,
所以包络不仅幅度被严重压缩,同时还产生了非线性失真;
但是由于单边带信号的包络是正负对称的,所以只要有上半周的包络即可完整表达其携带的信息;
而负半周的失真部分,在频域上,一部分表现为谐波,另一部分则表现为互调失真;
我想后续再做这样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
调制信号为等幅双音,
[比如一个为1.2khz,另一个为2.0khz],
观察此等幅双音信号的包络和频谱;
然后对此等幅双音信号进行单边带调制,
[比如载波为7mhz];
观察输出的单边带信号的包络和频谱;
接着将此单边带信号送入ab类放大器,并进行滤波;
观察单边带信号在输入端、ab类放大器输出端以及滤波后的信号
三者在频谱和包络上的差异。
-----------------------------------------------------
由此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出单管ab类放大器对单边带信号的失真的具体影响;
根据查到的资料,
等幅双音信号的包络应该也是一个余弦信号,
包络的频率为两双音频率差的一半,
[在本例中就是(2.0-1.2)/2=0.4khz];调制后的单边带信号的包络与此相同(严格说是只在幅度上乘了一个系数),也是同样的频率
[0.4khz的余弦波]。两者的差异在于包络内的填充频率不同:
等幅双音的填充频率为两双音频率和的一半,
[在本例中也就是(2.0+1.2)/2=1.6khz]; 调制后的单边带信号包络内的填充频率为:
usb:载波频率+双音包络内的填充频率,
[本例中为:7mhz+1.6khz=7.0016mhz]; lsb:载波频率-双音包络内的填充频率,
[本例中为:7mhz-1.6khz=6.9984mhz];以后有时间了把实验结果贴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