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阅读
  • 1回复

NorCal40A 学习及重制,请求各位不吝赐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i9cbd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昨天 21:31
在上个月学习了七公的公众号系列文章《乐园里的小动物》后,对自制QRP设备很感兴趣。其实七月份已焊接好了一部 (tr)uSDX ,但发射效率在50~55%左右,害怕炸管,又苦于近期还没节省下生活费购买 tinySA 及 nanoVNA (学生还是穷呀,浅浅吐槽),因此搁置了。在论坛上偶然看到蛙鸣的帖子被七公顶了上来,就在下面回复,请教各位友台哪一款使用性好一些,得到了热心的 bd4lb 老师的回复,向我推荐了NorCal40A。在初步学习之后,决定对这一款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习,目标是成功通过验机。


这一款机器已经很有年头了,似乎去年还举行了25周年纪念活动,也因此,在国外网站上有对相关资料汇总的板块,更便于学习了。我参考的是99年版本36页的手册,较之前的版本清晰很多,不知道有没有更新的版本,有的话期待您分享出来。为了更清楚直观的对电路进行学习,我将手册打印了出来,并印制了几块电路板,方便进行标记。


因为我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要把板子上的元器件贴片化,这样的话使用加热台可以省去很多工作,所以先从复刻原理图开始,一边绘制一边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就发现了问题:有些元器件已过时,已经购买不到;有些有类似的贴片型号,但不清楚实际能否替代。在尝试完成原理图的绘制及布线之后,我将需要进行的工作及目标列为以下几项:
1、对所有元器件进行贴片替代的对照确认,无贴片型号的使用能购买到的元件即可,保证所选元件符合原始功能,并争取所有的元器件能够在电商平台简便的购买到;
2、缩小电路板尺寸,优化整体布局,提升电路板的美观程度,焊接过程中让元件位置更好辨认;
3、删除飞线,在一张电路板上放置所有元器件,如果不合适则采用多张电路板,通过排线统一连接,提升内部整洁度;
4、对现有的英文装配及操作手册进行翻译,并在实现成熟稳定的新方案后编写新版本中文安装及操作手册;
5、绘制3D外壳,给出装配方案;
6、搞懂电路的设计原理(对自己的要求),尝试作出改进方案,提升性能,或更易于操作(比如频段显示等)。


在绘制原理图的过程中,对第一项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在此特别感谢bh1xxp及bg7ezu两位友台的分享,bh1xxp老师分享的详细的测试及装配过程帮助很大,参考帖子将MVAM108变容二极管替换为了1SV149。手册对晶振的4.915MHz标注有些偏差,查阅了CTX050-ND的官方手册,应为4.9152MHz。磁环、聚苯乙烯电容等没有找到对应的原理图及封装,参照电路板及元器件手册进行了补充。过程中认识到确实有很多元器件需要替代,因此接下来会先对这部分进行整理,确定各元器件的型号、参数等。


因为使用了双面板加上贴片元件,在探索性布线中能够实现将所有元器件绘制到了一张板上,并将尺寸缩小至10*7厘米。但也引出了以下问题:
1、在原始电路板上,2SC799 NPN管为什么周围有一圈线条,是为了标注隔离其他元器件吗?其他元器件在它的周围会产生干扰?
2、电路板上没有铁氧体磁珠(芯)Z1的位置,在搜索中也没有找到542-FB64-110这个型号现在可以使用什么替代,只知道使用“64号”材料,也不知道具体指什么材料,标注的是 200MHz及以上频率使用。应该用什么替代,如何在电路板上体现出来?
3、板子正面放磁环及晶振的位置,其背面能否放置元件,或者有哪些元件不应该放置?
4、电源及天线周围是否会产生干扰,应避免放置哪些元件?
5、现阶段所选的各三极管、可调电容、可调电阻、芯片能否有效替代亟待确认。


下面两张图仅作测试,没有对元件分布进行细致规划,实在不好看


本楼作为一个引子,在此帖逐步记录一下我的学习和研究过程,希望能一步一个脚印,复刻并改进NorCal40A。整体或阶段性完成(有测试需求及价值)时我将分享出来,希望得到各位友台的测试及反馈,宏伟目标是复刻改进出一个可验机的开源套件。烦请各位前辈、友台不吝赐教,给予帮助及指导,非常感谢!

[ 此帖被bi9cbd在2025-08-04 21:33重新编辑 ]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OM44
bi9cbd@qq.com
个人网站 xuanzhanpu.me
离线bd4lb
发帖
366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昨天 23:07
NC40A,调节频率的电位器,原来的设计,使用的是单圈10K电位器。(虽然使用A10K,比B10K有点儿改善,但是,我感觉,还是不行。)
实际使用的时候,想找准对方的频率,有些难度。感觉找准之后,发报应答,对方不一定会听到。毕竟,它不是数字显示频率的。对方的接收机,带宽可能比较窄,频率对不准,他是听不见的。
我使用多圈的10K电位器,代替了单圈电位器。实际操作的时候,更容易找准对方信号的频率。(主要靠耳朵,分辨CW信号的音频频率,信号强度。)
这种多圈电位器的体积较大,不太适合焊接在电路板上面。(电位器是消耗品,需要定期更换,PCB板上面安装连接电位器导线的插座。更换更方便。至少,不用拆焊。)

使用新的贴片元件,代替不生产的老型号分立元件,工作量很大。(估计,测试和验证的工作,挺多。)
佩服楼主!


[ 此帖被bd4lb在2025-08-04 23:1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