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呼号:B0A
母台:BG0DXC
组别:M/S HP 多人单机高功率
团队:BD0AS BG0CAB BG0AUB BG0BPZ BG0AFA BG0ARE BA4RF BA7MY BA7NO BA7NQ等
天线:OB12-4、DB36、2单元80米直立相控、160米水平DP,两副146米BEVERAGE,DB36天线在比赛前发现40米异常,因此比赛期间没有使用到DB36的40米波段。
收发信机:两台FLEX-6400、ACOM 1200S、JAA RF1200功放。
操作方式:本地 + 远程的方式,BG0CAB、BG0ARE、BA7MY在基地,BA4RF在南京、BA7NO和BA7NQ在佛山。BG0DXC的网络经过不断优化,网络的延又得到了改善,南京到BG0DXC的延时平均在60ms左右,佛山到BG0DXC的平均延时在65ms左右,优于比我们认为FLEXRADIO远程操作基本所需的75ms,因此这次远远程操作的过程非常稳定,没有出现过因为网络延时造成的卡顿、断续等情况。我们的所有电台、功放、天线转向、天线切换,都是用一种很自然的操作方式远程操作,和平时在电台前面没有太大的区别。远程发CW,分别使用了BI4QKE魔键+RKI方案、比赛软件直发方案。
零区的队员在比赛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维修天线、调试设备、优化计算机网络等等,对于有一些设备在比赛前出现的硬件问题,BG0AUB等零区爱好者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执行力,一一给予解决。
在乌鲁木齐参加CQWW比赛,根据以往的经验,上午的时间是垃圾时间,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到中午一点,比较尴尬,低波段的传播开始下去,高波段的传播又没有开始,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就是这个意思。但今年的第一天却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前两个小时的40米能够提供平均近100个QSO/H的数量,到了上午10点转到20米,对北美的开通非常不错,依然可以能提供100个QSO/H的数量,这是我们在乌鲁木齐及年比赛没有碰到过的。然后到中午一点,10米和15米接上,开始了更高速度的通联,可以说前15个小时的传播让我们非常满意。晚上12点开始转到了40米,开始感觉不妙,欧洲电台的没有那种蜂拥而至的感觉,看DX Cluster上的spot信息,40米的spot明显少了,在乌鲁木齐40米是比赛中工作时间最长,且能够提供充足和稳定QSO数量的波段,40米的传播不理想,也让影响了QSO的数量,但幸运的是第一天上午的好传播带来的QSO数量弥补了这个缺陷。
第二天上午的传播,上午恢复正常的的垃圾时间,中午12点创造了本次比赛QSO最少的一个小时----42个QSO,到了晚上的40米继续第一天的低迷。传播虽不理想但地理优势摆着那里,最后勉强也做到了4200+的QSO。
虽然QSO数量比预期稍差了一些,但这次系数的系数分有724分,超出赛前我们700分的目标,也是我们团队的新高。80米和160米的成绩,也比以前所突破,两幅146米的BEVERAGE接收天线起了很大的帮助。80米的两单元直立相控也很给力,让我们可以在有限的80米波段工作时间,可以RUN起来形成小规模的PILEUP。160米能够接收到不少信号,但我们觉得后面还能够再提高一下,发射天线这次用DP,呼叫效率有点低,发生过多次听到新的系数台但叫不到的情况,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在BG0DXC将来的改善空间。
在乌鲁木齐的队员不辞劳苦,周五晚上就冒着大风雪上到基地,BG0DXC基地一片白雪茫茫,和远处的博格达峰连成一色,身处几千公里外的远程操作队员,有些还穿着短袖T恤。
谨以几张这次比赛BG0DXC基地的照片,与大家分享业余无线电比赛给我们带来的激情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