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4lb:希望,用20瓦功率,通联美国0--9区的小目标,早日完成………
肯定可以,瓶颈很大可能还是我们本身的接收问题,不在于功率太小对方听不到。但是难点在于美东地区,1,2,3区从路径上来讲比较难的,因为从我们这里过去是经过正北极的,极地电离层被磁场拉低,浓密而低的电离层对电波吸收很大(参考我的老网页里写的
为什么我们感觉JA做DX比我们BY容易 (qsl.net)),我们说加勒比海的CQ 8分区很难就是这个原因,如果稍加留意,会发现美国的1,2,3也是这条路径,但是1,2,3区的大台确比较多,有时候瓶颈反而在中部的0区。
关于小功率,我也有一篇老文章:
817使用手记 (qsl.net),还有一篇BV3FG关于QRP通联的可行性和技巧的文章,非常值得读一下,有助于给小功率使用者提升信心:
qrp (qsl.net)。
典型的电离层一跳的通联可以以日本为例,路径损失是100dB,假设用10W功率,双方都是有正常高度的DP,当传播很好开通时,你到达日本的信号是 40dBm(10w发射功率)-100dB(一跳的路径损耗)+6dB(发射dp增益)+6dB(接收dp的增益)=-48dBm(S9+25dB),所以特别容易,即使是天线不好,高度低,也能随便抄收。即使传播偏差,也还行。
然后我们看看美西,典型的W6加州,离开我们1万公里,如果天线够高(仰角够低),4跳就能到达,路径损耗增加了4*7dB=28dB,你仍然10W发射,双方都是1个波长高的DP,传播好对方可以收你S9左右的信号,如果天线比较低(仰角高),电波会需要有6-7跳甚至更多跳才能到达美西,这样增加了14dB-20dB的路径损耗,对方收你S7-S6,对北美的电磁环境来讲,非常清晰,也没有问题。但是你的电磁环境可能就不够好,你已经快听不见了,你只能听到对方100W以上的信号。而另外一个雪上加霜的事情是,高仰角需要更厚的电离层反射,同样的MUF下,低仰角还有传播时,高仰角的的电波就穿越电离层跑太空中再也不返回地面了,相当于没有传播了,所以压低仰角比功率重要得多,当你没有传播时,用低仰角通联的人还有传播,当你有弱传播时,低仰角通联的人有强传播,或者说别人的传播开通时间比你长。
如果通联美东,距离上没有增加太多,但是极地对短波的损耗有几十dB的损耗(要看地磁活动的情况,有时候甚至路径完全关断了),这时候就需要额外的功率,或者用定向天线取得额外的增益才能通联。这个通联并不稳定,成功的机率远比没有经过极地的路径低。
太罗嗦了,都写了,就不删了,还是刹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