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31阅读
  • 3回复

记老业余无线电家:AC3TY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g8jm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7-12-07
记老业余无线电家:AC3TY
读:巾帼不让须眉——中国业余无线电界的女“火腿”
《无线电》杂志 2009.03)有感

朱大燮(字:子华),苏州人,19世纪三十年代初,因对当时的新科技--”无线电十分感兴趣,自费在“青岛青年会无线电学校”接受无线电收发报基础培训,时任授课老师是:金镜澄,同学有:金问淮(字:西林)和李德昭,并于 193210月获得“青岛青年会无线电学校”颁发的毕业文凭(附图一),他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无线电水平,随后又来到位于:上海法租界爱多亚多路1395号,这个当时中国无线电的最高学府:“中国无线电工程专门学校”(时任校长:方子卫,教务长:范凤源)深造了半年,于19334月毕业(附图二),按当时学校的要求,毕业后的学生应继续参加无线电实习,但因当时中国还没有无线电实习的条件,所以,朱子华就从上海回到了青岛的父母家中;学成归来后,时任 “青岛青年会”总干事的郭金楠向朱子华提出了希望在“青岛青年会”办一个无线电补习班的想法,朱子华经考虑后,告诉他:要办就办个无线电学校,此举立即得到了郭金楠总干事的鼎力支持;朱子华就用自己获得的“中国无线电工程专门学校”毕业文凭,到青岛教育局备案并获得了办学资格,随后,朱子华就以一个无线电专家的身份在“青岛青年会”创办了“青岛无线电学校”,并自任校长。为了便于教学,朱子华聘请以前在“青岛青年会无线电学校”培训的两位同学来当教师:一位是英国驻青岛总领事的翻译:李德昭,另一位是在青岛市政府建设科工作的:金问淮(字:西林)。学校为全日制,学期三个月,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无线电收发及相关基础知识,学费约为:十几个大洋,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学费了,况且当时的人们对无线电了解不多,所以,来校学习的学生也不多,只有十几个人;该校的校长和教师都不拿工资,收来的学费主要用于维持办学,朱子华当时还没有正式工作,所以一天到晚都泡在学校里,白天给学生们上课,指导学生实习,晚上李德昭和金问淮他们抽空也来帮助教学;其时,朱子华还以“言炎”的笔名,义务为“民报”的周末副刊编辑“无线电周刊”并还提供稿件,在此期间,他积极活跃在业余无线电领域,成为当时无线电领域的知名人士;在办学期间,朱子华根据美国无线电杂志上提供的最新式电路图,自己动手安装了一部两灯电台(大概花了一、二十个大洋),并按政府的要求进行了登记,在19336月获得了正式的呼号:AC3TY中文注:A:亚洲,C:中国,3:第三区即山东省,T:青岛市,YMCA:青年会),该电台除了他自己使用外,还用作了在校学生的实习电台。
尽管当时朱子华的家庭比较富有,但家里为了让他有个比较好的前途, 1934年他父亲托自己的大学同学郏鼎锡,将朱子华介绍到“三北轮埠公司”做他喜欢无线电工作:在船上当无线电报务员;因走得匆忙,朱子华就将在 “青岛青年会无线电学校”的相关工作委托李德昭和金问淮两位同学继续打理,由于这两位同学都是有正当职业的,再也不可能全日制教学了,所以学校就只办了两期就停办了。        
在以后的几年里,船上工作的朱子华与回到家乡福州的金问淮一直还有通信联系,朱子华还在“QSP无线电杂志”上发表文章(附图三)介绍业余无线电家金问淮
再后来,因抗战爆发,朱子华和金问淮这两位十分要好的业余无线电家,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 ,不约而同地参加到了祖国的抗日战争洪流当中,金问淮参加了193710月在南京成立的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第六部的“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朱子华193712月在武汉免试进入到“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做无线电工作,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他们作为老一辈业余无线电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无悔于时代的选择,他们用自己所学到的无线电技术为危难之中的祖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附图一:“青岛青年会无线电学校”颁发的毕业文凭


附图二:“中国无线电工程专门学校”颁发的毕业文凭


附图三:刊登在QSP无线电杂志”19358上的第一篇文章“福州业余无线电台XU7LF





离线BG7MI
发帖
7708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7-12-07
《无线电》很久没看了

内容来自[手机版]
离线BD7QF
发帖
52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9-04-19
希望能看到更多老业余无线电家的人物记,这是宝贵的历史资料。
BD7QF/江茂康  
QTH: 柳州市无线电运动协会
Email:  bd7qf@163.com
柳州中继台:上行430.300 MHz下行439.800MHz 88.5
离线BG6MGD
发帖
35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