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刊上有一篇《业余电台呼号及其“Portable”的规范用法》,很显然是为了今年发布的无线电法规中关于移动电台呼号设置内容的说明。
登在会刊上的这篇文章,虽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为法规的正确性摇旗呐喊,但是读来总觉得有些不对头的地方,故借论坛地方再论一下。
会刊上这篇文章中对于地区性移动的说明是如下几段内容:
1 当业余电梯进行便携、车载、船载或者航空移动操作时,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电台的移动操作特性,经常在呼号后面加斜线"/"和字母P、M、MM、AM加以说明。
……尽管后置的"/P"、“/M"、"/MM"、"/AM"、"/QRP”等“Portable”早就形成了民间“行业规范”,但它们都属于关于业余电台附加描述,并不属于法定呼号的组成部分
2 呼号”/P“主要用于没有超出呼号中的国家冠字和分区号所指示的区域的短距离便携操作,例如把电台从城区转移到郊区进行野外通联。如果业余电台的移动操作范围
超出了呼号中的国家冠字和分区号所指示的区域,就需要采用另外的特殊呼号格式加以说明了。……在客席操作或者异地操作的上述”Portable“呼号中,例如"B9/BG3ZZZ”,
每一个字符都成为呼号不可分割的部分。
3 为什么要把“/”置于呼号之前,成为"B9/BG3ZZZ",而不是置于后面成为“BG3ZZZ/B9”?这有两个理由。第一,ITU规定的业余电台呼号格式包括电台所在地的前缀/国家冠字、
分区码和区分具体电台的识别后缀两大部分。上例中发射电波的电台的前缀和国家冠字是“B9”,"BG3ZZZ“则因为移动,已经失去了标示实际发射位置的作用,其功能减弱
为区分具体电台的识别代号,相当于一个”大后缀”,这样一来“B9/BG3ZZZ"还是从粽子上保持了ITU呼号格式的基本组成内容和顺序。第二,大多数业余电台关心的是联络对象
处于什么实际位置。把”B9/"放在前面有利于让其他电台一听到呼号就先了解自己的操作地点。如果反过来把“portable”放在后面,其他电台就必须认真听抄完整个呼号才能了解
其实际操作地点,这对于其他收听者是很不方便的。尤其是在竞赛等活动中,或者对于希望猎取特定DX目标的业余电台,后置“portable"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
读完这三段,我发现作者虽然努力想说明B9/是正确的、便利的、符合国际潮流的,却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第三段中介绍的内容其实针对的是跨DXCC的情况,
而对国内HAM最常见的第二段中的跨分区的情况,却没有说明。在文章中的多处举例中,如果是跨DXCC的情况,当然是将操作地的DXCC冠字前置为便利。
但是在同一个DXCC内跨区时,对于DX的收听者,是BG3还是BG4,并没有什么差别。而在DX通联和比赛中,国际上的”行业规范“显然是把”Portable"放在呼号后面并且
省略国家冠字,这样才能少念或者发1~2个字母,并且符合收听习惯。今年10月底的B9/BY9GA就很是吃了这个亏,这个呼号把不少DX电台给搞的很郁闷,干脆放弃了
和BY9GA的通联。而如果念的是BY9GA/P或者BY9GA/9,相信对方只要听得清楚都是能一遍抄下来的。
对于ITU规定的业余电台呼号格式包括电台所在地的前缀/国家冠字、分区码和区分具体电台的识别后缀两大部分的法规而言,BG3ZZZ/9中前缀也没有错误,具体电台识别也没有问题,
唯一可能需要注意的就是分区码,但是原分区码是在当中的,放在前面和放在后面,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事实上,在第一段中,文章作者本身也只说了P M AM MM QRP情况,
独独没有提到数字的情况,是否也是因为数字并不是“业余电台附加描述”?
其实,法规既然发布,如果当局不愿意改,我们P民本也无可无不可。但是如果明明不符合使用习惯,做了外行事,却还要引经据典的说自己是正确的,那就实在没有什么必要。
反而有文过饰非的感觉。法规是人制定的,当然也可以由人来修改,希望下次修改法规的时候,也能听听别的意见,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跨区操作时候数字在后面更方便,
还望能够实事求是的把法规相关内容给改下为盼。
[ 此帖被BG4AHF在2013-11-30 22:3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