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6CR
:这种阻抗匹配方式与等阻抗匹配哪种更好?
(2012-09-04 16:46) 
是音频应用或者低频测量特有的方式。
60年代前的音频系统都是用阻抗匹配方式,举例就是600欧姆系统中,话筒是600欧姆,负载(调音台,前置放大器等也是600欧姆输入阻抗)这如同射频的50欧姆或者75欧姆系统,功率传输最大化。
带来的问题是信噪比受制于电阻热噪声有限制。
60年代后设计概念发生转变,音频逐渐匹配倾向于跨接方式,就是电压匹配(低阻源传高阻负载)。当然传输线的阻抗是和源和负载不匹配的,但是只要线缆不过分长(类似不超过几十米几百米)第一个回波影响的峰头峰谷远在音频频响之外。
带来的好处是信号源电动势最大程度传递给负载(放大器输入端),比功率匹配信噪比理论改善3-6db。
再者考虑到类似动圈话筒为信号源,负载其实会映射到振动系统参与阻尼。所以匹配电阻负载电容(传输线分布电容,放大器输入电容)的改变都会对振动系统起作用。所以现代的话筒内部声路,磁路都是按照话筒输出开路为假设工作条件进行设计的。所以这类话筒适合比较高的负载阻抗,工作在话筒轻负载的情况,出来的声音是设计的预期。
而老旧的话筒声学设计都是功率匹配状态,比如有些老的SHURE,RCA等话筒,输出变压器有多个抽头,一般是50,100,150,200,250,600等多组抽头,按照放大器输入情况而打开话筒跳接的。新设计的话筒为简化设计降低成本完全不会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