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为美国海军“衣阿华”级战列舰中的第三艘。新建造时排水量:45000吨(标准排水量)/52000吨 (满载排水量) ,尺寸:270.4×33.0×11.6(米)比一般的轻型航母好要大。该舰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为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地点而声名大震。她曾参加了无数战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爆发了海湾危机后,“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迅速驶向海湾。“沙漠风暴”战斗打响后,“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及潜艇最先向伊拉克目标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
1991年2月4日凌晨,“密苏里”号战列舰在装备高级水雷避碰声纳的美舰“柯茨”号护航下,通过水雷区,到达指定攻击阵位,用9门406毫米大炮将伊军的指挥中枢、弹药库、炮阵地、导弹阵地、雷达站等予以破坏,给多国部队地面进攻部队以强有力的火力支援。
1992年3月31日,在热烈的礼炮声和号角声中,“密苏里”号缓缓地驶回到美国洛杉矶港码头,结束了它那辉煌的一生。
现在我们看看他的短波天线系统构成:
图1、高频发射天线主要是船头上的“discage”天线,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盘椎”天线(因为它由顶部的一个圆盘,下部为一个圆椎体构成)。国内常见的一般都用于机场u/v通信或者宽带接收天线,但现代u/v的盘椎天线使用的基本结构,其圆盘和椎体部分也都用金属管材等简化方式构成。
图2、为密苏里号战列舰discage天线的全景。这种天线在短波段体积还是十分庞大的,当然盘锥天线最大的好处是无方向性,带宽很大,尚有一定的增益。天线在顶部馈电时,工作频率为10-30兆;底部馈电作为g.p使用时,工作频率范围为6-10兆的单极垂直天线。
图3、35英尺双鞭状天线,其工作频率为7-30兆。由于该天线宽带非调谐式匹配,效率不高,主要用作接收天线。这种双鞭天线在国内的舰船上也有使用,也曾用作发射天线,但效率衰减在3-6db以上。
图4、位于右舷的14英尺双鞭天线。天线背后的白色圆顶房子为4连近程反导武器系统(近迫武器系统)和每分钟可以发射3000发炮弹的加特林枪。
图5、14英尺双鞭天线近景。
图6、35英尺垂直鞭状发射天线(位于战列舰左舷);
图7、35英尺鞭天线须与舰体绝缘,由哈里斯自动天调配合工作,这是密苏里战列舰唯一的可调谐hf发射天线。
图8、18英尺桁架杆鞭状接收天线。国内垂直天线应当学习一下,因为这种结构是在原垂直天线的基础上,由上至下四周多拉了几根振子。它可以大大改善天线的信噪比、带宽和提高天线的匹配阻抗范围。
图9、短波低频段扇形并列长线----收、发两用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