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台,河北黄骅ham定于5月3日进行首次野外设台暨应急通信演练活动:
设台地点: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乡大赵村
使用频率:7.050、14.270,21.400,29.250,29.600,438.500,439.775
诚邀全国ham届时呼叫我们,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特别邀请湖北ham能够在频率上与我们互动。
烈士黄骅
原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革命烈士。
黄骅黄 骅(1911年—1943年6月) 原名黄金山,学名黄为有,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人。年幼时,父母和兄长相继去世,与嫂子相依为命,过着极为贫苦的生活。自五、六岁就从事打猪菜、挖野菜、拣干柴等劳动,7岁到地主家里放牛,受尽了打骂和欺凌。后来,跟江西瑞昌的木匠胡师傅做学徒,胡师傅常给他讲《岳飞传》、《三国演义》等故事,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爱国救民的热情。
1926年9月,年仅15岁的他组织了凤凰乡儿童团,任团长。他肩扛红缨枪,站岗放哨,递送信件,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监视土豪劣绅。1928年5月,秘密参加了当地赤卫队,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抵达阳新、大冶地区,他参加了红军,历任司号员、勤务兵、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指导员、团参谋、团长等职。曾参加过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五次反革命“围剿”的英勇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长艰苦的斗争岁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不怕牺牲,勇猛顽强,屡建功勋,由司号员逐级提拔为团职干部,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1936年,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红军大学工作,任干部二团政治委员。
1937年9月,被派到晋西南去创建抗日根据地,任晋西南游击支队队长。翌年8月,调到晋西南边区党委工作,任军事部长兼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又名晋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副支队长。期间,为创建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勤恳工作,做出重要贡献。1940年4月,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在他的领导下,鲁西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1941年4月,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当时,冀鲁边军区是对敌斗争环境最艰苦的地区之一,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灵活运用“集中优势兵力,打其一点”的方针,频频出击,不断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1943年6月29日,他率领主力部队到达新海县的大赵村学堂,准备召开边区侦察工作会议,布置秋季反“扫荡”任务。30日晚,会议正在进行时,受图谋公开叛变投敌的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指使的司令部手枪队长冯冠奎,带着11名贴身队员,骗过警卫,闯进会场,将他及参谋主任陆成道等5人杀害。
边区军民将他安葬在山东省无棣县第六区的一座山头。为了表彰他的不朽功勋,1943年8月,山东军区在利津县镇海庙召开干部大会,将新海县命名为“黄骅县”以资纪念,沿用至今。1953年3月,他的遗骸移葬到济南市四里山(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当天通联时间从上午9:00-下午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