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ll+晶体
假设你有个500hz的晶体,那30ppm就是有 0.015hz的误差,
(500.00hz*30ppm=500*0.00003=0.015)
用 pll+晶体 来产生一个目标频率,做到最好的误差只能和晶体差不多,不会超过。
提高一点晶体稳定度,是可以产生的,理论上。
实质就是用一个不是你要的频率的晶体产生一个你要的频率,精度变化不大。
2)楼主的方法
24mhz的30ppm就是720hz, 也就是说,24mhz的晶体,在几百hz的范围晃动,
另外一个晶体(假设)24.000500mhz, 也在720hz的范围内晃动,
然后这两个“差不多”的晶体频率信号做“理想”的差频, 就是500hz +-(720)×2,
不能继承频的稳定度哦。楼主做到的水平是不简单的。说明晶体变化是基本一个方向的。
结论是不行的,现象是幸运的。
两个方法的不同之处:
1个用除法(简单的pll,dds), 精度是能继承的。
1个用加减法,精度就停留在原先频率上,不能在新频率上,还引入更大误差,误差也做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