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174阅读
  • 8回复

宋代人DIY的精密时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剑心
 
发帖
39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6-03-30
沈括的浮漏完成于1075年,是莲花漏的变体设计。他把结构参数弄到很准,以至可以骄傲地宣布:他用这套计时器测出了冬至和夏至真太阳日的变化。这个差值在冬至差30秒钟,在他的箭尺上有3毫米的长度。他在《梦溪笔谈》书里写道:“冬至日行速……夏至日行迟…。”这是北齐民间天文学者张子信从二十四气太阳方位观测做出的发现,过400年沈括用冬夏真太阳日测量的实验证明了,但这要以日行黄道每日一度为参照标准。

全文:
http://202.38.64.10/~liuyj/kelou.rar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离线BG8AED
发帖
7574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3-30
不太看得懂。
离线剑心
发帖
397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3-30
下载全文看了就知道了
离线bg1jgz
发帖
568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3-30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离线BD7RL
发帖
360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4-01
应该算是比较精密的。最早的水漏计时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水位压力不同,所以水的流速也不同,古人为了取得比较稳定的水位,就运用了多级水漏,进行一级一级的补水,这样,最终的计时水漏就比较准了。而这个设计,我的理解是,让元和介两个壶保持最高水位,以求得最稳定的流速,办法是让求壶以比计时需要的水量还要大的对元进行补水,而元满了之后,从枝渠排出。这样,元始终是满的,也就是保持了相同的水位,而介的作用应该是做为一级缓冲,有点象今天的振荡器缓冲,呵呵。
离线BH7IJM
发帖
9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4-01
不太容易懂!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4-01
它的缺点依然是与重力加速度有关。而摆种类的计时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重力加速度变化的影响减小。
离线BG2VO
发帖
5764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4-01
这个ppt很不错!
离线bg4kc
发帖
2652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4-02
古人没有把刻度标成非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