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的卖点
信号处理部分
1,选购件u-tune,高q的窄带输入选择滤波器。用步进马达带的镍锌磁心和镀银线圈构成主件。从跟踪于vfo。
2,vrf可调rf选频器,采用电抗调整部件的固态高频输入调谐跟踪滤波回路。
3,具有负反馈的rf高频放大器,互调劣化电平更高。(好像其它产品也用过,应该是比较常见的技术)
4,roofing filter有3个,分别带宽是15k,6k,3k。传统只有一个15k的各模式带宽通吃或者要加选购件。以往机器设计概念是中频特性主要后级来保证选择性,1if前的roofing filter只是做匹配和远离接收目标信号的滤波,好像一个喇叭筒宽进窄出。现在的设计有标配的3个,可以从前端就滤波效果比较更细些,对防止目标频率周边大信号的互调干扰有更好的表现。
5,2if用450k,应该是廉价的设计,但是考虑到1if的滤波器,可能设计人员觉得这样就可以了,在此2if电路只用陶瓷滤波器基本只作前后匹配和将2if变成窄带放大器而已,并不依靠这滤波器达到特定表现的滤波指标。
6,3if为30k,直接ad后去dsp。dsp有滤波,解调和agc检出的功能。采用ti的tms320系列。好像功耗不大的品种(以前9?年玩该系列25的时候都有很大的散热片,一个pcb上放4个就要用机箱风扇猛吹才行,现在用在短波机上的好像根本不用散热片,ic功耗降低太多了)。
7,子接收器只是2变频,1if1,2if都与主接收不同,但是2if可以加上与传统y家collins技术的455机械滤波器。
8,可调斜率agc
9,dds目标还是低相位噪声,主接收通道一共有3个,其中第一个可变频率的依然采用dds给pll参考,vco输出的方式。步进最小0.1赫兹。
10,发射的音频输入有3段参数eq,压缩和调制等都在数字域完成。y家的宣传口号是如同模拟一样好的音质(暗示其它数字方式的机器不够好?)
11,两个版本,100w内置电源的发射采用三菱的rd100hhf1管子,200w电源外置的版本采用st的sd2931管子,并且200w版本工作在a类可以输出75w功率,互调比较小,推功放很合适。(1000系列的mkv有)
12,天调采用步进电机方式直接驱动,保证快速到位。
整体/人机界面
1,采用整个注镁铝合金框架,据说很足量的功放部分散热片。
2,屏幕显示采用vfd,厂家说比tft有更好字体边缘,更好反差。
3,显示功能转态区域按照信号流程来,排列好像机器的框图一般有流程,不会摸不到头脑。
4,几乎一键一功能,不用费时间翻菜单看软按键。键钮手感好,例如主调谐按钮据说很有份量。
5,模拟指针s表,带有模拟风格的频率或cw侧音的显示方式。
6,快速的临时记忆方式。
7,旋转器控制(用于控制新版的y家系列旋转器,可存储记忆)。
8,cw和音频的记忆呼叫方式,音频的临时录音片段。
9,可屏蔽的部分波段(如没有该波段天线,防止误发射)
加了dmu2000的话可以看频谱,做log记录记忆通道管理编辑等
感觉
1,新机器性能好不好还不清楚,但是设计上东了不少脑筋。
2,复杂程度有所减少,尤其是rf,if的路径比较简单,不像传统高档机
3,大部分功能都面板的上,单实时操控性有待检验,看看同时操作多个按键旋钮机器是否能应付过来?
4,有些选购件价钱实在有点大。
5,初期上市,能有这个价格还是可以的,希望半年一年后有所下调,那时评价也比较明朗了,再下手也不迟。
感觉2000和756p3还是各有特点,要是2000按照设计预期能够在实时操控性上更强的话,接收接近现代机平均水平或更好一点,应该是适合比赛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