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趋势是可信的,对调试而言足够了,读数绝对值有误差。
如果要苛刻要求准确性,应该RUN状态预热10分钟,进行用户校准,然后再测。一般情况下没有这种必要,只要驻波低于1.2(反射功率小于百分之一),对我来说都一样。
901是超外差式驻波表,有信号源、本振、混频、中频调理、检波等环节,信号源和本振都有末级功放要把功率放大到近100mW,这些比起只有信号源和检波器的直接式驻波表,误差的来源多许多,受温度的影响就比直接式的严重而且不易补偿。
上述牺牲带来的好处是抗干扰能力大幅提高。为了减少牺牲,可以预热以后校准,然后马上进行测量,温度的影响即可被消除。
比如楼主的测量,有一段驻波稳定为1.0,实际上这是不太可能的。造成这种现象首先是因为驻波已经很小,比如只有1.05或1.1这种数量级。其次是测试时的功率或接收机灵敏度发生了温度漂移,这种漂移往往不到1dB,但是在小驻波读数时,数学模型对漂移敏感,1.05就可能显示为1.00。第三个可能因素是电缆长度刚刚合适,使得回波相位与桥泄漏波相位相差180度而抵消,本来有的一点点反射被抵消掉了。因为桥泄漏本身很小,所以反射也一定很小。如果有疑虑,可以试一试在馈线另一头进行用户校准。实际上1.1的驻波,已经只有四百分之一的反射,对通信系统而言,实在是无关痛痒。
最近批次的电桥绝对定向性已经有很大提高,基本上从10M一直到接近2G均优于30dB(千分之一的反射功率),这是小驻波准确性的保障。
[ 此帖被BG8AAS在2013-03-22 01:3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