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偶式功率计40年前就国产化了,内部的的传感器应该最迟35年前国产化。
http://www.hellocq.net/forum/showthread-t-258875&highlight=show%e4%b8%80%e4%b8%8b.show%e4%b8%80%e4%b8%8b9%20%e5%8a%9f%e7%8e%87%e8%ae%a1.html
我的这个用着还不错,很久没校准了,误差不大于5%。
'
国产70年代是有热电偶微波功率计了。但是当时hp就把半导体热电偶商品化了。
产品比如hp的432系列的478头是热电偶功率计,做基准测量校正的,是双热桥补偿替代的。优点是精度高,缺点是反映比较慢,只能有效。动态范围也比较窄(大约只有40db。一般都是做基准校验用途的。
国产70年代的热电偶微波功率计大多是单桥或者非dc替代的。斩波放大器在表的显示部分,动态也窄,精度不高,也容易受到环境干扰精度。
当时70年代的hp产品为把动态下限扩展,做成了蓝宝石基底半导体工艺的半导体热电头。直到目前还有应用的hp435,35,37,38的探头系列就是大部分用这类器件做的。比起国内云母基底,直接蒸发锑合金膜的灵敏度起码高10db以上(另外还设计成斩波放大器的斩波头在探头内)。
所以70-80年代的国产头基本只有国外60年代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