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来好笑,这天线调了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两次比赛,病急乱投医之时,还真反向各类资料里有印象反射位置不一样的版本,我们还都试过了,而且经过计算,两种版本都能成立,只不过阵子数据有略微变化。三根阵子的折线电流顺序也是走成一致的,阵子长度也是一样的(折线不一样长),现在唯一没有做过的是,用折线一样阵子不一样的长的这种组合。
我本来最后一招就是实测前后比,找到前后比最好的频率位置,然后改变回工作频率,再在工作频率上继续实测,改变振子组合获得最好前后比,但340上下一次可不是小事情,连by5cd御用工人们一听到要动340就头大了,也辛苦bd5chu他们,之前总共上下已经有7,8次天线,实在折腾不起,就放弃了我这种邪恶的想法了。
现在moxon工作得挺好,不过by5cd的天线组合思路是每个波段至少要同时覆盖两个方向,所以有机会还是利用原来的,三根阵子做到16m左右长度,加电容帽加感,先按理论计算值调三根不同频率的dp(计算下来三根都和中心频率不一样的),最后组装成八木,加发夹调到最终工作频率。
'
对,你的想法和我一致,就是最后唯一要做的没做,就差那么一步to win. 不要紧下次有机会再试。还有第二步试下用四六开的单元间隔。这样一来离八木theorem八九不离十,接下来再用优选法细调。
真苦死了by5cd的御用工人,其实调整工作不用在高空进行,有个空扩的场地,离地四到六米就可以了,先调向前增益(参考不远的同高度的水平dp),再测fb,采用先收后发的程序,vswr不用严格要求,等高升后还是要从新办理的。
真要把340改造成cl40b,我觉得不是最合算,还是改三单元的moxon来的方便。至于用计算单根振子的频率方法来创作八木我从来未见过,只知道用这种方法为山寨八木去作为反证的手段。你也知道振子上多了一个罗丝帽就会不一样。
还有请教一下,发夹是指什么,是gain matching 还是 stub matching,还是指其他的匹配?
ps:
很可能是km5vi所提到的问题,造成发生在折线系列的八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