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雷接地工作还没开始做这个实际上很简单

'
防雷做的也不对。正确的做法是焊接,而不是压接或者用螺栓拧在一起。否则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在极大电流通过时会产生高温,甚至熔化。可以到地线之间焊一条比较粗的钢筋。
以下引用自ba1ba 刘淳《业余电台雷电防护漫谈》。
=============================================
1.避雷针:避雷针是用以保护建筑物为主的、可以有效防止雷击的安全装置。自1753年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装置以来,一直沿用至今,除了在加工工艺和便于安装方面不断有些改进外,没有本质的变化。
避雷针的顶端是削尖的直立金属棒(或管),安装时要高出建筑物一定高度。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大致呈伞状,是以避雷针尖端为角顶、以建筑物房顶(或被保护设备上表面)为底的90~100度圆锥角范围内。还有一种简单的估算方法,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大体上等于以避雷针高度的1·5倍为半径所作的圆的范围内。对于矩形、复杂形状以及大范围的被保护物,可采用两支或多支避雷针进行保护。
避雷针的引下线(导雷线)应使用截面积≥35mm2的扁钢或圆钢垂直引向地面(甚至可以使用铜或不锈钢材料)。引下线应与避雷针及良好的地线焊牢。例如:以Φ12mm低碳钢做导雷线,其截面积约为113mm2,按电工学的经验,每平方毫米导线的载流量一般为6a左右,113mm2的导线的连续载流量还不到700a,能承受几千甚至几万安的雷击电流吗?由于雷电的放电不是连续的稳恒电流,是放电时间极短的脉冲电流,计算和实测都表明,如果放电时间≤1ms时,引下线的“瞬间”载流量取连续载流量的100~200倍是安全的,导线不会过热及熔断。所以这条导雷线在瞬间放电时,承受过万安的脉冲电流是安全的。再引申一步,导雷线与避雷针及地线的连接一定要“牢*”,要把接触电阻认真减至“最小”,否则、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例如:某一点的接触电阻是0.1Ω,如果放电电流是10000a,则在这个接触电阻上的压降将是1000v,该点在放电瞬间所承受的功率为10000kw!将造成接触点熔化、爆炸!所以导雷线必须用熔焊进行连接,绝对不能采用压接、绞接及锡焊。 避雷地线应专用,不能借用其它地线。地线可采用专用接地碳棒、厚铜板或不锈钢板深埋于地下,埋深≥2m;或用角钢、铁管削尖打入地下,深度应为2~3m。接地棒不应少于2根,距离应≥3m,并远离其它地线,接地棒与引出线要焊牢。良好的地线,其“接地电阻”应≤4Ω。在土质不好的土壤中埋地线时,可在接地棒附近的土壤中掺入食盐、碎木炭或其它能降低接地电阻的电解质材料,并适量加水夯实,以改善局部土壤条件。上述的地线埋设方法,也适用于各种设备的工作和保护地线。地线的引出线要短直不能有硬弯,要使用圆(扁)裸线。禁用带护套的软线或编织线。固定引下线的卡子要开口不能是闭合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