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359阅读
  • 51回复

介绍一款较适合电台使用的电容式话筒"SM-52"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D9TD
发帖
4063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07-12-06
'
网是橡皮筋,减震作用防止振动传到话筒上造成“噗噗”的噪音
'

谢谢老朋友!好久不见阿!不知道这个减震架哪里有卖的?我有螳螂伸缩臂而没有减震架子
离线radiolee
发帖
6050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07-12-06
'
如果把这个加在话筒和调音台之间效果会更好。
'

人声压缩器?
离线BA7IAG
发帖
2258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07-12-06
配套74的好东西!
离线BG1GLS
发帖
340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07-12-07
'
人声压缩器?
'
no,不是压缩器,是专业八路带自动激励和压限调节的话筒混音器,一台机器集成了三台设备的功能。
离线ba6ig
发帖
3007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07-12-08
老干部老弟弟好;驻极体话筒跟电容话筒有什么不同,不但是指换能片直径大小的区别吗?理论上可以这样理解吗?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07-12-09
马老师,别这么说。

电容话筒原理都一样,振动膜片为一个电容极,另还有个固定的背极,声波振动改变间隙,采用一定电路变换后得到音频信号。

至于变换电路就有固定偏压,驻极体固定偏压和高频之分。

固定偏压,采用大电压,高内阻的直流施加在电容极头两极,此时充电完成的极头储备一定电荷,并且因为等压与高内阻的直流偏压源,所以电流无限趋向零。当震膜的电容量被改变(声波振动膜片,改变极头电容量)时候,极头两端的电压发生改变(电荷一定,电容量变化,电压等比改变)。之所以要“高内阻电压源”就为了防止旁路音频信号,防止过快充电,使电容极头和放大器配合的低频下限达到要求。
70年代广泛开始使用的驻极体材料用于电容极头的一极,如此的设计就是驻极体电容极头。可以省略“高内阻电压源”,至于后续的高输入阻抗放大器是一样设计的。目前的驻极体话筒极头为保证声音质量,一般都采用背极表面涂覆驻极体材料,然后偏置驻极体化的设计,主要是防止震膜材料和驻极体性能的相互牵制(最早设计的驻极体话筒极头一般都是震膜兼驻极体材料,驻极稳定性能和声学性能不能兼顾)。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07-12-09
至于高频电容话筒,并不是指无线话筒。而是一种极头--变换成音频信号的过程中采用高频信号作为载体的话筒变换电路设计。
大约的过程是:晶体振荡电路----lc鉴频回路(c就是电容极头)----音频放大以及输出电路
可以看到,此时的极头电容变化,直接改变lc的鉴频s特性中点频率,当osc输出稳定频率的情况下,这样的设计也能把电容极头随声压变化的信息转换给低频输出放大器。
高频电容话筒的设计主要是为恶劣环境下使用电容话筒提供可能。一般的电容话筒普遍怕潮,没办法的,前后极距离只有10多微米到几十微米,一般加电压要达到60v,很容易吸膜或者产生噪声。而高频电容几乎没有这个问题。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07-12-09
至于震膜直径上的区别,一般把半3/4英寸以上的震膜称为大震膜,这个只是喜欢或者是约定俗成,没什么太大根据,要说为什么是3/4英寸,我想可能是xlr卡农插头的直径。
原本录音用的电容话筒绝大多数是大震膜,直径大约是1英寸的样子。基本有中心引出头和边缘引出两种。neumann的k47极头和akg的ck12极头是50年代时候的两种风格的代表。前者因为限制震膜的低频振动,低音并不是怎么好,但是制作工艺比较有保证。后者的低频特性很好,但是大振幅的分割振动限制困难。
小震膜电容极头基本都是声学测试话筒沿边而来的结构,特点是生产更加容易控制。在声音的区别上,指标角度小震膜容易做得更好,但是录音听感并不很好。最大声压级这个指标反映话筒能承受最大不失真的声压。电容话筒主要限制在内部放大器上,但是极头失真也存在,小震膜话筒的最大不失真声压级会更高些,有些可以达到150db(spl)的样子,录镲什么的也没问题。但是大震膜话筒最大不失真声压级就很低,一般是11?-130db的样子。问题的差异就出在受声压的面积上。但是同样问题表现在有利的方面便是大震膜话筒固有噪声一般都比较小,原因就是同声压级,能输出更大幅度的信号给话筒内部放大器。

至于驻极体话筒,因为原本都是作为低成本的电声元件给消费级别产品采用,没有必要做成大震膜。现在越来越多人认可驻极体这样的形式了,厂家也不愿意开发过高成本的产品,毕竟曲高和寡,再者世界市场上录音的高端话筒被认可需要5-10年以上时间(现在最著名的那些高端话筒,对于电子产品的更替新换代时间来说都是爷爷级别了,如neumann的u87是70年代初期的新产品,dpa的4003什么的,是bk的80年代新产品)。
基本两种趋势,一是高端产品的平民化,降低成本亲近大众消费。如德胜就帮助2家话筒的“世界名牌”做长期的oem,797也有一段帮rode做oem,现在为小牌子做极头,话筒的更多。
另外一种趋势就是驻极体化,毕竟减少很多成本。如akg的c3000,c4000什么的都是低价位的大震膜驻极体话筒,用驻极体材料去做大震膜极头的尝试。
离线chengrc
发帖
1126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07-12-09
太深了!不懂!
离线ba6ig
发帖
3007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07-12-09
谢谢老干部老弟。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08-02-18
离线bd2fw
发帖
12916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0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