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十二少]說什麼都是假的,無線電理論天線由直立開始,環觀全球通訊製造廠多以gp為標準,又見外國火腿喜歡用gp,但國內很多大師父把gp評為垃圾不必提,一面倒向八木是日本的dp,有方向性前後比,可能是易學難精之故,所以放棄gp天線,今時今日在國內的火腿已經進住多層式大樓,gp天線可能是唯一的選擇,gp天線不久將來會成為國內火腿的至愛。[/quote]
没有人否认马可尼天线鼻祖的地位,现代很多天线地标定都是以标准的1/4波长天线作为基础,去衡量天线的辐射仰角、波瓣、增益和方向性等等重要参数。
问题是垂直天线( marconi ant )要想做到d.p同样的效率,其复杂地地网系统就难道了很多玩家,其工艺和成本比都要比偶极天线高很出多,占地面积也更广。更主要的是其自身特性缘故,接收信噪比也的确是个问题,这也可能是大家少有用垂直天线的缘故的一方面。
如今为什么用垂直天线的人很少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环境工业噪声相对较大,垂直极化不利于信噪比的提升;第二居住的环境为楼群所包围,垂直天线辐射仰角比较低,在其tof要求方面,四周要求有净空环境,不能有相对较大障碍物影响电波的飞跃。第三由于国内天线工业基础材料,工艺和厂商的和市场等原因,因此涉足的人相对较少。
我们爱好者自己diy的话,受技术和其他原因的影响也有一定难度。就拿最简单的10米1/2、5/8波长垂直天线来说,它除了需要天线谐振,阻抗匹配技术外,还需要一定的数量的地网作为辅助,当然防雷、静电协泄放等也都不可或缺的,要考虑的细节和工艺不是一般的“难”。如果我们再做一款常用的20米波(10米高)垂直天线,材料和工艺自己能解决么,绝缘材料和机械强度就是很大的问题。这时候大家最先想到可能就是缩短电气长度,这也好办,增加缩短线圈,但是缩短又如何兼顾谐振、匹配和效率及带宽等问题呢;再进一步,我们设计一款4-band for 40-20-15-10m,二分之一波长的天线又如何??----还需要增加3个限波器,没有一定的加工设备、测试仪器和专业技术,一般爱好者可能能永远玩明白。最终,诸多因素阻碍了大家好的玩垂直天线的积极性!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是您提到的使用理念,是否会用垂直天线的问题。
城市中受空间或种种条件限制,因此垂直天线必须选用1/2波长类型的垂直天线,r5(r6000),r7(r7000)等等,此时这样的垂直天线才能成为可能。因为这类半波长天线(高频段可能为全尺寸),对地网要求低,有的时候甚至可能不用人工地网(一般意义上的1/4波长多波段垂直天线+加1/4波长地网,就占用空间来说,我觉得城市使用意义不大)。但关键是我们现在正真的1/2波长,所谓3db增益等指标的垂直天线少之又少。r8类的所谓平行并馈的垂直天线机械、电气结构又太复杂,根本不适合爱好者diy.
由于架设场地的原因,我有款不到4米长的3波段的垂直天线,每个波段2根四分之一波长地网,已经十多年了。自己感觉正如《cq台湾》中描述的一样,垂直天线是穷人的八木,起码在20米以上,究其发射仰角和对方收到的场强来说,并不输于2-3单元的八木,真的不要鄙视他。天线自身没办法解决噪声,关键看是看否会要配合接收设备,正真的如何用好它!白噪声和粉红噪声,现代dps是很好解决的,倒是分离出弱信号是极具挑战的。
呵呵,虽然没曾参加过比赛,但是简易的设备和1/4垂直,只要能收听到,没有worked befor的dx全部通联过,----这就是征服的欲望,“爱过了才知道”.并不是具备yagi和7700/7800才是真正的发烧友。
我觉得跟玩航模一个道理,看似简单东西,但是技术和工艺上讲,旋转翼要比固定翼飞机复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