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3vjl:看来每个呼号背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一下子让呼号鲜活了起来,真好[表情]

我喜欢鼓捣些电子小制作类,早先没发现QSO本身就很有乐趣。
自从喜欢上FT8以后就有去QRZ习惯,因为FT8就跟快餐似的,批量QSO,逢稀有的呼号就去人家主页看看有啥稀罕见闻。
印象比较深的有个美国人1945年取得执照,他父亲带他去考试但父亲晚了一年才通过,这个人的母亲也有呼号,去世后呼号让他侄子用了。我想他在回忆1945年美国大发展的时期,应该颇有感慨。他还贴出了摇滚青年时期自己的照片,批注是"很二"。还有位1961年取得呼号的老先生,在院子里鼓捣中国产天调。
阿拉伯大叔,真的就戴着大头巾在操作。蒙古大爷真的穿丝绸棉袍戴平顶毡帽,坐在电台前面。新加坡电台的照片,就像PS的图片一样纤尘不染。最近斯里兰卡那一帮老头,脱光膀子敲电键,身材实在比不上年轻人好看啊,

谓之"忘形",真是很高境界。
还有个伊拉克YL,使用古董的电台(似乎是电影里那个FT101类似),她的卡片管理人似乎是她哥哥,会画电路板,我问他电台接口变压器哪里买的,他说在中国的嘉立创买元件便宜质量好。辗转其他国家才能邮给他。
近处的,BA4IT,我们本地老先生,年纪不管多大亲自上斜坡房顶,说只能在上面匍匐前进了,也喜欢航模,出去玩一玩好几星期真正的"畅玩"或叫"爽飞",去德国看HAM展览还能巧遇青岛本地HAM(是通过贴卡片那面墙,神奇)。打电话聊天聊到后半夜,然后开始组装天线,忙得不可开交。BD4LB也是本地朋友,100多米天线,研究弱信号很有心得,在城市里,肯定也是艰苦奋斗来的。BD4JV,大家说着话,旁边疾风骤雨速度的CW顺道能抄下来,小提琴也很有意境。都是神仙。
新结识的小朋友,高一,通过考试以后想法子找到圈子,自学之余知道找老人请教,年轻还谦虚,多好啊。并且去加拿大以后也立即就融入本地爱好者组织,取得VA呼号,有一天远程操作克罗地亚电台9A/VA3LPZ,通到了我。才知道我们居住地只隔一个小区,这是天涯游子的信号自动找老家。真是比我年轻时候强太多。我那时候2中和11中晚上比赛霹雳舞,骑自行车2小时,半夜在地上打滚,最关键后半夜并没有女生观看,"二"就一个字。
BY1RX吃饭照片,很吸引人,老头吃不进饭的要多参加,会长胖。 闷在家吃嘛嘛不香。
现在还有BI3VJL,随时准备远离城市架台,按分钟演练好的,准备充分,情报全面翔实,井井有条,是真正的战斗力。 我都想看看他的被子,是不是也折成了豆腐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感受到这么多激励,和高人为伍,就充实愉快,功名利禄日常琐事就都是浮云了,再也不会稍有挂念。工作生活都有精气神。 真好。
[ 此帖被bg4kc在2025-03-20 23:2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