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WIND
HELLOCQ
UID:906
UID:77869
UID:38677
UID:4929
...原先预订的一台k3,由于广州鸭孕而姗姗来迟(鸭子本来就蹒跚,再一孕,想不迟都难啊),系数台只能用7200(不得不说,在弱信号的分辨上,7200确实赶不上k3。我自己就有体会,操作系数台的时候,有些系数很难分辨,但稍后回到主叫的k3操作的时候,却能听清并能在主叫的间隙回马一枪将系数斩获)。即便是已经到位的主叫k3,也没能让所有的op都提早熟悉机器的操作...
...我一边收割eu,一边能看到80米隔一会儿出来一个系数。那种感觉很奇妙,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现在想来,或许只能用温暖来形容——你知道有一个可靠的兄弟在和你并肩作战...
UID:41074
提供线材的人嫖过 [表情]
k3的操作确实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熟练了以后感觉非常好。另外,notch的操作我还是觉得不太顺手,您觉得怎么样?
线我就默默的感谢你了,不明说了,不然你要掉脑袋的.哈哈哈哈...............
同时,对机器的使用,开始慢慢摸到门边了。其中体会最深的还是对通带带宽调整的应用。一方面,主叫的时候,频率上你旁边隔开几百k甚至很远的地方和你几乎相同的频率有人主叫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候会导致你分不清人家是回答你还是回答别人,此时适当收窄带宽,可以滤掉大部分不是呼叫你的台(当然也可能错杀一些台,但总体来说是有帮助的)。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赛后和ba4alc讨论的一件事情,和这个可能也有关:在这次主叫台的n1mm设置上,原先常用的f3-“tu”,被改成了“tu ba4alc”。比赛的过程当中,我一度很为这个困扰,总觉得有点浪费时间,特别是在pile up的时候(以至于在最后一天早上21兆na pileup的时候,我把速度提高到了37-40之间),每次都要发自己的呼号,有时候会让我有点抓狂,总觉得为此耽误了多做几个qso的时间。赛后一问alc,一句话让我释然了:是为了让菜鸟在pileup的时候能知道谁在坐台。是的,不是每一个参赛者都是经验老到的ham。也不是每一个菜鸟都和我一样听见pileup会本能觉得这很可能是个值得追的系数而心甘情愿耐心等上好几分钟。而这样每做完一个qso都自报家门,我个人感觉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解决你不确定人家是不是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事实上,在比赛过程当中,在我比较不确定对方是在回答我的时候,我在双方交换完信号以后,最后一遍会发对方呼号+报告+tu+我方呼号,希望对方能够明白。这样,即便对方一开始不是回答我,但既然双方已经交换了报告,让他收到我的呼号,我相信大部分人会乐意把这个美丽的误会转化成基础分甚至一个新的系数分的。另一方面,在追一些热点系数的时候,大家都挤在一块儿,但在比赛的状态下,不是每个人频率都对的很准(有些人会奔着spot上的频率就去了,但发spot的人使用的频率未必就是主叫台的频率,有个一两百k的偏差不稀奇——这一点是我结合了以下三点实际经验得出的结论。(1)我点了人家发的spot的频率后听下来发现其实是有偏差的;(2)看到人家spot我的频率时常和我实际使用的频率有偏差;(3)实际追系数的时候,可以听的出很多人并不是正好在主叫的频率上呼叫他。)这个时候,我的体会通带的调整时常可以帮助追这样的热点系数。首先,如果你能对准对方的频率,然后把带宽收窄,在该系数台回答你的时候,你可以排除一部分和你同时追该系数的电台,在临近频率上与该系数台同时拍发带来的干扰。其次,如果你能在此基础上适当运用notch的调整,可以让该系数台的信号对你来说更容易分辨,特别是在该系数台信号比较弱或者比较飘忽的时候。同时,如果你发现经常是和你处在相对于该系数台相同或临近方位的其它台能够被点到,而你屡次呼叫无果(比如,对于一个印度洋上的台,你和j台对它来说方位其实是差不多的),可以尝试判断那些和你方位临近又成功的台实际使用的频率和该系数台主叫频率之间的偏差,尝试着偏移到成功电台的那个频率去呼叫。因为有可能那个偏移频率对该系数台来说有一个更好分辨的效果。
k3我也是比赛当场第一次摸,不怕老大笑话,我都不太确定当时对notch是怎么操作的,反正耳机里声音有变化,能时不时找到让我听着舒服的感觉。 [表情] 赛后bd4cb问过我什么感觉,我第一个反应就是k3无论从界面上还是操作上,都很直观(至少相对7200而言)。其它的,能不能容我再看看说明书,再摸几次,再回答 ?[表情]
UID:3193
UID:34467
UID:31083
UID:18636
UID:7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