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231阅读
  • 32回复

请教个问题!数控机床是用的哪种单片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oxalis
发帖
958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5-11-27
昨天cctv新闻说我国已经掌握了数控核心。
离线蔚泉
发帖
208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5-11-27
昨天cctv新闻说我国已经掌握了数控核心。
============================================
嘿嘿,数控核心我不懂,更没有从来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根据我7前年接触过的电子知识(98年后一直没有自学电子技术了,而且本人是初中转读铸造专业技校毕业),应该还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看过这方面的技术报道,国外数控,现在都到了自动更换刀具的水平,这个设计机理已经不是“如果不能保证一刀就切削出要求的尺寸,先设大一点的刀偏,留一点余量、切削速度可以快一点,精度差一点;然后再设置正确的刀偏,做到要求的精度。”的,电子技术扎实的人,应该能估计出这里面使用了那些新技术,我就不敢 夜郎自大 了。

世界都在进步,不是国外停步不前,等待中国追赶,更何况国外的制度、社会体制、科技、科学、学术研究体制、科技知识结构起点都比中国不是强一点,按照现在的非线形发展速度,应该是距离越来越大。
离线BD4VNF
发帖
1208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5-11-28
好久不见,欢迎回来
离线BG6QAM
发帖
13993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5-11-28
'
如果不能保证一刀就切削出要求的尺寸,先设大一点的刀偏,留一点余量、切削速度可以快一点,精度差一点;然后再设置正确的刀偏,做到要求的精度。这是加工工艺的问题,不是程序问题。刀具实际的偏移量都是已知的,并不需要设置。
用8031之类的8位单片机:
1)如何做复杂的算术运算,如何保证做到几丝的加工精度?而且软件插补的速度太慢了,加工复杂曲线没有效率。
2)io口和响应速度有限,通常不接光栅,只能用步进电机作为开环控制,精度比较差。用步进电机开环系统的我们一般不叫“数控机床”。
3)8031只能达到每秒几十厘米的速度,太慢了;圆周分辨力只有1~3度,正规的数控机床的分辨力至少要到1/2000的圆周。
4)一般用数码管显示,编程不标准,修改麻烦。
数控机床用的不是pc机,也不是工控机,而是专用的nc控制器,各家做的结构不同,func和simens的比较多,以前有一定美国ab公司的,不知道是不是不活着。结构上一般都是单板式的,有时和主轴伺服、三轴伺服做在一个盒子上——顶上是控制器、下面是伺服模块。
现在要想找饭碗,学学模具方面的东西吧。数控机床没什么好学的,就是走走直线、圆弧而已,真正切削深度、速度、材料这些,是金属工艺的经验。
'



他要学就学模具设计。
先从简单的操机下手,用mastercom,此软件刀路并不好,但他是图形指示,新手容易上手,6个月可以搞定。然后再学习模具知识,懂些概念,能简单应用就可以了。
有了这些基础,就可以学习ug,这是个非常好的软件,刀路出得非常好。如果想到某些职业学校当教师可以学 pro-e,台湾陈的教材就可以,他的教材在pro/e的教材中跟罗凡华出的书一样,都是照抄说明书。至于ug,有系统的教材,分cad和cam,建议从cad学起,还有ug工程师可以考。

操机,懂得手动编码的知识,会mastercam就可以了。
模具,看模具专业书,懂ug,或者pro-e。

其实软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懂模具。
离线bg1ug7373
发帖
79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5-11-28
我是ug哦,哈哈11111
离线BG7JUN
发帖
889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5-12-04
'
他要学就学模具设计。
操机,懂得手动编码的知识,会mastercam就可以了。
模具,看模具专业书,懂ug,或者pro-e。
其实软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懂模具。
'
呵呵,这话我同意,数控机床、3d设计软件什么的,无非是工具,如果不熟悉注塑工艺、金属工艺,学什么软件都没用。
离线BG7JUN
发帖
889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5-12-04
'
南京那个是有光栅反馈的,据说当时是国内专利呢!
'
专利只是说明有创新或改进的地方,不说明技术有多先进。我每年申请的专利都有好几个,当然发明专利的占大多数。
不用光栅的,基本上都不叫“数控”。
离线BG7JUN
发帖
889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5-12-04
[quote=蔚泉]昨天cctv新闻说我国已经掌握了数控核心。
============================================
嘿嘿,数控核心我不懂,更没有从来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根据我7前年接触过的电子知识(98年后一直没有自学电子技术了,而且本人是初中转读铸造专业技校毕业),应该还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看过这方面的技术报道,国外数控,现在都到了自动更换刀具的水平,这个设计机理已经不是“如果不能保证一刀就切削出要求的尺寸,先设大一点的刀偏,留一点余量、切削速度可以快一点,精度差一点;然后再设置正确的刀偏,做到要求的精度。”的,电子技术扎实的人,应该能估计出这里面使用了那些新技术,我就不敢 夜郎自大 了。

世界都在进步,不是国外停步不前,等待中国追赶,更何况国外的制度、社会体制、科技、科学、学术研究体制、科技知识结构起点都比中国不是强一点,按照现在的非线形发展速度,应该是距离越来越大。[/quote]
我懂,而且很懂,那些“新技术”,对我来说,基本上没有一种需要重新学习的——比我现在的工作还要熟悉。
自动换刀的,那叫“加工中心”,多个刀盘或刀库而已,并不比不带刀盘的复杂。多轴加工、超高精度或速度,才复杂。
先设置大一点的刀偏有什么奇怪的?做模具时,哪一个不是先放一点余量,然后再加胶的——如果发现切过了头、或是原点偏了那么一点点,只能换一块钢料从来再来,反而更慢。这是工作态度问题,不是设备能力问题。
离线BG6QAM
发帖
13993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5-12-09
'
我懂,而且很懂,那些“新技术”,对我来说,基本上没有一种需要重新学习的——比我现在的工作还要熟悉。
自动换刀的,那叫“加工中心”,多个刀盘或刀库而已,并不比不带刀盘的复杂。多轴加工、超高精度或速度,才复杂。
先设置大一点的刀偏有什么奇怪的?做模具时,哪一个不是先放一点余量,然后再加胶的——如果发现切过了头、或是原点偏了那么一点点,只能换一块钢料从来再来,反而更慢。这是工作态度问题,不是设备能力问题。
'

加工中心有好有坏。

呵呵,原来就是这样出的问题。

广东叫电脑锣。

现在你一个月收入有2万吧?
离线BG7JUN
发帖
889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5-12-09
'
加工中心有好有坏。
呵呵,原来就是这样出的问题。
广东叫电脑锣。
现在你一个月收入有2万吧?
'
收入高的工作太累,工作轻松的收入不高。我现在很轻松、收入不高,远不到那个数。
有收入高的地方,不愿意去——卖命的事不干,遇到比较对胃口的上司或同事,卖卖身而已(上半身,哈哈)——够交情就干得认真点,不够交情就马虎点。
90年代很多进口或台湾产的电脑锣或加工中心,实际是国内做的床身,以前我们做这种出口的不少。出口床身才1万多usd一台,而进口的整机就要7、80万rmb,我们自己做的整机才卖30多万rmb。这都是陈年旧事了。
但同样工作台尺寸的(铣床以工作台大小来区分规格)数控铣和加工中心,只差几万块钱,控制和伺服系统一模一样,只是多了一个小小的电机来驱动链式刀库或刀盘,用高压空气驱动夹具(偶尔有液压的)普通数控铣也有。换刀时,控制系统本身有相应指令的输出信号,有时候要加几个继电器做互锁的控制,无非是走到一个固定的地方,把刀具放在空的刀位上,再转到相应的位置上夹起下一把刀,看到就知道了其实一点都不神奇。
离线BG7JUN
发帖
889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5-12-09
做模具之类的东西时,每次都会有错误——孔位差了、前后模对不上的,其实这并不是设备的问题,模具都是由很多零件装配起来的,各个零件相互关系、本身尺寸,在加工过程中都可能出错,再严格的模具厂,第一次试模时如果能装出个大概样子来,已经高兴得不得了了。
有的模具厂信心太足,一次就做到尺寸,如果发现其它地方有问题,要从另一个零件上借一点尺寸,就会发现没地方可以用了,只要烧焊、减胶。
如果模具很容易做,电脑锣锣上几十个小时,再用电火花打几十个小时就完成了,怎么可能一套收音机之类的外壳模具就能卖到一辆经济型轿车的价钱?一套手机模具可以卖到一辆中高档轿车的价钱?
经历得太多了,挣多少钱就不放在心上了。
离线BG7JUN
发帖
889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5-12-09
对了,上次有个朋友还问我,工资有没有5万——kao,这个工资要靠打工,也能挣得到,只怕要把命赔进去。
还是现在这样活得滋润。
离线bg6ret
发帖
2337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5-12-11
'
对了,上次有个朋友还问我,工资有没有5万——kao,这个工资要靠打工,也能挣得到,只怕要把命赔进去。
还是现在这样活得滋润。
'

不一定哦...
估计能找到也不一定会很累...
要的数也不会少给的...
只是品种不同..
下面的自选...
日元....
韩元...
泰国铢....
秘鲁币....
意大利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