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5232阅读
  • 517回复

发报电键的演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VR2UW
发帖
1571
只看该作者 300楼 发表于: 2013-01-15
回 bg6lmd 的帖子
bg6lmd:
初学乍练用什么好?手动?

手键 --> 双桨电子键 --> 单桨电子键 --> 快键(臭虫键) --> 扫拨键
73's de VR2UW (ex-VS6UW)
离线BD4WM
发帖
1328
只看该作者 301楼 发表于: 2013-01-22
回 VR2UW 的帖子
VR2UW:臭虫键由马田先生(Horace Martin)于1904年设计、始创及生产,键体上的金属名牌专称该键种为The Vibroplex(图#1)。因侵权妨制极之严重,马田在1911年找来Albright氏作为臭虫键的独家经销商。Albright氏在1890 .. (2013-01-22 00:48) 

又学习了 感谢李老师
B G 4 - 3 - 9 8 5 5 (since 1995)
离线VR2UW
发帖
1571
只看该作者 302楼 发表于: 2013-01-28
1970年代西德制「容克」橄榄绿北约国军用电键。

73's de VR2UW (ex-VS6UW)
离线VR2UW
发帖
1571
只看该作者 303楼 发表于: 2013-01-28
好样的北欧长臂电键。是130多年前瑞典报务技师的精巧手工使然。

73's de VR2UW (ex-VS6UW)
离线BD4WM
发帖
1328
只看该作者 304楼 发表于: 2013-01-28
继续来学习
李老师能否讲解一些马可尼电键的知识
B G 4 - 3 - 9 8 5 5 (since 1995)
离线VR2UW
发帖
1571
只看该作者 305楼 发表于: 2013-01-29
回 BD4WM 的帖子
BD4WM:
继续来学习
李老师能否讲解一些马可尼电键的知识

希望短期内能在《CQ现代通信》发表「认识马可尼电键」的文章。

马可尼公司在欧美各国所产电键全数是手控直键且各具特式。其中曾被喻为马可尼经典系列及受全球海事报务员所推崇的365型电键更是当今拍卖场上的竉儿.....

[attachment=592979]
73's de VR2UW (ex-VS6UW)
离线BD4WM
发帖
1328
只看该作者 306楼 发表于: 2013-01-29
如果李老师能在“优酷”上多上传一些发报演示视频就好了
让大家一起学习学习
B G 4 - 3 - 9 8 5 5 (since 1995)
离线hjkcos
发帖
437
只看该作者 307楼 发表于: 2013-01-30
学习了!获益匪浅!
我是一名cw初学者,刚刚入了一部常熟K5电键。
听说K4在国产手键中保有量很大,请教前辈,这个系列的电键有什么历史没?
也想了解下K4、K5有什么不同吗?有K3或者K2、K1吗?
谢谢!
BH7LSW(累死我),FCC:  AF5YF(要疯)
qq9892304
BH7LSW@qq.com
http://www.BH7LSW.cn
离线VR2UW
发帖
1571
只看该作者 308楼 发表于: 2013-01-30
回 hjkcos 的帖子
hjkcos:
学习了!获益匪浅!
我是一名cw初学者,刚刚入了一部常熟K5电键。
听说K4在国产手键中保有量很大,请教前辈,这个系列的电键有什么历史没?
也想了解下K4、K5有什么不同吗?有K3或者K2、K1吗?
谢谢!

所谓电键历史从未有正统记载,西方电键的史料多来自资深收藏者。中国电键的发展概要资料奇缺,相信要求教于(以呼号排序)BA1IO, BA4II, BA6IT, BA6QH, BA6QY, BD3DBU, BD4VZ, BD4WM, BD7OI, BH8ADT....(未能尽录)等等有识之士了。
[ 此帖被VR2UW在2013-01-30 18:45重新编辑 ]
73's de VR2UW (ex-VS6UW)
离线BA4II
发帖
27814
只看该作者 309楼 发表于: 2013-01-30
回 VR2UW 的帖子
VR2UW:所谓电键历史从未有正统记载,西方电键的史料多来自资深收藏者。中国电键的发展概要资料奇缺,相信要救教于(以呼号排序)BA1IO, BA4II, BA6IT, BA6QH, BA6QY, BD3DBU, BD4VZ, BD4WM, BD7OI, BH8ADT....(未能尽录)等 .. (2013-01-30 16:14) 

要说谁最有权威写这本书?填补世界电键发展史空白的唯VR2UW李先生莫属了!
山东老鱼/BA4II(CSKC NR 001)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燕子山路41号
邮编:250014
姓名:余宁生
E-mail:ba4ii@163.com
个人网站:http://www.ba4ii.com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7
只看该作者 310楼 发表于: 2013-02-01
七公以为最好是常熟的火腿去采访现在尚健在的生产K4电键工厂的相关人士,宜早不宜迟要抓紧啊!!!
离线VR2UW
发帖
1571
只看该作者 311楼 发表于: 2013-02-06
倍速电键
扫拨键又名倍速键(Double Speed Key)。于1880年代美国职业报手已倡议使用扫拨键以避免患上腕管综合征唯在历史文献内要到1904年才见到「胡氏」(Wood)专利注册其设计(图#1)并获生产商宾奴公司(Bunnell)在1907年以设计者姓氏命名为"W"型倍速键,而宾奴公司东主「志勤氏」(Ghegan) 在1905年注册的一款则叫"G"型倍速键(图#2)。两者最大分别是"W"型倍速键能夠调节簧片紧张度(图#3),红箭方向是绷紧而青箭方向是松驰。



73's de VR2UW (ex-VS6UW)
离线BD4WM
发帖
1328
只看该作者 312楼 发表于: 2013-02-06
回 VR2UW 的帖子
VR2UW:扫拨键又名倍速键(Double Speed Key)。于1880年代美国职业报手已倡议使用扫拨键以避免患上腕管综合征唯在历史文献内要到1904年才见到「胡氏」(Wood)专利注册其设计(图#1)并获生产商宾奴公司(Bunnell)在1 .. (2013-02-06 10:18) 

感谢李老师 学习了
B G 4 - 3 - 9 8 5 5 (since 1995)
离线VR2UW
发帖
1571
只看该作者 313楼 发表于: 2013-02-17
史蒂文斯电键于1883年取得美国专利注册。当时售价是4美圆。这键的触点设计类似北欧款式 -- 使用杆尾上抬来闭合电路。



73's de VR2UW (ex-VS6UW)
离线BD8ADT
发帖
1220
只看该作者 314楼 发表于: 2013-02-17
回 BA4II 的帖子
BA4II:要说谁最有权威写这本书?填补世界电键发展史空白的唯VR2UW李先生莫属了! (2013-01-30 17:37) 

万分同意老鱼说的
QQ:....- 232.....68----.
QQ群号(Elecraft & MR) 113481874
E-Mail:bd8adt@qq.com
RIG:K three,FT-817,
FTM350R,FT-8900,FT1D,DJ-G7
离线BD8ADT
发帖
1220
只看该作者 315楼 发表于: 2013-02-17
回 VR2UW 的帖子
VR2UW:所谓电键历史从未有正统记载,西方电键的史料多来自资深收藏者。中国电键的发展概要资料奇缺,相信要求教于(以呼号排序)BA1IO, BA4II, BA6IT, BA6QH, BA6QY, BD3DBU, BD4VZ, BD4WM, BD7OI, BH8ADT....(未能尽录)等 .. (2013-01-30 16:14) 

大汗汗汗.........李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半路出家,电键之典故远远不及您啊
QQ:....- 232.....68----.
QQ群号(Elecraft & MR) 113481874
E-Mail:bd8adt@qq.com
RIG:K three,FT-817,
FTM350R,FT-8900,FT1D,DJ-G7
离线VR2UW
发帖
1571
只看该作者 316楼 发表于: 2013-03-03
滚轮式触点
1882年美制「甘铭」氏滚轮式触点手键。存世数量稀少。



73's de VR2UW (ex-VS6UW)
离线VR2UW
发帖
1571
只看该作者 317楼 发表于: 2013-03-12
电映「林肯」获美国有线电报俱乐部成员相助,令1865年内战时代北军指战电报房真实重现观众眼前。



73's de VR2UW (ex-VS6UW)
离线BG9CMG
发帖
785
只看该作者 318楼 发表于: 2013-03-12
在琢磨李老师361楼的“滚轮式触点”桌面键,看相片中显示的滚轮式触点,上、下两个触点结构、材质好像完全相同,这样的设计是不是缘于这样的考虑:
1、有线时代的电路电流都是较大的,电键的触点易被氧化,也许一会儿的工作量就会造成固定式触点的接触不良(假设的前提)。
2、采用上、下两个结构、材质完全相同的“滚轮触点”,螺丝一松、稍微分别转位,即可解决触点接触不良的问题,键体维护效率高。
3、两个触点面互相垂直,在旋转后螺丝锁死时,因为上下两个滚轮槽的宽度限制,完全可以不太考虑滚轮是否居中,也可确保触点接触面积。
4、经过修复的滚轮触点零件可以长期使用,特别是下触点的位置,使用期会更长一点。
离线VR2UW
发帖
1571
只看该作者 319楼 发表于: 2013-03-13
回 BG9CMG 的帖子
BG9CMG:
在琢磨李老师361楼的“滚轮式触点”桌面键,看相片中显示的滚轮式触点,上、下两个触点结构、材质好像完全相同,这样的设计是不是缘于这样的考虑:
1、有线时代的电路电流都是较大的,电键的触点易被氧化,也许一会儿的工作量就会造成固定式触点的接触不良(假设的前提)。
2、采用上、下两个结构、材质完全相同的“滚轮触点”,螺丝一松、稍微分别转位,即可解决触点接触不良的问题,键体维护效率高。
3、两个触点面互相垂直,在旋转后螺丝锁死时,因为上下两个滚轮槽的宽度限制,完全可以不太考虑滚轮是否居中,也可确保触点接触面积。
4、经过修复的滚轮触点零件可以长期使用,特别是下触点的位置,使用期会更长一点。

柴兄对电键功能的洞察力相當精辟,思路亦與此鍵設計者相近!
73's de VR2UW (ex-VS6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