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bd3pq 发表
对!就是这个帖子!
ft-817烧管问题
以下只是初稿,因为随时都可能作修改,千万别把它当终结版收藏起来了。变压器的制作非常简单,我担保你只要一看到实物就马上会做。但是,要以我的文字水平写出来的话,我怕你会越看越糊涂。
130瓦宽带宽电压小功放
ft-817体积小、耗电极省,模式全、工作频带宽,是非常适合移动通讯的机型。只是它的发射功率实在太小,特别是在短波段, 5瓦的发射功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很难取得稳定可靠的通讯效果。如果能把发射功率提升到50瓦,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虽然厂家有专门配ft-817的成品功放出售,但喜欢动手的朋友也许更愿意自己去做一个。
在过去, 要做一个从hf覆盖至vhf的功率放大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采用了场效应高频功率管和传输线变压器之后,这些都成为了现实。在参考了h.o. granberg先生写的《wideband rf power amplifier》之后,在他的基础上稍微做了一些修改,使之更适合我们使用。这个放大器的工作电压可以从10伏宽至28伏, 工作频段可以从160米波宽至6米波,5瓦推动功率下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30瓦(28伏供电)。
场效应高频功率管的高频特性、输入阻抗等等指标都远远优于高频双极晶体管,这给设计和制作宽带功率放大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只要功率指标合适, 一些工作在500兆赫以上的场效应功率管也同样可以用在短波段。由于场效应管的一致性不好,所以一般都需要各管独立偏置。而双管封装的两只场效应功率管一致性会比较好,且两管封装在同一块基板上会非常有利于热平衡。双管封装的场效应功率管甚至可以共用同一个偏置电压而不需要独立偏置。这样可以使偏置电路更为简洁。普通双极晶体管的基极用的是电流偏置,偏置电路的元件必须能承受相当的功率,所以元件尺寸要大些。场效应管的栅极用的是电压偏置,偏置电路元件基本上不需承受功率,我们可以使用1/16瓦的小型贴片元件,电路会显得更加小巧简洁。
大功率场效应管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增益最高,在降低工作电压的情况下输出就要相应地减小。例如使用mrf141g做功放管,同是5瓦的推动功率下,24伏供电时可输出150瓦;13.8伏供电时可输出50瓦;9.6伏供电时可输出25瓦。实际上,许多hf、vhf、uhf段专用的场效应功率在这里都可以使用,它们除了功率参数之外并没有更多的要求。例如mrf175gu、mrf175gv,mrf151g等等在这里都可以直接替换。
功率管如果采用500兆专用管(mrf175gu), 放大器从160米波至6米波的输出功率是均衡的。 如果功率管采用两米波专用管,6米波的输出功率会稍微下降一点。
传输线变压器优良的幅频特性是普通铜管磁环变压器所无法比拟的。使用同样尺寸的磁环,传输线变压器比铜管磁环变压器能传送更大的射频功率。
传输线内外导体间的绝缘层必须能耐受几百度的高温,而且高频损耗必须非常小。一些能耐受高温的16/18/25欧姆镀银同轴电缆是最佳选择。实际上电缆的阻抗没有特别要求,只是阻抗低的电缆芯线比较粗、内外导体间的间隙较小而已。电缆长度对频率高端影响较大,所以一般都要求远小于8分之1最高工作波长。
由于同轴线内外导体间的绝缘层分隔了变压器的初次级,所以这种传输线变压器不再需要高频功率隔直电容。
因为短波低端信号更多地依赖磁传递,所以磁环的电感量必须足够大才能满足最低工作频率的要求。为了避免大功率时在短波低端频率上发生饱和现象,在磁通量的选择上一般都以刚好能满足最低工作频率为限。
我发现一些廉价的电脑连线用的隔离磁环(tdk)也很适合使用。 估计这些磁环的磁通量在800左右,高频损耗也很小。 我用两只直径16毫米、长28毫米的小型磁环做输出变压器。 在输出150瓦的情况下,其温升与专用的磁环并无异样,而且在160米波上也没有出现饱和现象。我选用的是两半对合的磁环,这样可以很方便地把预先做好的线圈盒起来。输入变压器由于传递功率很小,磁环可以选用最小号的( 如:两只10毫米直径x20毫米长度)。
磁环孔径宜小不宜大。在选购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一点。磁环外形是方是圆并不讲究。
这种放大器的供电电压为10~28伏、输出功率为30~150瓦, 输出变压器的变比可以默认为1:9。输入变压器的变比为4:1。如果在输入和输出变压器的结构上下点功夫,这个放大器也许还有向上展宽至两米波的可能。
由于管子的线性并不理想,所以输出波形会有失真。 特别是a/b类偏置,非线性失真更为严重。失真造成的高次谐波分量必须通过低通滤波器加以滤除。
73s de bd7ku
资料见,2sk2975马上停产,取代的是rd07mvs1
http://xa.ods.org/rd07mvs1_rev.12.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