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转自BA4DW 博客
20米波段上,VK0EK我通了两次,只算一个波段分。之所以通两次,是因为我要通一个SSB方式的。本以为最近传播差,加上自身的条件,噪音大、天线差、功率小,SSB都通不到了。去年的K1N,我仅仅通到了CW方式,SSB方式是“白板”。
DXCC奖状最基本的是混合模式(MIXED),就是不管用什么方式,你通到一个就算。我说我VK0EK是我通到的第340个DXCC,第852个IOTA,就是说的混合模式。但是DXCC奖状,另外还细分波段和模式。50兆以下的波段有10个,我玩了9个波段,没玩过的是6米波段,上海市区禁止发射。
每个波段都有DXCC奖状,160米和6米的DXCC奖状比较牛逼。每个波段上你通到的DXCC数目加起来就是总分,也就是DXCC CHALLENGE,最低要求是1000个。博主早就达到2300以上的高度,接近2400,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10多年,但是最近这几年基本原地踏步,增长缓慢,仅仅增长了30多个。以后,还可以用来保持中国第一的“老本”是IOTA,或者再加上一个WAZ。
前两天看VK0EK的博文,一个美国中部的电台说通到VK0EK非常开心,他说他是一个中等电台。我不知道在强台如林的美国,一个中等电台的天线和设备是怎样的。我的天线是最基本的八木天线,功率从100瓦到500瓦,再到100瓦,不知道能不能排入中等电台的行列。我觉得差不多吧。反正我比不上强台,也不是还留在海南岛的小台。在目前的传播状况下,能通到VK0EK,我也很开心。
回到DXCC奖状这个题目,除了波段,还有模式,模式中分为CW、SSB和RTTY,RTTY又包括后来的数据模式。CW和SSB是主流((截至目前,DXCC的官方成绩上,BY台的RTTY还没有超过200的),我是CW和SSB方式都参与了,并且都有高分,但是没玩RTTY。这是因为当初我迷恋于高速抄收SSB和CW,觉得很牛逼,总觉得RTTY全是计算机解码,不用通过大脑对SSB英语字母解释法和CW摩尔斯电码进行反应,所以干脆不玩那个只需由电脑解码即可的RTTY。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次要的原因是TS50没有RTTY模式,外接硬件和电脑麻烦一些。
我总把SSB和小时候玩的对讲机等同,只不过对讲机只能通本地距离,短波上的SSB可以通的全球。这是我在《新民晚报》夜光杯里写的《和世界通话的火腿》那一整版文字里写过的,我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通过话,注意这里的国家是指真正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而不是DXCC里VK0EK赫德岛、K1N纳瓦萨岛那样的“实体”,这个我在2007年就做到了,最后一个通到的国家是非洲的卢旺达,那时候南苏丹还没有独立。CW吗,那就是神奇的电报啊,以前不是还有去邮局拍电报的吗。CW是业余无线电的优秀传统,我在新西兰的但尼丁博物馆里,看到100多年前,英国和“世界尽头”新西兰(对于英国来说,新西兰是够遥远的)之间,第一次通过无线电波联络的老电台,那就是个电报机啊。
请不要误解,我没有玩RTTY,并不代表我有任何贬低RTTY的意思,没有。别人尽可以玩RTTY和JT65之类的数据方式,这个方式挺好,挺休闲。
玩业余电台,我喜欢玩比赛,玩去海岛做远征通讯,玩追DX。喜欢玩比赛,从1990年算到2006年(其实去年2015年也玩了一把IARU比赛),也十多年了吧。喜欢玩去海岛做远征通讯,这个也十多年,个人远征从2000年一直进行到2011年。喜欢玩在频率上追DX,这个也十多年了。可是,我也会经常在周末找个清净频率,和日本台、或是美国台(有传播的话)、澳洲台(不过澳洲人的英语口音比较重),用日语和英语聊聊天,因为我同时也是外语爱好者啊。聊聊天(RAG CHEW“嚼破布”)也是业余电台这个爱好的一部分,挺好、挺休闲的。业余电台上的数据通讯我是没玩过,要是我也玩JT65之类的,看着电脑屏幕上跳出由无线电信号所产生的一行行字,是不是也挺好,挺休闲的吧。
回到正题,相比DXCC奖状和WAZ奖状细分波段和模式,IOTA奖状不注重波段和模式。不管什么波段,在任何一个波段上通到一次就算,不用通N个波段。这和激励篇四中提到的IOTA在某种程度上比DXCC更难有关。很早以前,就有国内爱好者向IOTA“投降”,因为IOTA的数目太多。DXCC是300多个,IOTA超过了1000。我通到了800多,也不可能通到1000以上,不过通到800多的成绩,已经让我很满足了。
说说SSB和CW两个模式。这次VK0EK,SSB上出来的比较少,有些人在SPOT上抱怨,说VK0EK用的电台上的SSB按钮坏特了。其实,选择哪一种方式,和SSB和CW的发射效率也有关。CW的效率要比SSB高的多。假设VK0EK在同一个波段上,用同样的天线,指着同样的方向,用时有SSB和CW两个信号出现,那么在无线电的另一头,比如上海的一个电台,可能能听到CW信号,却听不到SSB信号。
前两天在海南岛,13天时间,我几乎全部用CW操作,不用SSB。这也是因为传播不好,要用效率更高的方式。换了5年前,在广西涠洲岛,我就用了SSB,那时候传播好啊。
这次VK0EK也一样,更多的用CW,可能也是考虑了CW的效率更高。对于不会CW的DXer来说,会很自然地对于SSB方式出来的比较少而感冒,要抱怨几句。那没办法,不是VK0EK不合作,而是传播不帮忙。我的DXCC成绩,CW就比SSB多,CW超过了330,而SSB只有320,比CW少了十多个,这其中只有几个DXCC,我只有SSB没有CW的,比如朝鲜P5,比如圣山SV/A。其他则都是因为在传播不好的情况下,CW的效率比SSB高有关,举个例子,CY0塞布岛,在接近于CQ ZONE 2的北美洲东北角,我只追到过一次,是和CY0MM通的CW方式,CY0MM远征队在岛上待的时间根本就没有VK0EK这么长,我就从来没有逮住好传播时通到过SSB。后来再出来的CY0,我连CW的信号都没有听到过,别说SSB的信号了。
对于DXer来说,不会CW,就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上的通联机会。解决的办法当然是去学习CW,以前CW作为必考项目的时候,学好CW也是提升操作证级别的必须之一。
记得以前有位北京爱好者BG1DRJ,通过MORSE RUNNER这个软件进行练习,很快掌握了CW,并且成为高手。他从BG1DRJ升到BD1DRJ,再升到后来的BA1AN,参加了很多比赛,上了几个海岛IOTA,也用家里的简单天线追过DX。可惜他现在不玩业余无线电了,改去玩旅游和摄影了。
其实现在考高级别的业余电台操作证,对于CW的要求也放低了。你不一定要成为一个CW的高手,如果仅仅为了追DX,如果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去远征时对付PILEUP,或是在CW比赛中高速收发。你只需要学会用CW发自己的呼号,发599,最多再加一个TU就可以了,是不是?这样你就可以用CW追DX了。
接着,就SSB和CW做一个除了发射效率之外的简单比较。我的玩法比较老套,CW还是用硬铁块做底板的自动手键,是用了好多年的KENT,每次去海岛远征带的也都是它。这玩意儿挺重,差不多有2KG,体积虽小,但占了不少飞机托运行李的重量。不过我不喜欢用电脑发CW,还是喜欢用手拨动KENT,手工拍发电报。另外,除了用电脑拍发CW,无论是SSB还是CW,都可以用自动呼叫器,尤其是比赛中。不过我没有自动呼叫器,所以要是比赛的话,SSB要比CW累多了,喊多了,嗓子会哑。其实,在传播好的时候,比赛里SSB也是一个接一个通,自动呼叫器也用不上。啥时候CQ CONTEST的自动呼叫器出的力气比你的嘴巴出的力气还多的时候,结果就是那一年比赛的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了。
和上面说的比赛一样,追DX也是,你为了追一个DX,不停地吼自己的呼号,你的嗓子会沙哑。发CW,可能还不至于手酸。
另一方面,仅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自己觉得SSB比CW可以通的更快。快的时候,SSB一分钟可以通六七个,那CW一分钟就只有四五个。在报对方呼号这一点上,CW再怎么发的飞快,比如我可以发到40WPM以上,但是SSB可以报的更快。并且用CW报呼号,还有一个软肋,举个例子,比如你碰到一个类似JJ0JWJ/1这样的长呼号,拍发莫尔斯电码所占用的时间肯定比用英语字母解释法报来的要长。
在传播好的时候,SSB的方式还有一个好处,远征台被呼叫台QRM的情况要好一些。一般用SSB,异频收听的频率至少拉开5个KC,UP 5或者DOWN 5。在隔开5个KC的情况下,除非在同一个城市,就算千瓦级加上大天线发出的SSB信号也不一定把5个KC之外的主叫台的信号完全盖掉。在CW上就不是这样了,CW比SSB效率高啊。如果仅仅UP或者DOWN 1到2个KC的话,千瓦级加上大天线发出的本地信号就可以把不管强还是不强的远征台的信号完全盖掉。这个本地强台如果锲而不舍地叫30分钟,你就等30分钟,他叫一个小时,你就等一个小时。请不要误解,我一点儿也没有指责锲而不舍呼叫的强台的意思,这是人家的权利。
前两天在21300上,SSB模式,一个FT4JA的操作员竟然喊UP5-50。一般SSB,也最多UP5到UP15、UP20最多了,这家伙喊UP50,怪不得一个泰国爱好者发了个SPOT,说他玩疯特了(The OP is Mad!),言外之意是让人怎么有信心找到或是猜到他的收听频率?。还有,FT4JA的操作员们没有必要把CW发的那么飞快,接收他信号弱的小台和或是CW的新手无法确认自己是否通到,应该至少放慢一档,VK0EK的操作员那种中速加有规律地移动收听频率才更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