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坟没挖出来关于地网的系统性的话题。。所以我抛个砖吧。
玩端馈、长线、GP的,都知道得弄个好的地网。不理解的,觉得这事儿挺玄的。门儿清的都是老中医。但是没人系统性地讲过地网的话题。
关于地网,英文世界有好几个词汇,Counterpoise System,ground system, earth, ground。在英文的通信词汇大词典里,解释为:在天线系统里,一个导体或者一个导体的系统,用来模拟大地或者地。参考地的概念。。。在中文世界,似乎只有地网,这一个名词。
在我这几年的实践里,我至少了解到几个概念:接地,保护地,射频地,平衡器,匹配电阻。。。我领会到一点是,不同的天线形式,看似类似的物理结构,但它的电气原理是不一样的。
地网的话题,在天线领域主要目标还不是一个“保护地”,主要的应用原理大概分成两大类型:一个能量匹配器(抵消),一个能量变换器(电容镜像)。
只自己的一种领悟吧。不是标准的电子学概念。
大家不要被我误导。这里只是谈谈我一个非电子学出身的个人理解。
所谓说“能量匹配”,主要是能量抵消的概念。
比如:端馈、长线,主要指一根辐射振子的天线。从馈电口出来,负极总要接一个“平衡”概念的导体。为得就是去“损耗”交流射频的另外一个象限。那个不需要辐射换能的象限。让相位在1/2波长的导体上自行抵消。然后使得“地线”的电势自己达到平衡,别影响“天线”振子的最大性能。。。。这就是我所谓的“抵消”的概念。它的目标是,辐射振子换能最大化,而天馈系统内产生的射频干扰最小化。
再所谓“电容镜像”,比如:GP天线,相对直立在一个平面的端馈天线。负极接在一个“屏”式的平面上。这类似于一个超大电容的一个极板。交流射频过来,自然就在这个极板的对立世界里,形成了射频的另外一个象限。。。所以它等于“镜像”出了GP的另外一个振子,整个天馈系统获得了DP的性能。。。“屏”越好的导电性,埋地、撒尿、盐水,越能提升这个电容极板的性能。
以上就是我的理解。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地网”真正物理和电气性能的讨论。
我自己也希望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