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分赞同ba7nq老大的观点,有普及才有提高,这几年很多地方效仿b7p,b1z建立了竞赛台,虽然成绩还不能和南北两大圣地相比,但其中毕竟有一部分台还是发展起来,如果能经常触动一下老大们的记录,那效果将更好,进入良性竞争状态。话说回来,目前有类似bd1gt所在的626ham俱乐部的困惑的台还是很多,有的是没有地方,天线设备条件也不够好,有的是天线设备已经上了了,但是还不知到如何去创造好成绩。其实关键还是缺少交流,一个好的竞赛台的构成是一种综合优势的集成,单独某一方面突出都无法取得最终的好成绩,你需要准备很多知识,天线知识,设备知识,传播知识,各种模式的操作水平,良好的沟通能力,正确的竞赛策略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些经验的累积。不需要每个成员都能做到这样,但至少一个台里至少有一到两个人需要做到这样,南面的7nq,北面的1rb,当中的4rf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对于刚起步的竞赛台或俱乐部而言,其中的领军人物就需要加强学习,可以是自己学,也可以去好的竞赛台多做交流,要能够敏锐的发现自己不足的根源,而不是仅仅去学一个形似。俱乐部办得好,可以帮助更多的爱好者真正对ham活动感兴趣,办得不好也会反过来影响一批满怀希望的爱好者的信心。
据说ba1an今年再也不需要蹭台了,而我还在学习中,还需要继续蹭台,蹭经验,蹭知识。
'
非常赞同ba4alc老大的论述!众所周之,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若单打一的
玩,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是玩不出乐趣,二是很难提高技术。目前形势下,就
多数ham而言,还需在不同的团队里靠水平高的ham们传、帮、带来掌握通信
技能。其实,业余无线电就是玩出来的,“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是我
一贯的理念,而俱乐部的产生正好符合这一概念。
如今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北京地区的无线电、车友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地
成立起来,不管是ham 还是车友们,都分别在自己的俱乐部里开展着有序且有
意义的活动,俱乐部的存在反映出一种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和谐起到了
积极作用。但由于这种准民间团体是非注册的、自发的、松散型的,即缺少纪
律约束又难于管理,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并成规模的组织不是很多。许多俱乐部
在发展中偏离了方向,逐渐演变成吃喝型、游乐型的小团体,一旦热情过后,
结局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地散去,剩下的也只是名存实亡的空壳而已。
您文中提到的b1z、b7p竞赛台情况,相信全国真正玩技术的ham们都有所
了解。2个竞赛台从整体综合实力上讲,至今为止,全国其他竞赛台尚无超过他
们实力的,这其中牵扯到的因素很多,除您文中提到观点外,竞赛场地、高大天
线及发射设备等也非常重要,说俗点儿,离不开团队内“大亨”级人物的财力支
持!若这些ham不想玩技术、搞竞赛,也没有“发烧”的打算,靠技术引导和组
织dx活动又打动不了人家,其结果只能是无可奈何。有人提到大家可以“凑钱”,
可是,一个团队内不足10名玩短波的ham而其中只有3-4人崇尚竞赛,你期望有
几个人愿意掏钱?你又指望工薪阶层的ham能凑多少钱呢?从目前实际讲,俱乐
部采取这种aa制赞助的玩法时机尚不成熟,即便已有先行一步的也是个别案例。
诚然,b1z、b7p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领军人物ba1rb、ba7nq,但帅才的引
领没有将才们的捧场,也很难完成其战略的实施。造就毛泽东成为伟大领袖人物,
有他个人才智的一方面,但绝对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的英明和智慧,也离不
开历史成就他身边开国将帅们的英勇拼搏。天时、地利、人和,缺少哪一样都不行,
也许这就是优秀团队能长期生存下去的道理。b1z竞赛台已有12年的历史了,几位
“大老”级ham的历史结合,场地、天线、设备的配置大家有目共睹,但缺乏竞赛
级操作员的现象一直存在,每到大型比赛时也公开招聘俱乐部以外操作员来值机,
各俱乐部、集体台缺少操作员的现象普遍存在,若不加强人才后续的培养,未来的
竞赛梯队肯定是人才断层。总之,今后各无线电俱乐部应如何生存和发展?怎样引
导更多的ham向技术型发展?如何尽快培养出一批新的竞赛型操作手?都是大家值
得深入讨论的话题!
bd1gt/7x
0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