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035阅读
  • 36回复

独家专访珍贵史料 (之完全写真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张飞林
发帖
62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5-08-31
羡慕、敬佩老老火腿!
离线张飞林
发帖
620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5-08-31
[quote=bd6qh/qrp]独家专访   珍贵史料
                bd6qh   阮东升
  值此武汉ham界为ba6qb朱天赋老先生 祝贺九十寿辰之机,受武汉同仁委托对朱公进行了独家专访,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了许多三、四十年代中国无线电界的情况,在此愿大家一起分享。
    朱天赋(ex xu8tn c7tn 以下尊称朱公)1932年以全年级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无线电工业学院,在校期间学习了报务(即莫尔斯电报码)机务(即机器电路原理)当时学校自办有《qsp业余无线电》杂志,文章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朱公至今仍能自如地阅读原版英文书籍,就是那时打下的牢固基础.毕业后朱公并没有马上去找工作,这时有一个家境比较富足名叫石奇为的同学找到朱公,希望能够与之一起开发电阻、电容。那时国内的电阻、电容都是日美产品,朱公提议从制作电容器开始,并且马上找来原材料进行试制,同时自制了电容测试仪,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成功,产品投放市场后,获得极大好评,销量直线上升,这就是后来驰名国内的“信记”牌电容器,(石奇为是比较开明的民族工业人氏,解放后公私合营,他积极配合,公司交由政府管理,这是后话)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极大振奋了民族工业。1933年朱公到南京电力公司上班,由于他的特殊贡献,临行前石奇为将公司股份的五分之一划在朱公的名下,第二年就分到了150元的红利,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时1元可以买100个鸡蛋),而这也成了朱公后来从事业余无线电活动的资金来源。朱公介绍说当时玩无线电的人比较少,只能从杂志上了解到一些情况如亚美无线电公司的杂志,中雍业余无线电杂志等等,1934年在杭州的赵根德、上海的黄耀曾(现ba4ca)等人赞助支持下成立了中华振中业余无线电协会ccrcc,后改为crc并向国民政府申请注册,当时交通部未立即支持,几经交涉方以“学术试验电台”之名发给执照,因之皆大欢喜,协会也加大了向社会宣传力度,一年以后参加者节节上升,会员分为甲、乙、丙三级,刚入会的是丙级会员,制作了收信机能够收听的可以升为乙级会员,制作了发信机能够发射通联的可以升为甲级会员,并且定期免费发行 会刊给会员,这是真正由中国人自己成立的业余无线电协会,按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当时以xu为前缀的呼号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期间朱公结识了xu8sm曹新民等南京六、七位ham,并成立了南京分会,朱公与曹新民被推为理事,由朱公做组织人,大家每隔一段时间聚会一次,探讨技术,增进友谊。业余时间朱公开始试制 收信机, 用最省电30号直流电电子管做一级再生式栅级检波和一级低频放大,利用借来的吸收式波长计反复调整再生线圈,使接收机工作在40米波段,这个形式的的收信机在当时的qsl卡片上标明0-v-1,如果加了高放就是1-v-1,直到1937年抗战前朱公都是使用这个收信机,很少改动,效果也非常不错. 后用普通的小功率放大管01a 直流管制作了单管振荡发射机,天线的输入功率不到1瓦,用xu8tn的呼号与烟台的xu3df芦台锋完成了第一次qso。谈及这段历史,朱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qso以及对方的呼号和姓名,由于激动紧张,朱公回答时打键的手都在发抖,一次qso化了近十五分钟,还冒了一身大汗!到如今朱公仍然十分怀恋这位烟台的ham,我想我们所有ham都有着同样的经历(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当初我也是用807电子管制作的发射机配合77a接收机在40米与bd6sd杨武昌先生单独完成我的第一次cw qso,当时的经历与感觉 与此时的朱公无异,6sd杨兄看到这段文字不知作何感想!哈!哈!)。朱公说当时的ham从电源变压器的绕制到元件的收集、电路的制作全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后来经过数次改进功放管选用了6l6,天线输入功率大约在7个瓦特左右,直到1937年完成了许多cw dx通联,在这期间有二件事情值得提一下:
    一是1936年12月左右朱公带了一台自制的便携式收发信机回了一趟老家,谈起这台收发信机还有一段典故,当时长沙有两兄弟余子达、余子通同为ham,一日两人在理发时,灵光闪现构思了这台收发信机,只用了2只30号管子,发射时2只并联构成哈特莱振荡发射,接收时一只检波、一只放大,天线输入功率大约只有0。25瓦特左右!当时在《中雍无线电》一经发表即引起轰动,众多ham争相仿制,该机设计思路是使用电池的便携机,灯丝电压2v左右(当时是用3v电通过一电位器降压供给),阳极电压接手时为22。5v,发射时为45v,使用温顿天线,朱公用这台简易的自制机器在老家也通到了不少vk、zl、j以及美国西海岸w6的电台(qrp真是魅力无穷啊!!!)在这次采访过程中朱公还找出了一篇没有发出的的稿子《我早期的qrp电台》详细介绍了这部余氏电路的原理与制作!后来由于朱公顾虑到现在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可以很轻易完成qrp电路的制作,不会有人对此感兴趣,因此没有最后完稿,当我看到这篇未完之作时,好象看到了60多年前先辈们的心血,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息!对于如此珍贵的资料我真的是十分希望它能重现天日,而朱公在我的一再要求下,表示会在近期完成这篇稿子,让我们翘首以待吧!
    二是朱公在1996年左右收到了一张从波兰寄来的卡片,对方在附信中写着这位老ham通过翻阅当年的电台日志,发现1937年曾经与xu8tn做过qso,但没有收到卡片,此次收到ba6qb的卡片才发现是以前的老朋友,朱公接到这张卡片后激动万分,连夜给对方回信,对由于战乱电台日志、卡片的遗失以及邮路不通而造成对方没有收到卡片表示歉意,人世沧桑,近60年后老友在频率重新聚首,怎不令人感慨万千啊!
      抗战爆发后,正值年少气盛的朱公忧国忧民,表示决不做亡国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到空军地勤部队,当时苏联空军志愿部队须经新疆、甘肃等地数次转场,才能到达武汉参加会战,武汉会战之惨烈,相信老一辈人都会记忆犹新。朱公在兰州等地负责将气象预报等相关资料通过莫尔斯电码发送到后方,做到后勤保障工作万无一失。抗战胜利后朱公转到北京在中国航空公司工作,业余时间仍以c7tn的呼号继续活跃在空中 ,同时负责北京地区ham的qsl卡片的收发,收集好的卡片寄往上海由顾公林{ex   xu8kc cikc )打包寄往国外(这里顺便提一句,顾公林曾在1946年《实用无线电杂志》第七卷第一期刊登一篇《中国无线电运协会c、a、r、l慨况》的文章,见台湾《cq》1996年第四期,朱公说由于文革的影响,顾公一直不愿再出现在空中,甚是遗憾)
    解放后,朱公进入空军23厂,后该厂迁到武汉即现在710厂的前身,后一直在武汉定居,文革期间朱公同样受到冲击,许多珍贵的qsl卡片及电台日记被付之一炬。直到1992年个人业余电台开放,朱公去了一趟北京,并从童效勇教练口中得知,武汉有一个名叫刘起义(现ba6qa)的青年教师十分喜爱业余无线电,但苦于找不到门路,电台执照一直没有办理下来,朱公回汉后联系到他,并同闻立明(现ba6qc)教练以及一位老ham郑光祖(ex   xu8kt c2kt 后文将有提及)多次到有关部门协商,由ba6qa刘起义老师写好申请,终于将湖北省底一个集体业余电台的手续办理下来,并取呼号by6rc,rc即radio college(无线电专科学校)之意,后来它就成了武汉早期ham的一个家,大家经常一起探讨技术,一起进行莫尔斯电码的听抄训练,朱公也常常鼓励我们多学、多用cw,一晃十年过去了,想想好象昨天才发生的事情.
    朱公是严谨的,对每一次qso都做了详细记录,对收到每位通联过ham的卡片必定回复,对想蒙混过关的却是万万不能,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卡片没有查到记录,写明情况一律退回;朱公又是和蔼的,总是耐心解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谆谆教诲我们不要忘记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多动手,多实践,多学莫尔斯电码.朱公在办理好电台执照后,仍然不忘老火腿diy(自己动手)的精神,在近80岁高龄之际,制作了一台用807做功放级的发射机,配合70--2收信机做了许多cw dx通联,在他的影响下,武汉现在有许多ham正在努力学习cw,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虽然莫尔斯电码逐渐退出了专业领域的历史舞台,但它却有着永恒的魅力,学习掌握它不仅是纪念先辈们的传统,而且它对人的眼、脑、手、耳是一项全面的积极的有益的锻炼运动。朱公现在手脚灵活,思维敏捷,都得益于他长期从事cw操作的结果.
    现在朱公以90岁的高岭仍然积极活跃在空中,我们祝愿他健康长寿,继续为我们的ham事业发挥余热,做出贡献!!
    附:郑光祖(ex   xu8kt c2kt)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物理系并获得理学学士,在大学期间他就开始潜心研究,于1941年成功制成“石英压电晶体”并发表论文于上海出版《中国无线电杂志》第12期,为国内首创。在当时ham界引起极大反响,在《无线电世界》发表过《抗战八年中,上海业余活动回忆录》(见台湾《cq》1996年第四期),四十年代曾作为武汉分会负责人通过会刊发布启示:能够通联所有武汉地区业余电台的可获得特别奖状,活动取得巨大成功。解放后他积极投身于武汉市的电子工业,1958年以“石英压电晶体”做探头,研制“超声钢轨探伤仪”成功。1959年研制成功“医用超声诊断仪”,1960年研制成功“abp医用超声显象仪”,1962年投入批量生产,同年获湖北省无线电工程评比会特等奖,1973年又在国内实现研制共用天线电视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3年被授予高级工程师,后被授予教授级工程师。为表彰他在发展我国电子工程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1993年获国务院颁布政府特殊贴,是武汉市首批获此殊荣的专家。他以其毕生的精力贡献于我国的电子科技事业,为我国共用天线和超声医学的开拓者,被誉为我国有线电视之父,成绩卓著,世所公认。郑公于1996年不幸因病去世,享年75岁,未能在有生之年重新出现在空中(ba6qa呼号本是预留给他的),实是中国ham界的一大憾事。
      后记:做完专访,感慨良多,我想每一位老ham背后都会有许多故事,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对电子技术的热爱,他们的严谨作风、他们的高风亮节,又岂是我们这些后辈所能奢及!这两天我翻阅一下九四年《cq业余无线电》3、4、5期的合订本,上面有一篇采访北京老ham的文章,比较简单只是匆匆一笔带过如ba1kp准备复制一台四十年代的收发信机,却没有了下文,因此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ham朋友来做这件事,来发掘更多的史料,不至于使这些珍贵资料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也算是为中国的业余无线电事业做一点实事,尽一份微薄之力吧!                                            
                                            bd6qh@163.com
                                                           
                                                  :cool: :d[/quote]



存档!敬佩当年的老火腿!
离线hx_7017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6-11-24
祝朱公及老ham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向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
离线野狼027
发帖
174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6-12-14
向老ham致敬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6-12-15
“。。。1934年在杭州的赵根德。。。”
怀疑应该是:xu8ux 赵振德
离线bd3tt
发帖
1660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6-12-16
谢谢楼主的精彩专访.
向老一辈爱好者致敬.
离线绿晶12
发帖
133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6-12-17
顶~~~~
离线风·
发帖
549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6-12-19
祝愿朱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离线大漠奇兵
发帖
1112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6-12-22
2007年第一期《专业无线通信》就有朱老的专访
离线BA7LO
发帖
1840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7-01-17
收藏!并祝朱老健康长寿!!!
离线平凡世界
发帖
37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9-05-24
佩服佩服,顶
离线qswc
发帖
2264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9-05-25
楼上是挖土的?
离线soom
发帖
24926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9-05-28
佩服佩服,顶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2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9-06-05
呵呵,好老的帖子
离线bd6qcf
发帖
1473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9-06-08
老帖!!!!!!!!!!!!!!!!!!!!!!
离线樊绍民
发帖
4482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9-06-08
2007年55节,ba6qb朱老先生在北京。

ba1eo
离线暖风
发帖
17621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9-10-09
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