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太平洋(来自chinaham.com的和平号报告)
(感谢jennygao辛苦的文字录入工作,全文转载于参考消息)
抹不去的辉煌
苏联在把“和平”号送入太空时,做梦也不会想到,它自已会先于空间站“坠毁”。苏联人同样未曾料到的是,“和平”号在创下15年生命奇迹的同时,还创造了一系列的科技奇迹。一个多月后,当“和平”号划破天空坠入大海的时候,它带走的仅仅是疲惫不堪的躯体,而留下的却是无限的辉煌和永恒的记忆……
宇宙宫殿 举世无双
“和平”号空间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6年。当时,苏联“能源”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决定研制一种新型空间站。计划中的空间站由几个舱组成,形状如同儿童的拼插玩具。1984年5月,苏联决定加快“和平”号空间站的建造速度,向苏共二十七大献礼。
1985年5月,空间站的主舱被运到拜科努尔发射场。不料主舱整整超重一吨,无法发射升空。为减轻重量,科研人员拆下一部分装置。“和平”号原定于1986年2月16日发射,但因遥测信息传递装置突然失灵未能升空。故障消除后,空间站的主舱终于在2月20日被成功地送入近地轨道。
1986年3月13日,“和平”号空间站来了第一批客人-----苏联人列昂尼德·基济姆上校(指挥长)和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随航工程师)。这两人组成的第一个考察组率先登上“和平”号,并在那里工作了4个月。
在研制“和平”号空间站的过程中,共发明了600多项有价值的新工艺。这些新工艺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经济领域。
同前任“礼炮”号系列空间站相比,“和平”号是一座全新的宇宙宫殿,属第三代空间站。它由三个舱组成,目前的总重量为137吨,其中包括由27个国家生产的14吨重的科研仪器。
探索空间 成就非凡
空间站的估价为30亿美元,是世界迄今在太空运行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器。
自“和平”号开始运行以来,共有31艘“联盟”号载入飞船、62艘“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其实现了对接。先后有28个长期考察组和16个短期考察组到访问空间站,并在上面从事科研考察活动。
据统计,在15年间,共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104名宇航员到访问空间站,他们共进行了1.65万次科学实验,其中完成了23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获得了大量知识、数据及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成果,为人类进一步认识宇宙和远征火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数据。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经验还为进行长期星际飞行提供了医学保障。在空间站工作期间,宇航员共进行了78次太空行走,在舱外空间逗留的总时数达395小时12分钟。
“和平”号是接待外国宇航员最多的空间站,其中接待的美国人最多(44名),法国、德国、叙利亚、保加利亚、阿富汗、日本、英国、奥地利、加拿大和斯洛伐克也先后派有宇航员到空间站工作。
在所有到过空间站的宇航员中,法国人让---卢·克雷蒂安年龄最大。1997年10月他登上“和平”号空间站时,已经59岁。
在空间站逗留时间最长的,是52岁的俄罗斯罗斯医生宇航员瓦列里·波利亚科夫。他于1994年1月进入太空,一直工作到1995年3月,创造了人类连续在太空逗留时间最长的记录-----437个昼夜,而且将这项记录一直保持至今。
与波利亚科夫相比,谢尔盖·克里卡廖夫的经历也许更为特别。1991年5月,克里卡廖夫第二次登上空间站,并在太空目睹了一场历史性的变迁:他是从苏联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的,到1992年3月返回地面时,苏联已经不复存在,迎接他的是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为了表彰他此次飞行的特殊贡献,俄罗斯将独立后第一个俄罗斯英雄的称号授予了克里卡廖夫。(伊歌)
在太空遨游15年之后,“和平”号空间站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莫斯科时间今天深夜,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将点火升空,为“和平”号送去“自焚”的燃料。在万众瞩目之下,“和平”号坠毁开始进入倒计时。
“10、9、8、7、6……”
1月的哈萨克斯坦寒风凛冽,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上,“联盟”型运载火箭整装待发。再过几个小时,“进步”号货运飞船将从这里腾空而起,飞向“和平”号空间站。
发射指挥中心里,工作人员个个表情严肃,往日发射前的激动和兴奋荡然无存。人们清楚地知道,这将是“进步”号第63次,也是最后一次探望“和平”号。它不仅将为空间站送去坠毁所需的燃料,而且要代表地球同功勋卓著的“和平”号诀别。如果一切顺利,“和平”号坠毁过程将持续1个半月。
去年11月16日,俄罗斯政府正式决定报废“和平”号空间站,在2001年2月底将其坠毁到太平洋指定海域。根据俄罗斯专家确定的坠毁方案,今天升空的“进步”号货运飞船,将携带比平常多1.5倍的燃料,这些燃料产生的冲力,足以使130多吨重的空间站脱离现有轨道,从太空200公里高度缓缓下坠。
为确保坠毁计划万无一失,俄罗斯做好了两手准备。在发射“进步”号货运飞船的同时,一艘载人的“联盟”号宇宙飞船也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待命,随时准备升空。按照计划,如果“进步”号货运飞船在太空不与“和平”号实现自动对接,载有两名宇航员的“联盟”号飞船将立即升空援助,由宇航员手动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
“进步”号货运飞船1月22日与空间站对接后,应产生强大的冲力,将“和平”号引离所在轨道。预计在最后一次冲力发出前两三天,宇航员将撤离“和平”号空间站,乘“联盟”号宇宙飞船返回地面。
难舍“太空之家”
“和平”号要坠毁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俄罗斯人伤心不已,其中最为伤感的要数那些宇航员了。在“和平”号飞行期间,全世界共有104位宇航员到访过空间站,其中包括42位苏联和俄罗斯宇航员。
对俄罗斯宇航员来说,“和平”号不仅是他们的骄傲和梦想,也是唯一属于他们自己的“太空之家”。俄罗斯宇航员培训中心副主任、两度飞上“和平”号的瓦西里·齐布什耶夫中校说:“我们感到非常非常难过,我可以代表所有人这样讲。”
齐布利耶夫的同事、宇航员尤里·马林琴科说:“空间站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得知它的日子屈指可数时,我们心如刀绞。”马林琴科是“和平”号的救命恩人。1994年,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手工完成了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的对接,使“和平”号避免了一场灾难。
宇航员们难以割舍的不仅仅是独一无二的空间站,还有站内的全部“家当”,其中包括将近14吨重的科研仪器和藏有150多册图书的宇航员图书馆。这些“家当”也将同空间站一道坠毁。
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说;“‘和平’号上的许多贵重仪器本应运回地面,但目前要做到这一点,只能依靠美国的航天飞机。航天局曾经提出过运回建议,但未能获得俄罗斯政府的批准,只好忍痛割爱了。”
对政府作出坠毁“和平”号的决定,一些俄罗斯宇航员至今耿耿于怀。阿纳托利·索洛维约夫曾5次到访“和平”号,被誉为俄罗斯经验最丰富的宇航员。他说:“我对政府的决定感到非伤心,空间站本可以再工作两三年。”与索洛维约夫一样,大多数(61.7%)俄罗斯人也希望保留“和平”号,但“和平”号真的还能继续服役吗?
无可奈何花落去
“和平”号空间站是1986年2月20日升入太空的,当时的设计寿命仅为3年,后来又延长到5年。但随着苏联的解体,原定建立的新空间站迟迟未见踪影,“和平”号后继无人,“退休期”一拖再拖。
超期服役的“和平”号可谓多灾多难。近些年来,空间站事故不断,险象环生:密封舱漏过气、管道发生过破裂、舱内着过大火、舱体遭受过货运飞船撞击、与地面失去过联系……据俄罗斯航天局统计,在“和平”号运行的15年间,共发生大小故障近2000起。尽管它每次都大难不死,但每一次的死里逃生都留下新的隐患。
据俄罗斯航天局介绍,在经历了15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和平”号已经“年迈体弱”、难以支撑下去了。最可怕的是,这个重达130多吨的庞然大物已经对宇宙空间,特别是对地球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透露,目前“和平”号70%的外体遭到腐蚀,设备严重老化,“空间站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即其任何一个系统都有权利拒绝运转,所以必须及时停止飞行”。
科普捷夫说:“若不是对空间站轨道进行了修正,它就会坠毁到从北纬51.6度到南纬51.6度的任何地方,这个区域居住着地球60亿人口中的50亿,并聚集着大量危险设施。”他强调,空间站如果发生严重故障,顷刻间会碎裂为成千上万个碎片,某些碎片将重达700公斤,能穿透厚厚的铁板。一旦发生这种灾难,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维修“和平”号耗资巨大,每年需投入2.5亿美元。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俄罗斯政府显然无能为力。原指望吸引国外资金,但外国航天部门对合作始终反应冷淡。万般无奈,俄罗斯航天业的著名科学家和有关部门一致赞成尽快坠毁“和平”号,防止地球突遭横祸。
人类能高忱无忧吗?
在最后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去年6月撤离“和平”号之后,空间站一直空无一人,处于自动飞行状态。随着“和平”号坠毁日期的临近,人们越来越担心这个庞然大物会突然失控、从天而降。
人们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俄罗斯航天局不久前呈送政府的一份文件也警告说:“空间站在失控状态下坠时,其在大气层中未能燃尽的部件可能散落到地球任何角落:这将违反国际利用宇宙空间安全公约。为避免这种危险发生,空间站在下坠时应当处于工作状态。”
鉴于空间站已经超过“保质期”将近10年,俄罗斯政府在2000年10月专门划拨7.5亿卢布(28卢布约合1美元),用于“和平”号最后飞行期间的安全保障。
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表示,将竭尽全力,确保空间站“最大限度地安全下坠”。但控制中心高级弹道学家尼古拉·伊万诺夫同时表示,“任何人都不能打保票,说下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说:“迄今为止,还从未有人解决过类似的问题,所以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庞然大物在200公里高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伊万诺夫指出,美国在1979年曾使“天空实验室”号空间站脱离轨道,但它不仅重量仅为“和平”号的一半,而且尺寸也大大小于“和平”号。即使这样,当时还是出现了麻烦。“天空实验室”号空间站坠毁时未能完全落入预定地点,部分碎片散落到澳大利亚沙漠地区,幸而未造成人员伤亡。他透露,目前控制中心制定出了坠毁“和平”号的战略方案,但具体战术还将随时视情况而定。如果“和平”号“乖乖听话”、所有系统正常运转,坠毁会十分顺利,反之将十分棘手。
针对人们的担心,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再三强调,“地球没有突遭‘和平’号撞击的危险”。他在新年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近期 ‘和平’号将转为地面控制,站上的所有主要系统将全部打开,开始进入降落坠毁的最后阶段。”
科普捷夫开玩笑地对俄罗斯记者说:“新年你们可以安心地呆在家里,无论如何不会有东西落到俄罗斯境内,有的话也会落到邻居家里。”
深深的海洋
科普捷夫的话虽是玩笑,但其中不乏真实成分:俄罗斯的确不想让“和平”号落回自己的老家,当然也不想落到邻居家屋顶。
俄罗斯航天局已经宣布,“和平”号空间站将坠毁在距离澳大利亚1500至2000公里的太平洋水域,坠毁时间定在2001年3月6日,即“和平”号度过自己15岁生日两周之后。
“和平”号将葬身的这片海域,被称作世界“航天器之墓”。长期以来,这里由于域广人稀,舰船罕至,被许多国家当作卫星等航天器的葬身地,“和平”号也将在这里找到自己最后的归宿。
据“和平”号飞行控制中心提供的最新消息,控制中心正在对“和平”号进行全面检测,空间站已开始调整飞行姿态,站上的中央计算机等系统工作正常,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畅通无阻。
高级弹道学字尼古拉·伊万诺夫说:“接下来的工作将十分艰巨,感情上也非常难以接受。控制中心的专家们一直将‘和平’号视为自己的‘孩子’,几十年来献身于它的建造和飞行控制,如今却要被迫与自己的‘孩子’分手,其中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他同时表示:“虽然心理上难以承受,但理智告诉我们必须这样做。”
不管怎样,“和平”号已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可以而且应该光荣退役了。再过一个多月,它将离开无垠的太空,带着无限的辉煌,也带着深深的遗憾,坠毁于浩瀚的太平洋。
“和平”号,祝你一路顺风!
威海 高国强
mike gao/bd4os (weihai) .-.
tel:631-5806721,5227228 / \
fax:631-5805837 / \
icq uin: 4224945 / \
http://www.chinaham.com / \ .-. .-. .-
e-mail:
ham@mail.com (only ham) \ / \ / \ /
write@mail-me.com (business) \ / \ / \ /
radio-mail:
bd4os@vk6tn.#wa.aus.o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