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学习、教育研究的目的,最近收集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业余卫星通信方面的资料,其中有很多是有关“希望一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希望一号”周岁啦!我(们)还可以围绕它做些什么?
“希望一号”2010年12月15日上午10时3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是我国专门为广大青少年和无线电爱好者研制的第一颗科普公益小卫星。在这一年里,相关的部门、有关组织、各地的爱好者们,还有许多的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全球有数十个国家、地区,数十万ham应用于做通信试验。
...... ......
在这一年里,我们国内,究竟有多少人,收听到了“希望一号”的信标信号?有多少人成功的做过了通联?今天,广大青少年当中还有多少人在惦记着“希望一号”?
“希望一号”,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表达了我们国家对青少年成长的深切关怀,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大力支持,。然而,它的设计寿命只是1年,当然我们都希望可以最大程度的延长它的寿命(定时限量的打开转发器应该是十分有效果的),显然,中国制造的“希望一号”,它的实际寿命会远大于1年。
如今,我们应当怎么做,才对得起“希望一号”发射的初衷呢?
...... ......
“希望一号”周岁啦!我(们)还可以围绕它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