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对莫尔斯电码“paris”制速度及间隔定义的理解bd1gt/马月
根据国际莫尔斯电码五元素组成规定:按照一个“划”等于3个“点”时间单位、“点与点、点
与划、划与划”电码间隔等于1个“点”时间单位、词组内字符间隔等于3个“点”时间单位、词组
与词组间隔等于7个“点”时间单位计算,“paris”单词从第一个字符至最后一个字符(含字符
内间隔)共占用43个“点”时间单位,又因为前提定义“paris”一词是连续拍发,即每二个词组
之间等于7个“点”时间单位,所以“paris”一词占用总点数等于43+7=50个“点”时间单位,正
好符合每个词平均占用50个“点”时间单位,因而被国际上作为“paris”制标准速度采用。
然而,在东欧及中国地区实际应用中,电报报文组与组之间和英文语句词与词之间的“大
间隔”通常是以5个“点”时间单位使用的。对此,我理解为,在实际抄收报文中,若采用组或
词之间“大间隔”等于7个“点”时间单位,报手听起来有“一窜一跳”的感觉,即报文播发的流畅
性不够。若“大间隔”等于3个“点”时间单位,就等同于字符内之间的“小间隔”了,报手收听时
将无法区分报文中词组的“大小间隔”,即报文播发全连贯了。若选择“大间隔”等于4个“点”时
间单位,从理论上讲,已区分开“小间隔”3个“点”时间单位是可行的,但在实际运用中,报文
中词组的“大小间隔”只差1个“点”时间单位,使报手听起“大小间隔”来不够明显,很容易造成
抄收报文“串组”,即字符之间抄错位。所以,许多国家最终采用了词组之间的“大间隔”等于5
个“点”时间单位。使大家如今听起来流畅性好、节奏性强、易分辨“大小间隔”等优势,而且
在标准快速播发中,听起来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感受。
以美国为首的英语地区国家,通常用外文明电直接会话交流,英文语句里如遇上“paris”
等多字符单词连续播发时,“大间隔”设定为5个“点”时间单位对报手来说还算容易分辨抄收,
但英文语句里当遇到“he(it) is…… in(on) the…… if you”等短字符词汇连续播发
时,报手能分辨但抄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在快速报播发中此矛盾表现突出。若把“大间隔”
设定为7个“点”时间单位,报手对于英文语句的间隔分辨和抄收就容易多了。我想,当时国际
电信联盟规定“大间隔”为7个“点”时间单位,其中不无上述道理。
综上所述,笔者在实际通联中,为了让对方更快、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语句,在拍发通信
简语“大间隔”的时间控制上一向很注意,一般都是采用7个“点”时间单位。若遇上使用陌生语
句,一是有意放慢拍发速度,二是控制“大间隔”时间在7个“点”单位以上,以达到对方满意的
理解。
bd1gt/7x
2010.1.12
于阿尔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