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合振子八木测试数据
前提:
场强表距离振子30cm处测试。
按照434000谐振频率制作的折合振子,振子宽4cm,反射长40cm,导向1为32cm,后面的导向长度依次逐个减少1cm。
测试工具:场强仪和aw07a天线分析仪
仅半波折合振子:
馈电点向前:场强26 (场强表最大刻度50)
馈电点向后:场强20
432500 驻波4.0(第一项为驻波最低点频率)
434000 驻波4.2
加入反射:
与振子间距:0cm
场强:31
428500 驻波1.5 (驻波最低点频率)
434000 驻波1.7
与振子间距:13cm (后面的测试基于反射在该位置)
场强:30
407~414 驻波:1.0 (驻波最低点频率)
434000 驻波:2.1
与振子间距:17cm
场强:28
405500 驻波:1.0 (驻波最低点频率)
434000 驻波:2.1
导向1:
与振子间距10cm
(实测为场强最强位置,后面的导向位置同样)
场强:30
422~425 驻波:1.0 (驻波最低点频率)
434000 驻波:2.1
导向2:
与导向1间距13cm
场强:45 (30cm处场强爆表,改到40cm处测试场强)
408~417 驻波:1.0 (驻波最低点频率)
434000 驻波:1.1
导向3:
与导向2间距18cm
场强:35 (此处是30cm处的测试数据)
414~421 驻波:1.0 (驻波最低点频率)
434000 驻波:1.5
在保持导向1和导向3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导向2的位置所对应的驻波数据
导向2间距导向1位置19cm
434000 驻波为1.5
导向2间距导向1位置16.5cm
434000驻波为1.1
移动导向2的位置对场强的影响不大。
问题:
整副天线在加入第二个导向后场强达到了爆表的程度,如果和单独一个振子的场强比,辐射能量加强了2~3倍左右。但是增加第三个导向后场强反而减弱了,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