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机和vu带有ssb模式的机器,只要不是很老的型号,具有通过菜单方式调整carrier point的功能。
比如ft8?7系列的第15,16,17,18项分别是lsb的接收,发送,usb的接收和发送的载波偏置调整。而更早期的kenwood的ts50等机器也有第71,72项分别调lsb,usb载波点偏置和维修菜单a3和a4预置lsb和usb的载波点频率。
所谓carrier point并不是和标称发射与接收频率有关,而是调整发射调制与接收解调的音频信号频带位置的。
以前一本音频学者提出50万法则的概念,告诉大家一个好听悦耳的音频系统,其频率上限和频率下限(幅频特性的高低转折点)需要相互匹配。所谓50万法则,就是按照当时日本学者的审美观念,在规定中心频率的情况下,高频和低频的频带限制乘积大约为500000,乘积数值过大则可能高频太多,低频乏力。过小则高频清晰程度不够,闷。
单边带通讯,为了节约射频频带,去掉了am调制的一个冗余边带,并且部分限制或者完全限制了载波的传递。采用经典的滤波器法得到ssb信号,发射的频带直接由滤波器决定。自从dds和收发机单基准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菜单调整载波点的功能成为可能。通过控制bfo和vfo的相应偏置,可以做到标称接收或者发射频率不改变,而改变接收和发射的频带偏置。其中发送载波点频率的移动,可以调整发射的音调是沉默还是尖锐。调整接收载波点频率,可以调整设备面板shift的中心位置和统一usb与lsb切换时候shift音调不统一的问题。
在此之前,类似的调整只能在机器内部电位器和可变电容完成,很多设备特别是类似icom的风格,采用了很多涉及发射和接收频率的振荡器,并且切换不同模式都须由电子开关切换,所以调整相对比较当年单基准先锋kenwood,麻烦很多。
现在一些爱好者热衷外接话筒,前置放大器和eq以及压缩等改善发射音质,但是所谓载波点调整应该优先于外部设备和收发机内部eq之前调整。先调出个基本适合的发射频率范围,然后在做发射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