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424阅读
  • 34回复

地震后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A5TX
发帖
4053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8-05-15
'
我觉得,应急通讯不只是架设电台和操作电台,应该是建立一个能让信息流动的网络。信息从哪里来,传递到哪里去,中间有薄弱环节的话,这个网络的作用就打折扣。一个有实际操作经验的ham,如果身边设备条件允许,架设和操作电台应该是可以的。但我相信,无论是在灾区内还是在灾区外,多数ham还不知道应该怎么搜集信息和传递信息,毕竟平常没有这方面的实践,临场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就是训练无素。如果我们想发挥自身在应急通讯中的作用,就应该要有这方面的训练。靠个人架设电台和熟练操作,作用还是有限。
'
应急通信演练机制化、常态化是十分必要的
离线BA7CK
发帖
76373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8-05-15
这次在72小时内做了第一完好保障通讯.现在政府商业等通讯已经恢复到救灾的时候,ham也筋疲力尽了,可以安心回来休息.
发帖
774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8-05-16
亚星打电话累死你,我试过一小时才接通一次!
离线BD7IHN
发帖
13116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8-05-16
比方说,从短波电台里听到有人呼叫,说某个地方地震了,该怎么处理?我想,我会查一下那个地方的区号,然后打当地的110求证一下(据说打110是不收费的)。但如果不是地震那么大的事情,是说有人在野外被困,需要救援。怎么办?还报警,警察会不会信我说的话?假设警察相信我,但最终找不到呼叫的人,会不会说我报假警的?我又怎么证明自己是好市民呢?

其实,有很多事情缺乏相关的指引。我们可以反复演练在不同场合设台,争分夺秒地通联,但真的遇到紧急情况,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因为这里不是比赛qso的数量。
离线liangbg
发帖
1824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8-05-16
曾经听一位ham说过:他们厂里有专门的地震应急电台,是一台756。并且经常进行演习,与省地震办通联。由此看来:相关制度是有的,设备也是有的。
离线samwangbin
发帖
197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8-05-16
'
我觉得,应急通讯不只是架设电台和操作电台,应该是建立一个能让信息流动的网络。信息从哪里来,传递到哪里去,中间有薄弱环节的话,这个网络的作用就打折扣。一个有实际操作经验的ham,如果身边设备条件允许,架设和操作电台应该是可以的。但我相信,无论是在灾区内还是在灾区外,多数ham还不知道应该怎么搜集信息和传递信息,毕竟平常没有这方面的实践,临场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就是训练无素。如果我们想发挥自身在应急通讯中的作用,就应该要有这方面的训练。靠个人架设电台和熟练操作,作用还是有限。
'
的确如此,演练要有实效性,要加强如何建立通讯、交通疏导、收集信息、搜救、如何配合等方面的训练,不仅要定期演练,而且还要利用网络多发表一些有关文章,让所有人了解这些,这样才会在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离线CQCQCQ
发帖
60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8-05-16
从设备上,准备至少一部电台,蓄电池,天线,或者可以快速搭建的简易天线材料,为了持续的通讯能力,还需要手摇发电机或者大一些的太阳能电池板,设备放在房间支撑比较强的地方,再码几个高于设备平面的坚固物体。建议将这样的台址向协会登记,可应急征用。
离线BA1RB
发帖
4208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8-05-16
'
刚才在网上查了一下,国内正式开通海事卫星手机业务是07年7月19日,终端体积和普通手机相近,重量为210克,平时可做gsm手机使用,待机时间为42小时,卫星模式下通话费1分钟接近1美元,下图中的亚星r190卫星电话网上报价是6500元。
'
这部手机就是去年bs7h黄岩岛远征时随身携带的用于应急通信的工具,卫星接入点在菲律宾。可是我们在黄岩岛附近水域使用时,非常难接通,接通后经常断线,没有声音...
离线BG8CJO
发帖
249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8-05-16
'
救灾工作由政府主导,政府通讯是最重要的通讯,当地政府要尽早向上报告灾情,为上级的救灾部署提供决策依据。不知道是灾区县级政府没有短波电台,还是因灾不能使用。福州这里有的县级政府可能有短波电台。
即使汶川有业余短波电台,灾区电台灾后投入工作要满足几个关键条件:
1、电台设施没有受损。
2、应急电源。
3、操作员幸存并有心情通联。
面对这样的大灾,对缺乏应急训练和准备的ham开说,以上三个条件都比较苛刻。
能不能让外地ham携带短波设备进入灾区呢?可以。不过,是在政府、军队应急通讯进入灾区之后。因为,如果救援队伍进不去,ham更进不去。
现自看来,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能大面积发挥作用的是,用vhf、uhf设备为当地民众参与志愿救援提供通讯服务。当然,如果能够在通讯完全中断的灾区对外联系,价值是非常之大。
'
同意,1.2条件相对好满足,3就很难了.
离线jin021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8-05-16
我已经在7.050,14.270守侯。
不过到现在没有听到东西。。。。。。。。。。

还有我使用pl-600收听的,ssb,5米天线,是不是器材的问题呀。。。。。。。。。。

看来器材和平时保养很重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谢谢!!!
离线BD6RJ
发帖
1059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8-05-16
[quote=大漠奇兵]刚才看到一位成都ham朋友的帖子,内容如下:“我终于上网了,这次地震我想改变了我对业余电台的看法,试想一下,如果汶川有一部业余电台”
  有感而发:
  我建议灾情过后,大力发展全国县、乡级火腿,最起码保证全国2000多个县都有我们ham的身影,这方面协会要在审批、呼号等方面大开绿灯,附近ham要在设备、技术方面给于支持,另外建议各地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应急通信演练。[/quote]

想法是好的,但基本上很难,不实际。
离线ceeliu
发帖
1637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8-05-16
希望灾难过去以后,大家一起好好讨论,如何利用好ham这个平台。开个专门的帖子,大家讨论一下,最好有官方的参与。这样官方和民间的沟通,制定一个符合中国目前国情的ham应急通讯网络。
离线BA7QD
发帖
126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8-05-16
国家除开要重视业余电台的发展外,

还应该重视国家级别的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建立属于自己的移动卫星通讯系统(卫星手机),至少1颗同步轨道的大功率移动通讯卫星(类似亚星)。考虑到这次地震损失在200亿美元以上(中华网数据),花20~50亿人民币建立一套自己国家的卫星系统是值得的。

自己国家的移动卫星通讯网络,平时可以商用,紧急时刻专用
离线BA5RW
发帖
48263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8-05-16
我始终坚持一个观念:原始的东西不能放弃,至少不能遗忘!
所以不管以后的通信技术如何发达,基本的CW和短波通信手段还是不能放弃,而且要做好普及,就象无线电测向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一样,业余电台知识也应该得到普及.
离线BA5TT
发帖
2413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8-05-16
'
我始终坚持一个观念:原始的东西不能放弃,至少不能遗忘!
'

赞同。原始的往往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