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23阅读
  • 17回复

自製高 Q 值空腔濾波器[ZT]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eed
 
发帖
875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6-10-06
自製高 q 值空腔濾波器

http://www.x-net.idv.tw/bv3fg/cqm/33/33039.htm

前言


  由 70 年代初期到 80 年代中期的十多年間,是香港 vhf/uhf 電信事業飛躍發展的黃金時期,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單位,更是人才與錢財大豐收的年代。在電信事業中,移動通信和無線電尋呼的發展最為蓬勃,筆者有幸 (也可能是不幸 )!適逢其會,在自願或被迫的情況,多多少少掌握了一些無線電通信的硬體技術。

  而在 70 年代以前,香港的移動通信事業都被幾家大洋行所壟斷,vhf 通信機的機價、維修費、交貨期,都十分不合理。而由 60 年代開始起飛的香港中小企業很多,對交通運輸需求迫切,進而促使移動無線通信的發展。眼看大洋行的高額利潤,誘發很多工程技術人員出來創業,使香港的電信事業翻開新的一頁。

  有競爭才有進步,針對大洋行的缺點,這批創業先鋒一般採用幾個方針:

從日本進口無線電機,價錢就比歐美產品便宜一大半 (當時 1 美元兌 450 日元以上 )。
加強服務並縮短維修期及系統調試期。
自製電源供應器、天線、濾波器、遙控器、頻率合成器,以能儘量減低成本來爭取顧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 縮短交貨期。
  在上面第三點中的濾波器,是當時的 vhf 移動通信所必需的,因為當時的商業通信頻段多集中在 140-170mhz 之間,並且將移動通信及無線電尋呼頻率混雜在一起 (與現時廣州及上海等地很相似 )。

  由於無線電尋呼電台的發射機數量多、分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24 小時開機 on air、功率特大,因此,對於移動通訊的干擾十分嚴重,加上早期又沒有強制規定尋呼發射機在輸出端加入 isolator circulator,因而產生強烈互交調制,造成極大的無線電污染。當時每個使用頻譜分析儀觀看 150mhz 頻率左右的人,都會被那些雜亂無章的干擾訊號嚇一大跳。

  而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的汽車台,由於天線位置偏低以及可以選擇通信地點的特性,此一干擾狀況還可勉強忍受,但基地台就無處可躲了,一開機就是噪音,比現時 7060khz 還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就唯有加入濾波器來解決此問題 (但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 ok)。




「空腔濾波器」能有效排除干擾
  在眾多濾波器中,經過長期試驗,只有「空腔濾波器」 (cavity filter),以其較高的 q 值、較窄的通頻帶、以及能夠容許大功率通過的特性,才能較有效地排除干擾 (其實各參考書中早有此結論 )。

  當時美製 4 吋直徑,頻寬 140-170mhz 的 cavity band pass filter,一組單價超過 300 美元 (現在也差不多,但不包括運費 );而有些洋行則向基地台收取 600 美元以上,所以當時的中小型電訊公司自己訂貨回來,以 400 多美元的價錢販售,便可爭取大量生意。但無論是誰,都受到美國廠方兩、三個月交貨期之困擾。另一方面,尋呼機業務發展越來越火熱,電波干擾也就更大,進而增加空腔濾波器的需求量。

  在眾多因素影響之下,我們唯有硬著頭皮去嘗試仿製 cavity filter,在經過若干個晝夜試驗,與若干次失敗後,最後雖算是仿製成功,但卻不能完全達到廠製品的標準,其中主因大功率通過而引起的溫度問題未能解決。美製 filter 一般可通過 150w 左右的 fm 連續功率,而仿製品則只可通過 80w,再大則造成嚴重溫升及損耗。

  到此地步,我們已經無心再試驗下去,因為:

大多數基地台的輸出功率都小於 50w fm 間斷功率 (法定為 25w。
改良機械結構及電鍍工藝會使成本上漲及製作週期延長。
各人工作繁忙。
  仿製的空腔濾波器經多次在移動通訊系統使用後,基本上都可解決問題,這就成為我們當時的一個秘密武器。

  現在向大家介紹的空腔濾波器,卻又不是上述的仿製品方案,因為該種方法要動用車床及燒鋁銲,相信不是大多數業餘無線電 om 所能應付的。這個 cavity filter 的自製方法,是我們最早試驗的方法之一,材料十分容易找到,最重要的是加工方便,而其效果亦能解決大部份的 2 米波干擾。




高頻濾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干擾訊號的情況
  在討論實際製作之前,我們先來探討高頻濾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干擾訊號的情況:


圖 1:在正常範圍內, 甲、乙台可以互相收到訊號但是在甲、乙中間位置的丙台用同一頻率發射訊號,只需 1/4 的功率 (6.25w), 就可構成干擾。
大部分的 2 米通訊都是 fm 模式,而 fm 電波在發射時,高頻功率基本上是恆定的;例如當甲台發射訊號給乙台接收時,無論甲台是否向 mic 講話,只要一按發射,就有固定的功率出去;以 25w 功率為例,在正常範圍內,甲、乙台可以互相收到彼此的訊號;但是,如果在甲、乙之中間位置有一丙台用同一頻率發射訊號,無論是有意或無意,根據電場密度計算,他只需 1/4 的功率 (6.25w),就可構成干擾;如果丙台亦是 25w 時,則甲與乙台就極難通訊了。同理,只有當甲、乙台的發射功率各增加 4 倍,即 qro 到 100w,才有可 能開始 qso( 但也不能排除丙的 qrm 干擾 ),如圖 1。因此,在 fm 模式的情形下,同一頻率的刻意干擾,在技術上而言是很難排除的,即使加入大烏龜 (功率放大器 ),成效並不顯著。這是 dx 通訊不鼓勵用 fm 而用 ssb 模式的原因之一,因為 ssb 在講話時才有功率發射,相信丙台的干擾源不會有這麼久的耐性,去搞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圖 2:污染電波主;要源自發射機之間的互交調制。

上述人為干擾並不是人多數城市的 qrm 來源,實際上,污染電波主要源自發射機之間的互交調制,因為城市中的商用 vhf 波段多在 132~174mhz 範圍內,而商業電台的天線和發射機又經常十分靠近,例如 a 台 (147mhz) 與 b 台 (140mhz) 在正常時不曾產生干擾,但是任何發射機都會有二次或以上的諧波產生,所以 a 台就存在 147x2=284mhz 的訊號;如果 a 台在天線與發射機之間沒有加入空腔濾波器 (香港規定要加入 ),則 284mhz 訊號會經天線發射出去,而進入鄰近的 b 台去。如圖 2。
如果 b 台同樣在天線與發射機間也沒有加入空腔濾波器時,則 284mhz 就交連到 b 台末級功率晶體管去,由於晶體管有混頻功能,因此,284mhz 就會與 b 台原來的 140mhz 混頻,結果便差出 284 - 140 = 144mh2 來 (還有 284 + 140 =424mhz),這個 144mhz 的功率雖然不大,但亦往往有幾百毫瓦 (約 500mw);這在方圓 1~2 公里範圍內所構成的 qrm 是相當嚴重的。

這種干擾是成對地差頻出現的,這些成對頻率說多不多,說少亦不少,但在世界上很多城市裡亦能容忍,因為如果上述 a、b 兩台都是交通運輸或保安業務的移動通信時,不可能經常都 a、b 兩台同時發射訊號吧,因此產生的 144mhz 干擾就不那麼頻繁。

可惜在十多年前的香港或現在的廣州上海等地,市內有數百上千的傳呼發射機在 24 小時發射訊號,互交調制干擾的出現便成為必然了。而且由於上述發射機是分佈於城市每一角落,因此,2 米波的業餘電台就很難倖免。


由 1991 年之後,香港的尋呼業務經將頻率遷移到 172mhz 及 280mhz,理應全無 qrm。但實際上,干擾仍然存在,尤其是手機的情況,更為嚴重,車機與座台機則視地點而定。這種情況則與現在商品化的 2 米波業餘收發機的接收前端 (front end) 有關。

圖 3:高頻之間的選擇性,大多只能通過改變加在變容二極體上的電壓來進行。
  2 米波業餘收發機由於希望接收範圍寬闊,許多機器的標稱範圍在 130~170mhz 內,有的甚至更寬,接收機的選台功能 (選擇性 ),就幾乎完全落在中頻放大器及濾波器上,而高頻部分的選擇性,大多只能通過改變加在電容二極管上的電壓來進行,如圖 3;而這諧振電路的 q 值是很有限的。同時,很多手機為了減輕重量及體積,在高頻放大級又沒有良好的金屬隔離殼,極易引起下面的干擾:


圖 4:鏡頻干擾。
  鏡頻干擾: 當您的接收機要收聽 144.500mhz 的訊號時,為了要差頻出 10.7mhz( 或 16.9mhz 21.4mhz 等 )的中頻訊號,機內的本地振盪級 (local osc) 就必須產生一個 165. . 2mhz 的訊號 (165.2- 144.5=10.7mhz)。但是,如果機器的高頻選擇性不夠好,附近若有 175.9 或 170.55mhz 的電台在發射,您的電台必受干擾,因為:175.9 - 165.2 = 10.7mhz;170.55 - 165.2 = 5.35mhz,而 5.35x2 = 10.7mhz;當 175.9 或 170.55 訊號衝破高頻選擇電路後,無論機器的中頻放大器如何優良,濾波器如何尖銳,都不可避免受到干擾。

  鏡頻干擾由於亦需成對的頻率,並與 144-146mhz 訊號有差頻因素的發射機發射才形成 qrm,因此干擾也不算太嚴重。如圖 4。
离线weed
发帖
875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0-06
圖 5:互交調制干擾原理。
  互交調制干擾:這是構成干擾的最大來源。因為如果接收機的高頻選擇性不夠尖銳,由 132~174mhz 波段中,任何有一對頻率相差 10.7mhz( 或其它中頻數值 )。如圖 5,便會輕易進入高頻放大級的晶體管或 fet 場效應管,經混頻後便會產生 10.7mhz 訊號而形成干擾。同理,由於干擾訊號頻率是正正式式的 if 中週頻率,所以無論在高放電路以後怎樣想辦法,也是枉費心機。

  所以很多 ham 都會發現,如果單從產品說明書去看,很多手機的靈敏度及選擇並不比座台機弱,有些手機的靈敏度甚至比座台機還高,但實際用起來就不是那回事,同一天線接上座台機可以通聯到的 qso,手機一接上去卻吵到不能忍受,sql 鈕完全旋盡亦枉然,這就是由於座台機的高放電路有多級的 lc 選擇電路,能排除很多的鏡頻干擾和互交調制干擾,手機則可說是處於不設防狀態了。

  由此應不難明白,為什麼很多座台機只能工作於 144~148mhz 的狹窄一段頻率。這亦說明窄頻帶的商業收發機,如計程車或貨車上的機器,通常都有較高的抗干擾能力的原因。

  從上面情況看來,干擾訊號在排除人為因素後,最大的來源在於互交調制 (intermodulation);而互交調制的形成亦分為:(1) 外部的眾多發射機和 (2) 自己接收機的高頻放大電路兩個部分所產生的、

  在發射機方面,很多歐美國家,包括香港在內,從 80 年初開始,已經規定所有 vhf/uhf 發射機 (包括尋呼發射機 ),都要加上高頻隔離器和空腔濾波器,使互交調制減到最小。

  在接收機方面,因為大多數收發機在接收和發射時都用同一組天線,所以空腔濾波器亦使接收部分的互交調制干擾減小;這就是前文提到那段時間市場上需要大量空腔濾波器的原因之一。

  至此,還要解釋濾波器的工作原理,和空腔式濾波為什麼比其它濾波器有絕對的優勢,迫使我們在價格昂貴的情況下仍要購買呢?


圖 6:lc 混頻電路與電壓電流之間的相位關係。
  首先,我們知道由線圈 l 和電容器 c,就可以構成選頻電路,如圖 6,當有一個交變高頻訊號加到 lc 電路上時,由於 c 使訊號成分的電流相位超前於電壓,而 l 使電壓相位超前於電流,其中的相位差與訊號源的頻率有關。如果信號源的頻率是可變化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有趣的情況: c 上的電流領先訊號電壓 90 度,而 l 上的電流則落後電壓 90 度,兩者就因相差 180 度而互相抵消,即回路上的電流趨向於零。

  從 歐姆定律可知:R=E/I;E=I╳ R。電路上的 i 既然接近 0,則阻力 r 就會變成無限大,同時,lc 兩端的電壓亦會增加,從而使 l 線圈的磁力線增加,其結果是它的次級感應出較大的交流訊號電能。由於訊號源的某個頻率會使 lc 選頻電路產生這種特殊變化的現象叫做「諧振」 (resonant),這個特定頻率叫做「諧振頻率」。

  我們從基本電學上知道,交流電通過電容器時所產生的阻力稱為容抗Xc,而 Xc 的計算方法是:Xc=1/(2πfC)=1/(2╳圓週率╳頻率╳電容量)

  同時,交流電通過線圈時所產生的阻力稱為感抗 Xl,計算方法是:
Xl=2πfL=2╳圓週率╳頻率╳電容量╳電感量

  從上述可知,當 c 上的電流和 l 上的電流由於相位相差 180 度,以及量值一樣,才會互相抵消,因此,在諧振時,c 上的電流值與 l 上的相同。根據歐姆定律,在相同電壓下,欲得相同電流,就只有使電阻值相同了。換言之,諧振時:
Xc=Xl
亦即:1/(2πfC)=2πfL
移項得:f2=1/[(2π)2LC]
開方得:f=1/[2π(LC)1/2]
即諧振頻率=1/[圓週率╳(電容量╳電感量)1/2]

  這是一個常用的無線電公式,它的重要性可媲美歐姆定律,利用它就可計算出由已知的電容器和線圈組成諧振電路的諧振頻率。


圖 7:lc 諧振電路。
  在理想的情況下,lc 電路一經觸發,即使外加訊號消失,電容器仍會向線圈放電,線圈將放電電流變成磁力線,當電容放電完畢後,線圈的磁力線收縮而產生電動勢,且向電容器充電,直到磁力線完全消失,這時電容器又會再向鎳圈放電,如此就成為一個無盡期的循環,如圖 7。這樣就等於 lc 電路把外加的能量儲存起萊,不斷地流動,因此諧振電路又叫「儲能電路」但是組成諧振電路的線圈,一定有電阻成分,而電容器中的絕緣介質亦一定有漏電電阻,因而就會消耗諧振能量,降低諧振重路的效能。很容易理解,在 lc 電路上,線 圈的直流電阻構成的損失,是遠大於電容器上的漏電電阻引起的損失。

  為了計算諧振電路的品質因數,我們使用 lc 電路上的直流電阻與交流電阻的比值來計算:
Q=Xc/R=1/(R╳2πfC)
或 Q=Xl/R=2πf/R

  q 值越大,諧振電路的直流電阻越小,因此對諧振頻率與非諧振頻表現出來的輸出訊號強度,就越有差別,換句話說,q 值越大,lc 電路的選擇能力就會越強。因此, q 值的大小,就直接表明一個諧振電路的選頻能力,

  諧振電路既然對不同頻率有不同的表現,就等於能容許諧振頻率通過而排斥其它頻率一樣,所以諧振電路亦稱「濾波電路」,其組成的器件就稱為濾波器 (filter)。正如上文所述,q 值越高的濾波器,選擇頻率的能力就會越高,反之就降低;然則怎接去提高 q 值呢?從上面最後兩個公式可知:

減低回路的直流成分是最佳方法。因為 r 是分母。
增加線圈電感量,因為 l 是分子。
減少電容器的容量,因為 c 是分母。
离线weed
发帖
8752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10-06
圖 8:幾種常見的濾波器。
  在減低回路的直流成分方面,我們可用粗銅線,甚至鍍上一層銀,來繞製線圈,便可減少直流電阻,而用空氣介質甚至真空電容,方可使電容漏電減少。在拆開 vhf 收發機時,我們都可以很容易見到這些器件。

  至於增加電感量和減少電容量則受很大限制,原因很簡單,根據公式 f=1/[2π(lc)1/2] ,在 vhf/uhf 上,l 根本不可能做得大,而 c 已經小至只有幾 pf 了,所以用傳統的 l 和 c 構成的濾波器,q 值就不可能太高,通常都在 100 以下。圖 8 就是幾種常見的濾波器。由於普通的電容和線圈組成的濾波器 q 值有限,因此就一定要另闢門路去解決。

  假設圖 8 是一個濾波器的實物圖 (非線路圖 ),同粗銅線繞兩圈,直徑 1cm,而連接兩片 1cm 直徑圓銅片,兩者相距 1mm,估計可諧振於 144mh7,如圖 8-1。為了減少直流電阻,可多並聯一個線圈到電容器上,如 8-2。為了進一步減少直流電阻,再多並聯幾個線圈,如 8-3。如一直增加線圈,到最後便變成一個圓罐 (也可以是方罐 ),這個圓罐的直徑和高度增大,等於 l 就增大,這時 c 就可以減少,由原來的 1cm 直徑,間距 1mm,變成直徑可少至 0.3cm,間距可寬至 1ocm(0.3cm 差不多是機械上的極限,再少就不能支持 ),到這 時:整個 lc 電路就與我們平時想像的電路完全不同,只像一個圓筒而中間有一枝金屬棒而已,如 8-5。由於內部空空如也,所以利用這個原理構成的濾波器,叫做「空腔式濾波器」 (cavity filter)。

  這時,無需計算也可想像出直流電流一定很小,而電容量可以極小,漏電電阻成分就幾乎可以忽略;至於 l 成分,則與腔體的高度和直徑有關,但卻不能無限量增加,原因是圓罐的高度等於或大於 1/4 波長 (約 50cm) 就有天線效應,因此常見的 cavityfilter,高度在 50cm 以下,直徑則在 4~9 吋之間,q 值則在 500-1500 之間。

  從上面的傳統 lc 諧振濾波器,演變至空腔式濾波器的過程,就可啟發出我們怎樣去自製了,同時,亦反映出:

普通市售的所謂高效能濾波器,只要是體積不接近 1/4 波長或含有可變電容 vc,則其 q 值有限,濾波效果亦可想像。

用手機再加烏龜等於 x75h 座台機之說,是相當不智的。烏龜中的所謂 rx amp,只有在荒山野嶺中,或孤島上才會有用,否則只會帶來更天的互交調制干擾。




用奶粉罐製作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什麼現成的東西可以很容易地加工成諧振腔呢?答案是我們經常食用的罐頭外殼,其中以嬰兒的大奶粉罐就是最好的材料,因為諧振腔的體積與 q 值差不多成正比,因此要找一些直徑在 4 吋 (約 10cm) 以上的奶粉罐較宜;而高度方面,因為大約需 17~20 吋 (約 43~50cm) 左右,而銲口大宜大多,所以可用 3 個 6 吋 (約 15cm) 高,直徑 4.5 吋 (約 11cm) 的奶粉罐銲接加工而成。

  為了尺寸誤差不致太大,最好採用三個同一牌子乾淨的奶粉罐。當四處去找齊三個奶粉罐後 (找不到可考慮買三罐自己享用 ),依照下列方式加工,如圖 9 所示:


圖 9:找齊三個奶粉罐後,加工銲接在一起。



除去底蓋:三個空罐中,最上面的一個要除去底蓋,最下面的要除去面蓋及封邊,中間的就上下蓋都要除去。首先準備一個小型而尖嘴的剪鉗,但不是用來直接剪去下蓋,而應先了解罐殼的接口連接方法,慢慢用剪鉗的尖嘴去撬開,而且要逐點逐點展開,以保持外殼的完整,直至上下蓋完全分離為止。

錘平接口:分離後的罐殼,接口部份會凹凸不平 (但不應破損 ),這時應用木板墊底,再用膠錘慢慢逐點逐點去錘平。若沒有膠錘,可用電器膠布將錘包裏起來使用。

將罐殼銲接起來:用 100w 以上的電烙鐵將三個罐殼銲接起來,如沒有大功率烙鐵,則關掉室內冷氣機,配合低熔點銲錫,則 40-60w 電烙在 25 ℃以上的室溫亦可銲接。由於三個罐殼此時形狀不很一致,銲接時先在整個圓周上銲 6~8 點錫,每銲一點就將交界處撥正一下,這樣銲完 6~8 點錫後,相鄰的罐殼就可對得較為整齊。按著便可將整個圓周完全銲接起來。

在面蓋上加工做頻率粗調棒:先準備一條 24 吋長的 4 分鋁方通、一條 6 吋長的 5 分鋁方通,以及兩件 1 吋鋁角、厚度 1 分的切取 1 吋長使用,在面蓋中心用電鑽配合小銼刀,開一個比 5 分稍大的方形孔。由於奶粉罐很薄,開孔是很容易的。
再將 5 分鋁方通固定在面蓋上;這時,6 吋長的 5 分鋁通,應有 3 吋在面蓋之上,約 3 吋在面蓋之下 (即諧振腔內 )便可。在 5 分鋁方通上,要用 3mm 螺絲攻加 12-3 個螺絲紋 (先鑽 2.5mm 孔 ),4 分鋁方通便可在 5 分鋁通中移動,到適當位置時便可用 1mm 螺絲經過攻出的螺絲紋,把 4 分鋁通固定起來。如圖 10。

本來從諧振腔體內應儘量光滑的原則上,固定 5 分鋁通的 1 寸鋁角應裝在面蓋之上的,但這樣「賣相」就不那麼好看了,這點由大家自己決定。




加工頻率微調部分:商用品和我們的最後仿製品,都是用很長的螺絲牙裝置,加在頻率粗調棒上,即是把調整棒做成一條長螺絲桿,作用是:1. 可使調整棒作微距調節,也就使電容作微量變化,進而使諧振頻率微量調節;2. 長螺絲牙和長螺絲母有大量的接觸面積,就可使調整棒與外殼諧振腔的直流電阻減至最少,同時由於這種直流接觸在旋動調整棒時亦可繼續維持,因此可以在有發射功率輸出時,實時 on line 去調整諧振頻率,就是調整步驟變得快捷方便。但在正常情況下,這種調整方法是不值得鼓勵的。

圖 11:用銅螺絲配合螺絲母來進行頻率微調。
上述方法雖然很好,但在業餘條件下,加工是有相當難度的,所以大家可以按照圖 11 的方法,用一個分半直徑,長 2 吋半的銅螺絲,配合分半銅螺絲母來進行頻率微調。首先在離罐底 3 吋 (約 7.6cm) 高的地方,先鑽出一個分半孔,再將分半孔周圍的油漆刮去,然後把 2 吋半螺絲旋入絲母到螺絲的中部約 1.25 吋附近,再用手拿著螺絲頭把分半螺絲插入分半孔,直至分半絲母與奶粉罐接觸,並利用在罐外的 1.25 吋螺絲來定位,使絲母與罐面各方面都呈垂直,使可用低熔點松香錫線把螺絲母焊牢在罐面上,銲接時要留意不用把多 餘的錫滲到螺絲與絲母之間,否則會把兩者銲接在一起的,

上述方法相信大家很少見到,它的好處是製作容易,缺點是微調範圍較小,另在 140~149mhz 之間。


裝置輸入輸出的高頻頭:高頻頭可用 n 型、pl259 或 bnc 的都可以,但以底座為圓形,並且是用 5 分絲母來固定的 pl259 高頻頭為宜。因為這樣可以改變諧振曲線,使它變得更尖銳,即選擇性更佳,但要付出更高插入損耗的代價。
普通 pl259 的底座多是方形的,用四根螺絲來固定,在這裡並不適宜。而圓形底座的 pl259 高頻頭,由於是用 5 分直徑的螺絲母去固定,所以當旋鬆 5 分絲母時, pl259 便可旋轉.但是使 5 分變得鬆或緊並不太容易,所以應該用 5 分內徑的圓形銅介子,然後鑽三個 2.5mm 孔,再攻出 1mm 螺絲紋,便可用來固定 pl259 高頻頭。

輸入輸出的交連線圈,為了減低直流阻力及集膚作用,要用 4mm 寬,約 3 吋長的銅片做成。如找不到,可以用奶粉罐拆下來的面蓋或底蓋,用鐵剪 (或就要報廢的鉸剪 ) 很容易就可剪成。按照圖 12 所示,繞成線圈銲在 pl259 底座上。要注意兩個線圈並非正圓形而是略呈方形,並偏向頻率粗調棒的,這樣會使輸入和輸出間有較緊密的交連,而減少插入損耗。


圖 12:輸出與輸入的交連線圈,用 4mm 寬,3 吋長的銅片,繞成線圈銲在 pl259 底座上。
离线weed
发帖
8752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10-06
調整與測試
  當完成上述步驟後,我們便可調試這個自作派的空腔諧振器,這時,可分為兩種情況去做,其一是可動用標準訊號產生器、掃頻訊號產器、高頻示波器 (超過 150mhz) 及頻譜分析儀。其二是只有 144mhz 收發機、swr 表及 50 Ω假負載的情況:

  一、當有充足的儀器時,可以按照圖 13 的接法,把高頻訊號產生器輸出端,接到濾波器的一個 pl259 頭上,而另一個 pl259 高頻頭則作為輸出端接到頻譜分析儀或高頻示波器上。


圖 13:利用高頻訊號產生器與頻譜分析儀來進行測試。

  從製作過程中可知,空腔諧振器的機械結構是對稱的,因此無需分別那一個 pl259 是作為輸入端,另一個硬性定為輸出端,但在實際工作系統上,濾波器一經調準後,由於各方面的阻抗未必一致,則不宜將輸入輸出端任意掉換,否則又要重新調校一次。



  調整時,先把粗調棒調至離罐底 2cm 左右,而作為微調的分半銅螺絲保持有 1 吋左右在罐外。這時,從訊號產生器輸出 145mhz 的適當電平,而頻諧譜分析儀則調到 10mhz/div 或 1mhz/div 處,中心頻率亦應是 145mhz,則 crt 會顯示一定的波形。這時,先用 1mhz 的步進增減訊號產生器的頻率,找到較高的波形顯示後,再把訊號產生器的輸出改為 100khz 的步進,再增減頻率,這樣便很容易找到濾波器的諧振點,如果諧振頻率偏離 145mhz 超過 2.5mhz 時,則雖調整 4 分鋁有通的頻率粗調棒,頻率偏高時,將鋁方通推入腔體約 0.5cm,偏低則由腔體拉出 0.5cm。

  由於頻率粗調棒的機械虛位較多,將 5 分鋁方通的 3mm 螺絲旋得鬆緊程度不同,亦使頻率發生變化,所以每次調整後都要將螺絲儘量旋緊。

  當頻率偏差上下 1.5mhhz 時,便可由分半 2 吋半的銅螺絲進行細調,使 145mhz 的訊號在 crt 上有最高的顯示。這時,就真是把濾波器的工作頻率調到 145mhz 上去了。如果需要其它頻率,則重覆上述步驟便可。跟著還要測出濾波器的插入損耗、通頻帶及 q 值:

當調整諧振頻率到 145mhz,使頻譜分析儀得到最大顯示時,便記下這時的電平,例如是 -20db 做參考值。跟著,直接將訊號產生器的輸出接到頻譜分析儀上,而不經過濾波器,再把 crt 的電平記下來,例如是 -19db,則這個空腔濾波器的插入損耗就是 (-20) - (-19) = -1db 了。
在實際測試時,插入損耗 (insertion loss) 不應超過 2db,如果太大時,應該調節撥動兩個 pl259 的交連線圈與粗調棒的距離,越接近則交連度越強,使插入損耗少於 2db、同時兩個線圈的橫截面應儘量在同一平面上,否則交連度亦會減少,而使插入損耗增加。我們旋鬆 5 分內徑的銅介子,就可調節兩個 pl259 線圈所形成的平面,進而增減插入損耗。


重新接回濾波器,使頻譜儀得出 -20db 的訊號,跟著以 10khz 的步進,增減訊號產生器的輸出頻率,crt 的訊號便會減少;當電平顯示減少 3db 時,則高低頻率之差,就是這個濾波器的「通頻帶」或稱為「帶寬」(bandwidth)。例如把頻率調到 145.150mhz 及 144.850mhz,頻譜儀都顯示訊號有 -23db,則通頻帶就是 145.150 - 144.850 = 300khz。

在一般情況下,品質因素 q 值的計算方法是:Q=中心頻率/通頻帶= fc / BW
用上面的例子來計算,則 q 值是: q = 145mhz / 300khz = 483.3

  二、當只有 2 米波的收發機和 swr 功率表時,在配合 50 Ω假負載時,我們可以按照圖 14 的接法,去調試自作派的空腔濾波器。


圖 14:只有 2 米波發射機和 swr 功率表時的調試法。

  首先將收發機調到 5w 以下的低功率輸出檔,由電纜連接到濾波器的輸入端 pl259 頭,濾波器的另一個 pl259,則接到高頻 swr 功率表的 tx 端,其 ant 端則接上 50 Ω無電抗假負載,功率容量以大於 5w 為宜。這時,同樣把頻率粗調棒放在離罐底 2cm 之上,微調螺絲旋至有 1.5 吋 (3.8cm) 左右在腔體外。跟著把收發機的頻率調至 142mhz 左右,然後以步進 100khz 的頻率發射,再密切注視功率的顯示。現時大部份收發機都可以從 130mhz 到 170mhz 發射訊號,如果您的機器只能在 144~146mhz 發射,最好借一台手機回來,否則 就事倍功半了。

  當收發機的頻率改變到某一數值時,swr 功率表就會有所顯示,當指示最大功率時停止掃瞄,然後將步進頻率減少至 5 或 10khz,再反覆掃瞄,便可找到濾波器的通過頻率。這時,swr 指示功率可能只有收發機的 50-70% 左右,稍後再處理這點,先調好諧振頻率。當頻率偏差大於 2.5mhz 時,正如上文所述,用改變粗調棒的方法,伸入或退出在諧振腔內的尺寸,便可使頻率升高或降低。當頻率偏差少於 1.5mhz 時,則可調整分半 2 吋半的銅螺絲,使諧振頻率調準在 145mhz 上。

  在理想的情況下,濾波器應可將 90% 以上的功率傳遞到 50 Ω假負載上的,如果只有 50%~70% 左右,則是濾波器的插入損耗過大。這時,同樣可調節兩個輸入輸出線圈與粗調棒的距離,和兩者間的平面是否適當等,便可使功率提升。

  至於插入損耗,通頻帶和 q 值的測試如下:

首先除去濾波器,將收發機的功率直接在 swr 表上讀出,例如是 5w (p1),然後再經濾波器,得出另一功率值,例如是 0.5w (p2) 則:
插入損耗= 10 x ㏒(p1/p2) = 10 x ㏒10 = 10 x 1 = 10db

亦即濾波器的損耗是 -10db,當然,正如上文所說,實際上是不會多於 -1db 的。


在諧振時,假設中心頻率是 45mhz,則增減中心頻率時, swr 表所顯示的功率便會減少.我們以 5~10khz 為步進,把頻率升降變化,當到 swr 表顯示功率只有原來的一半即 50% 時,則高低頻率之差,就是濾波器的通頻帶了。例如原來功率是 4w,當頻率上升到 145.150mhz 或下降到 144.850mhz 時,功率只餘下 2w,則通頻帶 bw = 145.150 - 144.850 = 300khz。
這裡的情況是當功率減半時,對應的 db 應是:

10 x ㏒ (4w/2w) = 10 x ㏒ 2 = 10 x 0.301 ≒ 3db

這亦是為什麼在特性曲線中 -3db 點又稱為半功率點的原因。


q值的計算方法同前:
Q=中心頻率/通頻帶= 145mhz / 300khz = 483.3

  在實際的通訊號系統上,天線的阻抗未必會是純電阻的 50 Ω,所以在收發機和天線間加入這個濾波器後,需要冉輕微調整一次。

  在互交調制干擾嚴重的地方,通常在尋呼發射機附近,最能考驗各種濾波器的功能,所以我們可以用車載天線,帶著手機和自製的濾波器,到這些電波污染的重災區,就可以實際試驗出它的效果。但是如果干擾訊號頻率正與你的收發機頻率完全相同,則不是任何濾波器所能解決的了。
离线bg4kzi
发帖
70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10-06
好贴
等待下一部分
离线saul
发帖
40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10-06
8c.......
离线Sullivan
发帖
481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10-06
图呢~~~~~~~~~~~~~~~~~
离线weed
发帖
8752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10-06
'
图呢~~~~~~~~~~~~~~~~~
'
在链接里!
http://www.x-net.idv.tw/bv3fg/cqm/33/33039.htm
离线yake10
发帖
1034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10-06
好大!!!
离线BA5SBA
发帖
3088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10-07
收藏!!!!!!!!!!!
离线songxiang
发帖
550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9-17
图呢?我想做成50兆的空腔
离线BA7EI
发帖
7096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9-18
50兆的空腔长度约1800mm,很威猛的,围观
离线songxiang
发帖
550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9-18
做“螺线管”那种,小一点
离线bi7lxz
发帖
154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9-18
链接要翻墙?我看不到
离线BG5EHX
发帖
468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9-18
多数人也就围观围观.i think so
离线BG7YDO
发帖
3654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0-09-18
'
图呢?我想做成50兆的空腔
'
...............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离线songxiang
发帖
5500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0-09-18
wa,这是去哪里搞来的?
离线BG4REO
发帖
3384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0-09-18
翻了墙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