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145阅读
  • 190回复

KN-Q10照片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h4ilp
发帖
71
只看该作者 120楼 发表于: 2010-08-26
从去年寒假 就想要q9当时囊中羞涩 今年暑假过去了 竟然q10马上出来了 不过貌似 q10比q9价格高了很多呀 很是想买不知什么时候能正式发售呢?前面看了预定贴想留名来着 但是 还在犹豫 是要q9还是q10 ,不知q10比q9有多大的差距呢? 另外 看了上面的外观争论 我觉得面板什么材质 并不是特别重要 反倒是那个屏蔽倒是很重要 机箱里装不下 我觉得可以用铝箔纸或者铁纱网之类东西 代替一下 另外 关于pcb面板还是铝面板 我觉得如果用pcb面板 应该在面板里衬上一层铝箔 并且和机箱良好接触 这样整个机器就被屏蔽了 至于外观 我就觉得那个手轮是白色的优点不协调 做个氧化 变成黑色的应该更漂亮 另外 如果面板螺丝换成 沉头内六角螺丝应该显得更庄重专业一点 其实外观都是无所谓的事 性能才是最重要的 我现在就想知道 q10跟q9原理上和电路上的改进 还有记得q9当时是有配套天调和功放的 q10有没有这种配套选件 如果想买 等正式发布以后再买还赶趟么?
离线BG4FQD
发帖
3407
只看该作者 121楼 发表于: 2010-08-26
'
从去年寒假 就想要q9当时囊中羞涩 今年暑假过去了 竟然q10马上出来了 不过貌似 q10比q9价格高了很多呀 很是想买不知什么时候能正式发售呢?前面看了预定贴想留名来着 但是 还在犹豫 是要q9还是q10 ,不知q10比q9有多大的差距呢? 另外 看了上面的外观争论 我觉得面板什么材质 并不是特别重要 反倒是那个屏蔽倒是很重要 机箱里装不下 我觉得可以用铝箔纸或者铁纱网之类东西 代替一下 另外 关于pcb面板还是铝面板 我觉得如果用pcb面板 应该在面板里衬上一层铝箔 并且和机箱良好接触 这样整个机器就被屏蔽了 至于外观 我就觉得那个手轮是白色的优点不协调 做个氧化 变成黑色的应该更漂亮 另外 如果面板螺丝换成 沉头内六角螺丝应该显得更庄重专业一点 其实外观都是无所谓的事 性能才是最重要的 我现在就想知道 q10跟q9原理上和电路上的改进 还有记得q9当时是有配套天调和功放的 q10有没有这种配套选件 如果想买 等正式发布以后再买还赶趟么?
'

q9 有天调?!听谁说的。
离线bg4uan
发帖
10625
只看该作者 122楼 发表于: 2010-08-26
q9当时计划外配天调做为选件,但是后来成本的原因天调计划没有实行,呵呵 这个我知的,
离线bg3rn
发帖
474
只看该作者 123楼 发表于: 2010-08-26
普通版汇款的都有30多套的时候,高版预定的还不超过10个人。我还是一位观望者,也还没有预定。q10普通版不考虑了,要买就是豪华版,但就是不知道豪华版是什么样子,所以,只能静观等候。
发帖
3323
只看该作者 124楼 发表于: 2010-08-26
同感。。。。等待汇款。
离线bg1mqf
发帖
53
只看该作者 125楼 发表于: 2010-08-26
非常漂亮的小机器,留个记号先!
离线kc2lxa
发帖
10
只看该作者 126楼 发表于: 2010-08-26
'
就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和国内ham的消费习惯,机器价格当然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至于外观好不好,都还在其次的其次。
'

其实ba6bf的这次套件如果没有外壳的话,k10的性能或许会做得更好一些?

如果现在需要10份努力来达到80%的"极品"度,那么最终的20%完美往往可能需要100份或更多。任何一个软硬件"极品"都可以再继续改良和提高,但最终成本是否值得就另当别论了。

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把时间精力主要花在动手焊接,调试套件,练习cw和玩已有的k10吧。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127楼 发表于: 2010-08-27
'
其实ba6bf的这次套件如果没有外壳的话,k10的性能或许会做得更好一些?
如果现在需要10份努力来达到80%的"极品"度,那么最终的20%完美往往可能需要100份或更多。任何一个软硬件"极品"都可以再继续改良和提高,但最终成本是否值得就另当别论了。
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把时间精力主要花在动手焊接,调试套件,练习cw和玩已有的k10吧。
'
您说的很对。

极品是很难的,难度不在技术上更不在用料上。而是为了达到极品的程度,会使得成本不成比例的上升。做套件也是如此,套件的售价是有限度的,无论套件做到如何高的极品程度,价格不在多数人可以承担的范围内,那么这个套件生来就注定肯定要失败。

q10的设计也是这样,q10之所以定价在780元散件,就是考虑到这个价格因素。q10的性价比毫无疑问是很高的,可以看到在q10中,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也尽可能的有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q10花在硬件上的钱分出更多来搞外壳和面板呢?也许有人会说“好啊,好脸面比好性能更重要”,当然如果所有人都是这个想法,作为设计者当然没问题。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就这么多钱,愿意怎么分配对我来说都是一样。

对于外观,我以前经常说每个人的审美品位是不同的。有人说非洲黑妹子很性感,也有喜欢人高马大的欧洲妹子,当然我属于比较传统的那类喜欢亚洲mm。那就很麻烦了,100个人有100种审美观点,是不是我要把声音最大的那几个人的观点推广为所有人的看法?那么不愿意说话的人会不会满意呢?我看不见得。有人说“投票决定吧”,那就更搞笑了。如果51个人选择a造型,而49个人喜欢b造型,这该怎么办?我记得有本书中写到“所谓的民主,就是51个人可以决定另外49个人的命运”。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既然无论如何都做不到所有人都满意,那么干脆就听我一个人吧,这就是袁世凯的逻辑。这种言论,自然会让很多人不满意,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与其让大家争论不休一事无成,倒不如只有一个主心骨来的实在。

关于q10的造型和材质,就由我来决定吧。不客气的说,这个论坛上关于制作套件的经验,能比我本人更丰富的人绝对屈指可数。与其让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如听我的吧。

而大伙现在做什么呢?

该观望的,就继续观望,只是别错过了最后一台。定了散件的人,好好练习一下焊接手艺,并每天打坐半小时用来练习静谧的本事,别到时候焊错了零件。定了成品的兄弟,现在可以考虑架一副正经的天线了,别到时候拿一根电线冒充天线通不到台还说我装的机器有问题。
离线lizhijian
发帖
494
只看该作者 128楼 发表于: 2010-08-27
[quote=candyfloss_163]diy的含义,不是廉价和简陋。对更多人而言,是对现状的不满和高要求。[/quote]
离线BI7ILX
发帖
1871
只看该作者 129楼 发表于: 2010-08-27
'
普通版汇款的都有30多套的时候,高版预定的还不超过10个人。我还是一位观望者,也还没有预定。q10普通版不考虑了,要买就是豪华版,但就是不知道豪华版是什么样子,所以,只能静观等候。
'


已有q9,要么再来台q10s,普通版的是不考虑了,现在就等样子了
离线kc2lxa
发帖
10
只看该作者 130楼 发表于: 2010-08-27
'
而大伙现在做什么呢?
定了散件的人,好好练习一下焊接手艺,并每天打坐半小时用来练习静谧的本事,别到时候焊错了零件。
'

自己组装套件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一点也不枯燥。q10的组装应该也决不会例外。使用自己组装的套件是每个火腿很自豪的一件事。

在次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1) 组装套件不是在搞竞赛,不要太快,宁慢勿错。
(2) 接到一个套件后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整理识别所有收到的电容,电阻,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ic,插座,插脚,接头,磁环,漆包线,电路板和其他部件。把每一个(或一组同值的)部件都用不干纸胶带固定在几张纸上,并注明上它们的编号(r1,r7,r13,c4,c12,d2,d9,t3,t5,ic7,ic11等等,如果能排上序就更好了。)。如果有找不到或对不上的部件,首先怀疑自己而非马上联系套件开发者,再多找几遍。"自检"无论对机器还是个人都是很有帮助的。
(3) 每个部件在放到电路板上但没有焊接之前,反复再确认极性,管脚,缺口走向没有错。
(4) 尽量争取让大多数部件的标志(色环,型号,阻容值等)都遵循一个方向(比如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焊在电路板上。这样对于调试检测很有帮助。
(5) 焊接成败不取决于烙铁的温度,热量从烙铁尖的转移到部件脚其实更重要。板上的垫子或穿孔一定要和部件脚被烙铁尖在最短的时间里加热到焊锡的熔点。烙铁尖在焊接前一定要渡上一层闪亮的薄焊锡,这样有助于热量传导。焊锡和烙铁尖的尺寸也应和所焊部件的大小匹配。
(6) 每次工作不要太长太累。人疲劳时容易犯错误。吃饭不要等到饱的时候才停下来。组装套件跟吃饭一样,不要等到疲乏的时候才收工。

我相信只要细心耐心,坛上的大多数火腿都能够基本上自己把q10套件组装调试搞定的。坛上的讨论和问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资讯来源。
离线BH1HVC
发帖
319
只看该作者 131楼 发表于: 2010-08-27
'
而大伙现在做什么呢?
该观望的,就继续观望,只是别错过了最后一台。定了散件的人,好好练习一下焊接手艺,并每天打坐半小时用来练习静谧的本事,别到时候焊错了零件。定了成品的兄弟,现在可以考虑架一副正经的天线了,别到时候拿一根电线冒充天线通不到台还说我装的机器有问题。
'
报告首长,根据您的精神,我已经无事可作了,百无聊赖,特此发帖,哈哈哈哈
离线BG6AZJ
发帖
2608
只看该作者 132楼 发表于: 2010-08-27
再diy个大线圈,结合2.5米的拉杆给Q10用
离线BD8GK
发帖
1528
只看该作者 133楼 发表于: 2010-08-27
'
自己组装套件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一点也不枯燥。q10的组装应该也决不会例外。使用自己组装的套件是每个火腿很自豪的一件事。
在次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1) 组装套件不是在搞竞赛,不要太快,宁慢勿错。
(2) 接到一个套件后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整理识别所有收到的电容,电阻,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ic,插座,插脚,接头,磁环,漆包线,电路板和其他部件。把每一个(或一组同值的)部件都用不干纸胶带固定在几张纸上,并注明上它们的编号(r1,r7,r13,c4,c12,d2,d9,t3,t5,ic7,ic11等等,如果能排上序就更好了。)。如果有找不到或对不上的部件,首先怀疑自己而非马上联系套件开发者,再多找几遍。"自检"无论对机器还是个人都是很有帮助的。
(3) 每个部件在放到电路板上但没有焊接之前,反复再确认极性,管脚,缺口走向没有错。
(4) 尽量争取让大多数部件的标志(色环,型号,阻容值等)都遵循一个方向(比如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焊在电路板上。这样对于调试检测很有帮助。
(5) 焊接成败不取决于烙铁的温度,热量从烙铁尖的转移到部件脚其实更重要。板上的垫子或穿孔一定要和部件脚被烙铁尖在最短的时间里加热到焊锡的熔点。烙铁尖在焊接前一定要渡上一层闪亮的薄焊锡,这样有助于热量传导。焊锡和烙铁尖的尺寸也应和所焊部件的大小匹配。
(6) 每次工作不要太长太累。人疲劳时容易犯错误。吃饭不要等到饱的时候才停下来。组装套件跟吃饭一样,不要等到疲乏的时候才收工。
我相信只要细心耐心,坛上的大多数火腿都能够基本上自己把q10套件组装调试搞定的。坛上的讨论和问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资讯来源。
'
这是好经验啊,嘿嘿
离线曾经拥有
发帖
2318
只看该作者 134楼 发表于: 2010-08-27
顶帖挣分凑字
离线BG9CNF
发帖
988
只看该作者 135楼 发表于: 2010-08-27
一个正确有序的焊接方法可以减少很多没必要的麻烦。
离线BH4rrg
发帖
2820
只看该作者 136楼 发表于: 2010-08-27
'
自己组装套件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一点也不枯燥。q10的组装应该也决不会例外。使用自己组装的套件是每个火腿很自豪的一件事。
在次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1) 组装套件不是在搞竞赛,不要太快,宁慢勿错。
(2) 接到一个套件后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整理识别所有收到的电容,电阻,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ic,插座,插脚,接头,磁环,漆包线,电路板和其他部件。把每一个(或一组同值的)部件都用不干纸胶带固定在几张纸上,并注明上它们的编号(r1,r7,r13,c4,c12,d2,d9,t3,t5,ic7,ic11等等,如果能排上序就更好了。)。如果有找不到或对不上的部件,首先怀疑自己而非马上联系套件开发者,再多找几遍。"自检"无论对机器还是个人都是很有帮助的。
(3) 每个部件在放到电路板上但没有焊接之前,反复再确认极性,管脚,缺口走向没有错。
(4) 尽量争取让大多数部件的标志(色环,型号,阻容值等)都遵循一个方向(比如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焊在电路板上。这样对于调试检测很有帮助。
(5) 焊接成败不取决于烙铁的温度,热量从烙铁尖的转移到部件脚其实更重要。板上的垫子或穿孔一定要和部件脚被烙铁尖在最短的时间里加热到焊锡的熔点。烙铁尖在焊接前一定要渡上一层闪亮的薄焊锡,这样有助于热量传导。焊锡和烙铁尖的尺寸也应和所焊部件的大小匹配。
(6) 每次工作不要太长太累。人疲劳时容易犯错误。吃饭不要等到饱的时候才停下来。组装套件跟吃饭一样,不要等到疲乏的时候才收工。
我相信只要细心耐心,坛上的大多数火腿都能够基本上自己把q10套件组装调试搞定的。坛上的讨论和问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资讯来源。
'


说的好,学习了!类似以验对像这样的新手特别有用,谢谢分享!
离线BH4rrg
发帖
2820
只看该作者 137楼 发表于: 2010-08-27
'
一个正确有序的焊接方法可以减少很多没必要的麻烦。
'

要是能具体说下正确有序的焊接方法就更好了!
发帖
3323
只看该作者 138楼 发表于: 2010-08-27
眼是懒汉,手是好汉。实践出真知。
离线bg6art
发帖
23433
只看该作者 139楼 发表于: 2010-08-27
'
兄弟们呀,多掏一千大洋,自己车一个机壳,想要啥样要啥样,别在这折磨6bf了,咱们饶了他吧,哈哈哈哈
'
曾经用旧双工器铣过一个q8+p8的盒子,那是相当的费劲啊,就是打孔攻丝的钳工活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