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WIND
HELLOCQ
UID:32887
UID:41560
UID:6172
UID:33209
UID:45007
UID:1086
UID:1666
不是没人做.要做起来成本不会很高.就是怕没市场所以没人做!另一个原因是国内厂家都喜欢抄板,自己开发成本高一些.如果有人做我是车台和手持机都要.而且要定了.你没看9001这么烂的机器大家都要抢哦.不过我们以前用的机器比9001还要烂.呵呵..
UID:18679
UID:2269
UID:6041
原来河南开封有卖的,但是现在连厂子都找不到了.324s的电路图我早在1999年的时候从一个朋友那就搞到了.这款机器我曾经打开看过,也修过,可惜不是我的.至于说台式机,我做过一部分,最多时可以合成出256个频点.十米传播好时,我用10米的斜垂直长线在天津用3w的功率和新疆通联双方信号报告为59+.本地用10w功率最远通过30公里. [表情]
UID:23205
使用手咪相当于加了一个辅助地网,有利于改善天线的特性,减少人体感应造成的信号不稳定.就像垂直有源振子加上地网一样,手咪的延长线就相当于地网.
UID:63144
UID:7955
图片:pr860large.jpg
图片:gm338large.jpg
UID:13052
十米机手持机和0.7米手持机丘陵、丛林地带野外对比吃亏,主要是天线辐射效率问题,若同样使用标准四分之一波长,频率谐振、阻抗匹配的垂直极化天线,结果是不同的。也就是5ik所说天线增益相同才有比较的意义。军用战术电台主要使用20到80兆赫兹范围,典型配置是背负式电台加3、4米左右长的可变加感垂直极化天线,天线尺寸和最低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能较好配合,更高频率则加电容抵消感抗。总的来说,辐射效率较高,加上10或25w级的发射功率,视距通讯距离几十公里,概率就自然较高的。对于手持机,一般不超过5w输出,天线辐射效率是第一重要的,最次也要搞根四分之一波长级别的。理想螺旋天线(公式算出来的,实际难做到),效率要低一半强,越是波长长的,天线尺寸缩短越大,效率实在是高不起来,近距离秀秀还可以。对于十米机,1w加四分之一波长地网天线,在传播活跃的夏季,一千公里至数千公里的远距离通讯,是比较容易的,59+20db的rs报告经常满天飞。想来应该还有些火腿记得,90年代中后期,crsa十米通讯实验活动。此期间的春末到秋初,在成都,南至新加坡,西至北欧,小菜一碟。我还记得那个瑞典佬,最爱到29.6来找bh台盖橡皮图章,问他的问题一律装没听到,可能英语也是不咋地,呵呵。大概是80年代的《qst》,有介绍澳洲某火腿用十米手持机加2米左右的钢丝垂直天线做洲际通讯的图片报道,可见十米的特质魅力。至于直接视距通讯距离,主要看双方的天线和高度,以及传输路径上的阻挡物大小及密集程度而定,几公里到20公里是有较高概率的。我90年代中期的记录是都江堰(城边,四楼,1.5w,底部加感1.2米拉杆)叫回成都(城边,六楼,馈线损失后也就是1、2w,四分之一波长地网天线),6、70公里吧。2米手持机也有类似记录,冲破铺天盖地的bp台干扰,叫回成都2米实验中继,和市区内开车移动的火腿通联。老话——天线,传播,决定一切。摩记的十米机,别的不说,换根好天线是必须的。
UID:13755
UID:6901
UID:125783
UID:361040
UID:16948
UID:2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