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皆为转贴:
珠穆朗玛峰!not mount everest
2005年第9期《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此主题相关图片
(珠峰的“日照金山”,朋友今年暑期在珠峰大本营拍的。)
本贴标题为本人所加。
我们到达定日县珠峰饭店的时候已是午夜12 点钟,据说攀登珠峰的人喜欢住在这里。餐厅给我们准备了简单的晚饭。吃饭的时候我注意到:餐厅墙壁上有一幅油画, 画的就是珠穆朗玛峰 ( 下面简称珠峰 ), 但是名字却是用英文写的:mount everest。这是西方人对珠峰的称呼,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把珠峰叫做埃佛勒斯峰,或者把“mount”也省略,就叫“everest”。
依照通常的翻译规则, 珠穆朗玛峰这样一个山峰的名字, 应像其他地名一样依照原来名字的读音来翻译,珠峰显然成了一个例外。但这个“例外”是一段扭曲的历史, 是中国人不应接受的历史。在50年代,经我国地理学家的努力,才在我国的地图和出版物上,纠正了这个错误,恢复了珠峰原有的名字,但是历史容易被忘记。今天在西藏,我看到许多地方出现有“mount everest”或者“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的音译)。
这使我想起了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已故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林超先生。林先生对地理学有诸多贡献,其中我认为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为珠峰正名。仅仅在50年前,中国的地图甚至地理教科书上都照抄西方,把珠峰写做“埃佛勒斯峰”。1951年,一位叫王勤的先生,首先在《开明少年》杂志上提出珠峰的原有名称,建议恢复。从此开始了为珠峰正名的过程。其中林先生贡献巨大,他的一篇论文《珠穆朗玛的发现与名称》,终于搞清了珠峰名字的来龙去脉。在他之前,也有人写过文章谈这个问题,但林先生的文章最有分量。他以渊博的地理知识,大量的中文和英文资料,充分说明了珠峰应叫“珠穆朗玛峰”,而不是“埃佛勒斯峰”,可以说他的文章终止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
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19世纪中叶,英国人非常想绘制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图,但是由于当时西藏、尼泊尔的统治者对欧洲人十分戒备,他们根本就不能进入那里,于是只好在其殖民地印度平原上遥测喜马拉雅山。由于他们没去当地,因此对于喜马拉雅山的高峰的当地名字,一无所知。为了表示那些山峰,他们只好采用罗马数字,从东到西,给山峰排列号数。喜马拉雅山脉的东部有79座峰,珠峰当时排在第15位,用罗马数字xv来表示。
他们当时也测量了喀喇昆仑山,但是给山峰编号的方法有所改变:用拉丁字母代表山,用号码代表峰。现在许多登山爱好者喜欢将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二高峰的乔戈里峰称为k2,就是那时英国人起的。k是korakorum(喀喇昆仑)的缩写,2代表山峰从东到西的顺序。
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是他们在1865年最先测量出了珠峰的高度为29002英尺(相当于8839.8米),从而发现了世界最高峰是珠峰。在此之前,一直以为珠峰东边的干城章嘉峰为世界最高峰。
其实直接测量出珠峰高度、确认珠峰为世界最高峰的人,是一个孟加拉的测量员。一本书中这样写道:有一天,一个孟加拉的计算员匆匆地跑到测量局长室,气喘吁吁地报告说:“先生,我已发现世界最高峰了。”他说的就是珠峰。
当时的印度测量局长乌阿,竟然断定珠峰没有名字,建议命名为“everest”即“埃佛勒斯峰”,这是他的前任局长george everest的名字,用来纪念其人。英国的皇家地理学会竟然批准了。
如果称珠峰为xv,似乎没什么,就像称乔戈里为k2一样,因为这毕竟是当时测量时的一个代码,没有什么文化上的含义。但是用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并以纪念为目的给一个已有名字(名字中充满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山峰(而且是世界最高峰)正式命名,实际上是更名,这就大有问题了。
应当承认,最先测出珠峰高度和确定珠峰为世界第一高峰的是英国人,但这并不能成为给珠峰重新命名的理由,因为珠峰早就有它自己的名字。
林超先生在他的论文里列举了大量文献,证明藏民在很早很早以前就认识和了解珠峰,并且给它起了名字——珠穆朗玛,这名字在藏文化中,有多种含义,有时指女神的名字,有时是“圣母之地”,还有“鸟地”的意思。
珠峰不仅早就有名字,而且它的位置、名字早在18世纪初叶,就被标在中国地图上了。
18世纪初,正逢清朝的康熙盛世。王朝统治,远至西藏。康熙皇帝颁令测量全国各省,绘制地图。1708年和1711年,皇帝两次派人去西藏测量。1719年制成铜版“皇舆全览图”。在这幅图上,即可见到珠峰被标注其上,只是用的是满文(此图现藏北京图书馆)。1921年,“皇舆全览图”被制成木版,并把满文改为汉字,西藏图分三幅。在雅鲁藏布江图上,清晰地标注着“朱母朗马阿林”(阿林在满文中是山的意思),这大概是珠穆朗玛峰最早的汉语译名了。从此以后,珠穆朗玛峰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地图和文献中,虽然写法不同。如:《大清一统志》中,有“朱木拉马山”;《水道提纲》中,有“朱木朗马”……
在1760年乾隆时期的地图上,开始出现了与我们今天写法完全一样的“珠穆朗玛”的字样。从此后,中国的文献和地图中,都开始使用“珠穆朗玛”的写法,珠峰的名字写法统一了。
如果说19世纪中叶,英国人给珠峰命名是在“无知”或“不想知”的情况下随意行为的话,当1921年英国人的探险队到达了珠峰脚下,知道了珠峰的本地名之后的表现,就是一种霸道和“帝国主义”的姿态了。
当探险队队长在伦敦皇后大厦的报告会上说“西藏人称埃佛勒斯峰为珠穆朗玛”时,本应到了恢复珠峰原名纠正历史错误的时候了,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拒绝这样做。皇家学会地理杂志的编辑说:“我们现在已经确知藏名是珠穆朗玛,但埃佛勒斯峰是个例外,必须维持我们熟知的欧洲名称。”其实在这次探险出发之前,皇家地理学会就打定主意,绝不改名了。布鲁士将军在皇家地理学会讲话说:“我从夏尔巴人那里知道了,他们以珠穆朗玛的名称来称埃佛勒斯峰。我希望探险队即使找到它的真正名称,清清楚楚地写在山上,我们也不要理它。我知道你们一定同意没有一个名称比埃佛勒斯更美妙更合适。”其后此人两次率队(1922年、1924年)去珠峰探险,从他那里发出的信息就很难再听到珠穆朗玛的名字了。
其实那时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已无道义可言,地理科学成了殖民的工具。有一个事实很说明这一点:当时的皇家地理学会会长、埃佛勒斯峰委员会的会长竟是1904年带兵入侵西藏、大肆屠杀藏民的殖民者荣赫鹏(f.younghusband)。
珠峰的正名工作到今天并没结束,路还长。虽然在我国国内已经恢复了珠峰的原有名,但在国际上,除了少数国家采用了珠穆朗玛外,大多数国家还在沿袭英国人的说法,许多中国人不知珠峰为什么叫“everest”,因此误用。
我手头有一本美国《国家地理》,内容是纪念珠峰登顶50年的。封面上赫然地写着:everest,其中谈到珠峰的历史时,刊登了一张埃佛勒斯本人的照片,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everest,一个威尔士男子,1830—1843年在印度任测量局长,他的继任者建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xv峰。但他更希望使用一个当地的名字。”在谈起1865年以前的历史时,他们就不知怎样称呼珠峰了,既不愿意用珠穆朗玛,也不好否认珠峰已有名字,只好称珠峰为xv峰。这读起来很别扭。看来不尊重历史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相信,珠穆朗玛这名字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个地方。因为它是那么美妙动听,它能唤起这样的画面:湛蓝的天空、飘动的经幡、洁白的佛塔、雪山、牦牛、晨雾中挤牛奶的姑娘。
还有比这更好的名字吗?
mt. qomolangma ! not mt. everest !
mt.qomolangma/gu:mulanma/(珠穆朗玛峰)!不是mt.everest!
把珠穆朗玛峰罗马字母拼写成everest反映了殖民主义的痕迹。
珠峰是地球“第三极”,在测绘者眼中珠峰的历史就是一部测绘史。1719年(清康熙五十六年),我国清朝派员对珠峰及其附近的边境地区进行勘测时,发现珠穆朗玛峰为我国最高峰,但没有高度标记;公元1721年,清朝政府编绘的《皇舆全览图》采用"朱姆朗马阿林"这个名字来命名珠峰,并精确地标出了其具体位置。100多年后,在珠峰南侧的尼泊尔,人们称其为萨迦玛塔(sagarmatha),意指“高达天庭的山峰”、“地球制高点”、“天空之神”;居住于珠峰北侧的藏族人民则称珠穆朗玛qomolangma,意指“女神”、“圣女”、“神女第三”、“地神之母”。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专家组组长李渤生在其著述中指出:对珠峰最早的文献记载始于元朝,其名称为‘次仁玛’。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我国清朝派员对珠峰及其附近的边境地区进行堪测时,发现珠穆朗玛峰为我国最高峰,并依据当地藏族人民对它的称呼,正式命名为‘朱母朗玛阿林’,标在‘朝隆内府舆图’上,图中对珠峰的位置和四周边界有详细的记载。在藏语里‘朱母’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她的名字,‘阿林’是满文,意为山峰,朱母朗玛阿林全文简译出来就是神女峰。
西方国家的习惯称呼,即埃佛勒斯峰。英属印度测量局1852年曾测量珠峰高度,1855年以该局前任局长、英国人georgeeverest上校之名命名此峰为everest。公元1773年,英国通过它侵略亚洲的主要机构——东印度公司完成了对印度的血腥征服,随即设置了直接统治英属印度全部领土的总督,而后又开始了对西藏及其周围属国的侵略,先后占领了布噜克巴、哲孟雄、廓尔喀和克什米尔等国,并把侵略茅头直接指向西藏。当时的印度测量局,其测量局长、英国首席测量师乔治·埃佛勒斯1830-1843年间调查印度地区才发现珠峰了,并命名为peakxv。1852年,印度测量局调查员华夫用大地测量的方法测出peakxv高度为8840米,并更名为everest,以纪念乔治·埃佛勒斯。乔治·埃佛勒斯对自己名字赠与最高峰的荣誉有所异议,他认为依照地缘政治这座山峰应该保留它的本土名称。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冬虎在《清代对西动地理的考察与记载》中指出:林超先生的研究证明,入藏勘测的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和胜住,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发现者。由于他们的工作,1719年的铜版《皇舆全览图》最早在地图上正确地标志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和满文名称,1721年的木版图上又出现了其汉文译名,这是地理发现史与测绘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英属印度测量局1852年测量珠峰高度、1855年以georgeeverest之名命名此峰为mt.everest,则是远在我国测绘珠峰135至138年之后的事情了。
1951年,作为英国殖民者傀儡的拉纳家族被迫交出了世袭统治长达105年之久的政权,尼泊尔王国获得了独立,埃佛勒斯这一带有殖民主义印记的名字也被原有的名称‘萨迦玛塔’(samarghata)所取代,该名称是生活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尼泊尔人民对世界最高峰的称谓,其意是‘高达天庭的山峰’。在十几年前,尼泊尔王国在珠峰南侧建立了萨迦玛塔国家公园,并列入了世界遗产地。
尼泊尔人民成功捍卫了自己民族对世界最高峰的称谓,相比之下,我们应该感到羞愧。尽管国内已有长时间的呼吁政府(尤其当韩国要求中文“汉城”改为“首尔”时)正式要求为珠穆朗玛的罗马字母拼写正名,然而,且不提知道qomolangma与everest意义差别的人不多,连chinadaily竟然用everest(中庸一点翻译的都用“qomolangma(everest)”这样的形式)来翻译珠穆朗玛,实在令人非常生气。
qomolangmaoreverest--thisisnotaquestionof“tobeornottobe”!
it’samatterof“shouldbeqomolangma”!
部分相关资料见:
http://www.soffice.com.cn/html/article/nous/chls/18.html http://www.dd517.com/bbs/article/print.asp?articleid=4279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