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点正经的,BY5CD转入上路湾已经第三个年头了,每年的CQWW CW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比赛,经过WPX SSB CW和CQWW SSB后,一般硬件状态是一年中最好的,我们把2013、2014和今年的成绩列在同一张表上对比可以直观地判断一些情况,严格说,2014年和今年一样是多人多机,对比没有问题,2013的硬件没有现在成熟,而且是多人双机组,拿来和现在对比有点不公平,但事实上,2013的成绩太好了,就算和后面两次的多人多机比也毫不逊色,到现在还比较怀念当年并肩作战的几位出色OP:BD5XX BA4MY BA3AX,当然还有本地铁杆“酱油”OP BA5FB,在很多场合我都说过,这次比赛太经典,在今后很多年内,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可以打破这个纪录-----
http://www.qsl.net/ba4alc/chinese/2013contest/2013b.html。
从硬件上来讲,这三次比赛的主力天线基本没有太大差别,要说有差别,就是我们今年做了高波段八木优化微调,以及40米线八木由倒V提升为水平。辅助天线也基本换汤不换药,尽管我们准备把高波段的辅助天线全部换成八木(15米辅助之前已经是八木天线),而实际上今年也就增加了一副6米高的28兆八木,20米,40米,80米仍然是DP类的天线,只是位置的变化和高度上的调整。在技战术上也没有效更新,同波段的辅助这三次都有,虽然说13年的M2用的是一个200瓦的辅助台,而且没有互锁硬件,同波段互锁是靠软件完成的,但从效果上来讲当年一台7800裸机加一副740正V,只要态度认真,对系数和QSO的贡献不比现在差,原因是后两年的比赛我们都加强了辅助台的计划和准备,但最终2014年由于天线的准备不够,只有15米的同波段辅助做得比较成功,而今年的同波段辅助天线是比较齐全的,但由于功放的缺失,造成了辅助台只工作了比较短的时间,反而是同波段辅助做得最差的一次。其实,就今天来反思这件事情,我们已经习惯了有功放的操作,难道我们没有功放,就不能像2013年那样用裸机跑辅助台吗? 这是我需要做检讨的,人变得浮躁了,有必要让自己回归平静,回归自然,回归简单。
从数据透视比赛情况:
在晚上的低波段中我们貌似在今年的比赛中做得还不错,但仔细看看,160米增加了100多个QSO,但分数也就100多分,对整个比赛的成绩贡献很小,在系数上看还不如2013年,80米和160米几乎一样,不到100QSO数的增加和100多分值的增加,只能说是和前两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加上系数还少了1-2个,也就是说80米的成绩是比较稳定的。随着太阳活动的减弱,这两个波段原计划中应该有更大的增长,比如80米准备突破1000QSO,160米DXCC数应该至少不比2013年的40个差,但无论如何,低波段我们目前只能是维持这样一个稳定水平,要充分利用传播,有大幅度的提高,代价也将是大的。同属于低波段的40米,实际上是低波段的战斗机,晚上成绩的好坏,40米占了绝对的比重,从在鄞州中学的时候起,我们的建设重心从来都是把40米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的,到了上路湾以后,改用四单元的倒V电线八木,用更长的等效主梁弥补40米天线在山上很难架高的缺陷,实战中是非常成功的,但只有北美和欧洲两个固定方向,也带来了少许不便,2014年一年都在为一副可以旋转的三单元八木奋斗,最终在CQWW SSB比赛中用上了,它的效果仅限于提供跟多的方向,从增益和仰角来讲,没有比固定的线八木更突出,然而在CQWW CW比赛的最后几小时,这副八木被吹倒了,从而还影响了2014年40米的成绩,综合上述原因,今年的40米天线升级成了水平架设的线八木,放弃了三单元旋转的八木以后,我们计划架设一副倒V天线来补充固定八木照顾不到的方向,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最终成绩成绩相对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来讲,也不出色,我觉得今年做2000个QSO是完全可能的,不过值得庆幸的是,40米系数远超过去年,比2013年也略好,这和DF9LJ最后一晚上既主叫,又不放弃系数的操作很相关。
接下来再看看20米以及更高的15米和10米波段,应该说今年的20米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的,20米八木在上个月的SSB比赛前做了修复兼优化,20米的成绩一年比一年好,随着太阳黑子的减少,今后20米的对总成绩的贡献将是十分重要的,20米在今后的几年中必须赶上以前的15米波段的数量,也就是2200QSO这样一个量级,今年这个传播趋势已经体现出来了,然而我们的进步还是太小,这种进步和上面的160米类似,相对于总成绩的比重太小,没有对整个比赛的成绩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今年的SSN已经降低到了60左右,所以对15米尤其是10米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15米比去年少了近500QSO、1500分和十多个系数,10米更是少了近700QSO、2000分和15个以上的系数,这个减少是整个成绩退步的关键因素,我们在低波段加上20米上的增长还不足以抵消15米的减少,10米的大幅下降就更无从补偿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操作上的不足,包括OP的熟练程度,操作技术和技巧不够激进,但这种退步还是传播占了主要因素,这也可以从我们的各大洲QSO数量分布上看出一点端倪,欧洲的比例降低了3-4%,北美的比例降低了3%左右,转为亚洲的比例增加了6-7%左右,也就是说10米和15米缺失的那些QSO基本上是三分,上述表格里的每QSO平均得分普遍降低也说明了这个情况。今后我们甚至可能面临10米波段的饥荒,以及15米波段的极端疲软,和南方的地理因素差别就会明显拉大,所以比赛之前我对大家说,今年也许是8年内我们能改写多人多机记录的最后一次机会了,鉴于这种传播,我们很难再下决心组织多人多机、甚至连多人双机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整个比赛的操作层面看,我们虽然可以把成绩的下降归咎为传播因素为主,但也不能不看到其他问题所在,客观上,我们大部分时间只有4个台操作,对多人多机的影响至少会有几百个QSO的减少,因此带来的辅助台不足,进一步影响QSO数量和系数。感谢OP们的努力,这各种不利条件下,仍然把我们的系数做到了703个,小幅超过去年,并接近前年的高水平操作。从主观上来讲,我们这次的OP平均实力比以前有所下降,他们的CW基本技能都没有问题,但的确有不少ham以前很少或没有参加过比赛,需要有一个对软硬件的熟悉期,尤其对于需要长期积累的比赛经验来讲是有欠缺的,因此用高标准要求,就这次比赛而言,我们的QSO数量可以通过操作上的努力增加个几百个。主客观因素合并,我们仍有机会超过去年创下的多人多机纪录,当然这个幅度是很小的,所以没有太大的意义,而我们更大的意义,也是BY5CD想要做的是,让全国更多的OP喜欢上比赛,享受比赛,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比赛技能,正像前几年我们还在学校的时候说过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明年的计划:
我们现在能投入到改善上路湾建设的时间越来越少,一般只能在比赛的时候,最多加上比赛前一两天的准备还改进工作,所以每次比赛只能升级一个主题,最基本的工作是做好现有天线的维护,比如15米主叫和辅助两个旋转器的修复或更换。鉴于传播特点,我们需要加强20米及以下的低波段建设,完成最后一副辅助八木的架设,基本考虑是一副18米升降杆升至12-15米的20米三单元八木或spiderbeam,完成西山顶上的一副40米倒V并接入主叫的3 stackmatch,完成10米、15米,20米主叫天线的倒V补充,并建立2 stackmatch的接入体系,完善现有的SDR专用辅助天线,最后一个大头就是为了增强160米以及80米接收能力,完成从单个小环到小环阵列的布局,有时间也会实验SAL等接收天线,并比较他们的效果。
电台室内部,我们争取找到一些赞助商,改变上路湾没有固定电台的弱势,基本上需要有3-4台固定在机位上的电台,以减少比赛前的准备工作,基本满足MS-M2的比赛可以做到来之能战,修复目前有故障的两台功放,三台自动功放和四台手动功放放置在6个机位上,其中一台备用,保留组织MM的能力。继续整理电力线路,固定现有的互锁总线以及增加接收天线到相应机位的引入馈线,做好接收天线的分配体系。找一台能够胜任长期开机的比赛服务器计算机,能处理大量SDR数据的解码以及spot的合并并输出的服务。如果有外部支持,我们也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远程遥控操作体系。每两个机位的墙面上增加一幅上路湾为中心的大圆图,把天线、电台连接和互锁使用等的资料贴在醒目位置上,以帮助OP熟悉硬件系统。
[ 此帖被BA5CW在2015-12-03 11:0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