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易水寒]四天?! 除非是成熟的方案基础上小改设计,否则决无可能。 方案讨论以及选题,至少也得半天时间吧,原理图设计以及器件采购,至少也得一天时间吧,还要确保设计方案与市场能够提供现货的芯片完全吻合。那么多芯片要在洞洞板上飞线连接,还要确保不出错,如果你能一天搞定,那确实是非常的强! 与此同时,还要编写调试程序,估计也都是顶尖级的人物,程序一灌,系统就正常跑,一切的一切都进展的不可思议的顺利! 嘿嘿,在百忙之余,居然连外壳和pvc面板也都做好了,另外,还要抽出一个人专门写论文。这个团队的合作实在是天衣无缝,巧夺天工![/quote]
这位大哥口气里似乎带着些讥讽和怀疑~小弟不必与您口舌
只能说您小看当代大学生的能力了,大学混的确实多数,但不尽然
确保设计方案与市场能够提供现货的芯片完全吻合?拜托!我们是先器件,后方案ok?
洞洞板?偶都没见过是啥子东东,最开始是搭焊,后来发展到描漆,最后是热转印和雕刻机
成熟的方案?并不成熟,成熟的话3天就完事了,我们由于方案错误中途还更换过
写程序的效率嘛,不谦虚的说,确实很高!
外壳和面板加工是我强项,不是pvc的,是非林纸用protel画好后激打贴上去的
说这些,让我想起n年前学单片机,一是没人教,二是没网络,心酸啊!只能自制一个手动编程器,这时回想起来都恐怖啊,每个程序都要逐条手工汇编后搬动8位开关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烧录.还为他做了个读纸带的配件,常用的子程序先写在纸带上,用到的时候刷一下.
高中的时候会了vb,自己写了个51的汇编编译器,这伴随了我直到大学,后来才知道有keil这东西,落后啊!但不后悔,换得我对51单片机结构的深刻掌握,至今,我仍能随口将汇编码翻译成机器码.但我用c了,汇编的缺陷太多
再看看小弟的小小实验室吧,比起这个坛子里的老前辈们那些军机,乌龟确实很显寒酸!
但至少证明一个穷学生曾对我热爱的无线电付出过,我相信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