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如何延长发射管的寿命
大功率发射台使用的电子发射管寿命是有关单位关心的问题。发射管的使用寿命一般由管内因素和使用条件两个方面决定。管内因素包括工艺水平、各极同心误差、阴极材料、真空度等由管子的制造质量决定;使用条件包括老炼时间、选用状态、状态稳定度、冷却状态、振动等。使用单位对管子质量难以鉴别,一般经过出厂鉴定的管子可以认为各项指标是合格的。因此下面主要从使用方面分析影响管子寿命的因素。
(1)灯丝电压不稳定。资料表明,灯丝电压超过或低于额定值都会缩短阴极寿命,以纯钨阴极电子管为例,灯丝电压超过额定值5%时,寿命将缩短50%。
(2)冷却不良。风温、风量是影响电子管寿命的重要原因,风量一定要足够,以保证管子散热,风量要经常测量,出风口风温以保持在40~50℃为宜,不能超过60℃。
(3)高压上下频繁。机器经常发生高压跳闸故障对电子管十分不利,必须注意防止。
(4)预热时间不足,造成阴极冷发射。这对电子管寿命影响很大,特别是氧化物阴级电子管,会引起阴极中毒,甚至失去发射能力。
(5)管子受到震动,造成极间放电。管子在工作时很怕震动,周检槽路箱时,最好不取管子,如遇机器发生故障需拆下电子管时,绝对不能在管子没有冷却的情况下拆取或震动,以防止管子断灯丝。
发射管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检测时才能根据这些原始记录进行分析,例如灯丝老炼时间、静态时间、灯丝电压、工作状态、高压冲击次数、冷却情况(包括出风口、风温、突然停电次数)、间歇次数及时间等,记录越详细,就越便于分析。
现就使用fc-10f电子管的过程加以说明:
(1)用摇表作绝缘检查。用500 v摇表对阴、栅极进行测量,阻值应大于20 mΩ;用1 000 v摇表对栅极、帘栅极进行测量,阻值应大于20 mΩ;用2 500 v摇表对栅极、板极进行测量,阻值应大于20 mΩ。这样的检查有两个作用,一是检查电子管极间绝缘情况,二是击掉极片上可能存在的毛刺,防止管子在使用中极间跳火,用摇表测量时必须注意,阴、栅之间不可使用电压过高的摇表,以防击穿。
(2)进行灯丝老炼。灯丝加额定电压(或低于额定电压3%),栅极加负压,其他各极不加电压,连续老炼4 h以上。经过灯丝老炼,可以稳定阴极发射能力,吸收管内残余气体。
(3)进行静态老炼。灯丝老炼以后的管子即可投入运行,但如果再作一次静态老炼,对延长管子寿命更为有利。加帘栅压400 v,极压2.5 v,不加激励,调整栅压,使电子管处于甲乙状态,老炼1~2 h。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稳定阴极,因为新管子在库房存放时间过长,往往真空度变差,而且还易出现阴极涂层膨起,造成栅、阴碰极现象,这样的电子管应在静态老炼之后,再投入工作。采用新管旧管轮换使用、前级末级轮换使用的方法,也有利于延长电子管寿命。
(4)严格控制灯丝电压。电子管的寿命取决于工作温度,而工作温度由灯丝电压决定。因此,灯丝电压必须严格控制,除纯钨阴极的灯丝电压可以低于额定值2%~3%外,氧化物阴极、敷钍阴极必须绝对准确,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只要老炼得当,降低灯丝电压2%~3%可以大幅度延长管子寿命。
(5)保证预热时间。上灯丝后5 min加高压,绝不能缩短阴极预热时间。
(6)严格掌握风量风温。将出风口温度控制在50℃左右,最高不得超过60℃;关机后风冷延时要足够,由原来的5 min改为8 min;遇突然停电情况,需即时开启风扇、打开箱门吹风1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