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bv3fg的结论,特别是最后一句:
結論以及使用考量
■ 使用傳輸衰減量低的饋線可以提高進入天線的總功率比,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 理論上,如果饋線的衰減量相當低,即使天線阻抗與饋線阻抗不匹配,但最後進入天 線的功率仍佔有很高的比例。
■ 實用上,必須考慮 ATU 的 LOSS,所以天線相對於饋線的駐波比(swr3)不宜大於 10。
■ 『高駐波比天線使用低損耗饋線以及 ATU,進入天線的功率仍佔有相當高的比例』, 這樣的觀念應該是拿來作為折衷方案的思考方向,不應該拿來作為解決天線問題的方 法。例如廠製的天線通常都有一定的規格,架設後如果無法符合規格(例如駐波比過 高),應當要仔細找出問題點,而不是加上 ATU 了事。
所謂的折衷是指:在評估過種種因素以後,認為使用低損耗饋線以及 ATU 仍具有較 高的效能以及實用性。例如天線僅是臨時使用,需要省時省工,效果不差的方案,或 是礙於環境經濟等等因素,只能架設簡單的多頻段天線 (如 doublet, loop, 等等 ) 。
■ 天線的收發效果是否良好取決於天線的物理設計,這與設法提高進入天線的功率是不 相干的事。不良的天線使用低損耗饋線以及 ATU 只能使總體效果有所改善,並不會 使不良的天線變成優良的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