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国家级的大型国际活动搞特设台有一定的意义,应该支持。但业余电台毕竟是业余活动,要努力,也要量力而行。
特设台也是普通的业余电台,但特设台一般都由热力四射的操作员联络,联络的外台可能比一般个人台多而且广,因此全过程中一定要更好地强调业余守则“体谅”友台的负责态度,不但要有几天的操作热情,而且要有在相当长时期内承担回卡的能力。
从1980年代以来,我国开设过200多个特设台,本人所看过的自己都记不清了。其中五年、十年以后国外爱好者因为申请证书而来追要卡片的例子不少,但绝大部分特设台根本没有长期负责的能力,人走镂空,甚至早已被自己人遗忘,无法回卡,留下很多不良影响。
1990年代后期,我国集体台在国际上的两大特殊现象是,一、搞盛大的空中开台典礼、不几天就偃旗息鼓;二、特设台既多又滥,恨不得连单位生日都要设一个(我国特设台数量和业余电台基数的比例比其他业余无线电大国高得多),但昙花一现之后根本无人负责。
后来从童老师开始提出要改变这个情况,强调提倡业余电台要多做实实在在的联络,不提倡上班时间把在职爱好者动员出来搞开台捧场,不提倡为单位或者国内的局部活动开对外的特设台,尤其不提倡设置光为一时痛快、不能长期尽责的业余电台。
我想只要全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队伍不断壮大,活动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每年全国配合重大国际活动开始1或者2个完美的特设台,就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
73
chen ba1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