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有關按鈕上, 有點意見. 因為在硬體上, 那個是可以與 16f876 tnc 相容的.
(大家記得那個嗎? 那個是以 16f88 tnc 的 firmware 重新編譯的版本, 在沒有 16f88 供應時的東東)
所以在 s1 - s3 的按鈕上, 似乎應該不能作太大的改動.
我想我早前談及 s1 - s3 的定義有點錯了呢.
s1 應是 press to send location (按鈕後發位置封包)
因為 at876 針對的是一個手提接收及解碼的設備, 理應不會自行像 tinytrak 般自行發訊包, 以免影響接收的效能. (當然要的話也是可以呢). 那個鈕就是令按後發位置訊包, 以告知他人自己的位置.
s2 是一個功能鍵, 最初是打算用來修改 status message (發訊包時的一個狀況訊息, 如 in service (進行任務中), coming home (已回程) 等等).
s3 就是一個用來軟啟動 (software reset) 鍵, 在不辛當機時使用的. 但後來也說過如果需要的話, 用作第二功能鍵的.
剛才的啟發..就是..
s3 不需要做一個按鈕了 - 一個小 pin 就行, 需要的人可自行將那個位置接按鍵 short gnd, 或拆除電源就可以了.
s1 / s2 我想可以應該少不了哦. 但我覺得可以在軟體上作點手腳.
例如. 長按 s1 / s2 可改變操作模式, 如
a) 由 aprs 解碼器 轉至 tracker 模式
b) 改變 status message
c) 其他 (其實未想到)
但為免誤按, 似乎也不能減少至一個按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