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442阅读
  • 143回复

云南HAM论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g8uf
发帖
20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05-01-21
各位好!今天来报到
我是来自云南昆明的ham。
姓名:杜永
联系电话:0871-459575
通信地址:昆明市西山区福海街道办陆家社区
呼号:bg8uf
我的电子信箱:bg8uf@vip.km169.net
离线bg8uf
发帖
20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05-01-21
bd8te:现什么地方。
离线bg8uf
发帖
20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05-01-21
bd8te:现什么地方。
qq:385602251
离线bg8uf
发帖
20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05-01-21
各位好!今天来报到

我是来自云南昆明的ham。
姓名:杜永
联系电话:0871-459575
通信地址:昆明市西山区福海街道办陆家社区
呼号:bg8uf
我的电子信箱:bg8uf@vip.km169.net
qq:385602251
发帖
87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05-01-23
大家好.新春佳节就将来临,在此处向大家问好,祝云南的全体HAM和香肠节日快!全家幸福!
发帖
87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05-01-25
'
各位好!今天来报到
我是来自云南昆明的ham。
姓名:杜永
联系电话:0871-459575
通信地址:昆明市西山区福海街道办陆家社区
呼号:bg8uf
我的电子信箱:bg8uf@vip.km169.net
qq:385602251
'
你的电话号码不对老乡
离线mmbb
发帖
29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05-01-28
云南HAM又来一个(还没呼号,想合大家通联也不方便)
昆明有那么ham啊、我也一定要加人进来!
首先想向各位前靠问个好,我经常在频率上收听但没有呼号也不好插话。
昆明要是能架个中继多好!大家凑钱搞一个如何。
我住在金沙小区:
25度02.75n 102度45.67e
俯视昆明全景无住何遮挡,是玩无线电的好地方。目前就有水电十四局等很多单位在这里买房架天线。
呼号:暂无
姓名:马波
电话:6780702
离线冰至寒
发帖
246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05-02-01
哎~~~~~~~~~
这叫我怎么说叫呢~
由于从秦、汉就开始设郡的昭通自古是云南统治者的出处,多的不说,就说民国的唐继尧、龙云、陆汉都是统治云南的“云南王”,解放后由于国家的边疆政策(稳定),对昭通的投入少之又少,到2003统计占全云南省人口30%多的昭通,解放后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仅占全云南的6%不足,加上开发过早生态环境不好,所以很贫困,虽有千年的文化底蕴,但也逃不过贫困的命运~~
昭通市的历史

一、昭通市历史发展概况及历史沿革
  昭通市开发较早,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在昭通市过山洞 内发现距今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牙齿化石,在7个县发现新石器 遗址、遗物。   昭通市夏、商属梁州,周为窦地甸、大雄甸,春秋为蜀国地 靡莫部,秦为蜀郡辖地,西汉置犍为郡,辖朱提(今昭通、鲁甸、 大关、盐津、水富)、南广(今彝良、镇雄、威信及四川高县、珙 县、筠连、兴文)、堂琅(今巧家、会泽、东川),东汉置朱提郡。 三国时为蜀地。两晋、南北朝仍置朱提郡,曾一度设置南广郡。隋 置恭州,唐沿恭州后分置恭州、协州、曲州。南诏时属拓东节度使, 部落首领各据一方,兼并后存乌蒙、乌撒、芒部、东川4部,其中 乌蒙最强。宋大理国时设乌蒙、闷畔、芒部、易娘、易溪等部。元 时,设乌蒙、芒部、东川三路。明洪武年间由四川布政司管,称乌 蒙、芒部、东川三军民府。
 清雍正五年(1727)从四川划归云南省管辖,设乌蒙、镇 雄、东川府,实行“改土归流”,次年,降镇雄府为州,隶属乌蒙 府。   清雍正九年(1731)云南、贵州、广西总督鄂尔泰认为 “乌蒙者不昭不通之甚也!”、“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后 之蒙蔽者易而宣通”,奏雍正皇帝准改乌蒙为昭通府。置恩安县为 治所。弃天梯(今土城)新建城于二木那(今昭通市城)。   清代中后期,昭通府辖恩安县(今昭通市)、永善县、靖江县 (绥江县)、鲁甸厅(鲁甸县)、大关厅(大关、盐津),镇雄直 隶州辖镇雄县、威信州制署(威信县)、彝良州(彝良县),东川 府辖会泽县、巧家厅(巧家县)。
民国元年(1912)沿清末旧制。   民国2年(1913)云南都督府裁府设道,道主官称观察使, 裁厅置县,县官称知事。昭通隶属滇中道,辖昭通、鲁甸、巧家、 永善、大关、绥江、镇雄、彝良县和威信行政公署。民国6年( 1917),从大关分置盐津县。民国17年(1928)撤滇中 道,各县直属省管。民国21年(1932)威信行政公署改为设 治局,民国23年(1934)成立威信县。   1943年,设立云南省第一区(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辖昭通、鲁甸、巧家、永善、绥江、盐津、大关、镇雄、彝良、威 信10县。
  1948年,从云南省第二区(曲靖)划会泽归昭通管辖。   1950年3月,昭通解放,成立云南省昭通区专员公署。4 月称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3月,称云南省人民政府 昭通专员公署,1955年3月又称云南省昭通专员公署。辖昭通、 鲁甸、会泽、巧家、永善、绥江、盐津、大关、镇雄、彝良、威信 11县。   1958年10月,会泽县划归东川市。11月,省人委决定 撤销鲁甸县并入昭通县;撤销盐津县并入大关县。年底,“人民公 社化”、政社合一,全市辖昭通、巧家、永善、绥江、大关、彝良、 镇雄、威信8县。   1961年4月省人委决定鲁甸县、盐津县恢复建制,并报请 国务院1962年3月批准。   1968年9月,成立昭通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改称 昭通市革命委员会。   1974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四川省宜宾县安边区 划出安富公社、横江区水东、水河公社20个大队(87平方公里) 归云南省绥江县成立水富区,在区内建立云南天燃气化工厂。执行 时未交绥江县辖,由昭通市革命委员会直属。   1978年8月,成立云南省昭通行政公署,1980年改称 云南省昭通市行政公署。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水富县。同年,经国务院 批准,从昭通县划出城关、北闸、博禄、蒙泉等镇、社14个大队 成立昭通市。1983年9月,昭通县并入昭通市。1984年恢 复区乡建制,废公社为区。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废区为乡。到 1996年末,昭通市辖昭通市和鲁甸、巧家、永善、绥江、水 富、盐津、大关、彝良、镇雄、威信10县173个乡(其中19 个民族乡)33个镇,4个街道居委会,1218个村公所和村级 办事处,2582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与昭通市古代经济的开发   秦开“五尺道”(因道宽仅五市尺,故名),巴蜀商人进入昭 通贸易。昭通成为中原文化、经济同云南交流的必经之地。是云、 贵、川三省的结合部,成为这一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汉时,中原和内地的商人、工匠到朱提(今昭通、鲁甸、永善、 大关)、南广(今镇雄、彝良、盐津、威信)、堂琅(今巧家、会 泽、东川)屯垦,发展农业、手工业、矿冶业和商业。经过数十年 的开拓,坝区开始出现土陶、砖瓦、毡衫、铜器等 制造工场。铸有东汉年号及朱提款识的“单鱼铜洗”、“双鱼铜洗” 、“双鹭铜洗”和朱提银块、铜锭都从昭通沿“五尺道”、“南夷 道”运出,销往全国。食盐、丝绸、蜀布、铁农具由商人贩入昭通 集散。史载:朱提、南广、堂琅的市场物品有16个大类,农产品 有大米、蔬菜;畜产品有牛、马、羊、猪、皮张;山货药材有野兽、 珍禽、兽皮、麝香及各种植物药材;副食品有盐、酒、肉食、杞酱; 丝织品有丝绸、麻布;羊毛制品有毡衫、羊毛绳;矿产品有银、铜、 锡;青铜制品有刀、鼓、铃、甑、瓢、盘、釜、洗、炉、长乐卣、 三连杯;工艺品有摇钱树、西汉箔人、三连子母铜印、骑鹿铜俑、 抚琴铜俑;土陶制品有鬲、罐、瓶、瓦、砖,汉砖最具特色,分有 纹、无纹和纹饰图案三种,图案中有牛形砖、放牧砖、人物砖、车 马出行砖等;文化用品有砚、墨、毛笔等;东南沿海输入的商品有 海贝、陶器等。国外流入的商品有琉璃、珊瑚等。   当时的市场已广泛使用全国流通货币金、银和五铢钱,朱提银 已成为流通全国的商品和货币。朱提铸的铜币“莽大泉五十钱”广 泛流通于朱提、南广、堂琅及附近地区。

,p>  宋代,居住在今盐津、绥江、永善、大关、镇雄、彝良、威信 的“南广蛮”、“董蛮”和“石门蕃部”的少数民族商人,常年结 队将马匹、毡衫、木板、花椒等物品从“五尺道”、“南夷道”运 往四川叙州出售,换取盐、茶、绢、绵、麻布、红糖等物品运回, 并以贡马形式同宋王朝进行茶马贸易。   元代,乌蒙已置城市,村落较多,交易以海贝为币。城里已出 现较大的商人,经营大宗的盐、麻布、米、酒、香料、肉食和土产。 金由政府专营,不允许私人经营。   明代,出现官方贸易与民间交易并存的局面,官方贸易每岁一 次,由朝庭派员交易。《明史·土司传》记载:“太祖洪武十七年 (1384)乌蒙军民府,定其赋税,岁八千石,毡衣八百领。又 定茶叶、布疋易马之数,岁四千马、一匹马给布十匹或茶百斤,盐 如之”。通过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输出的乌蒙马、毡衣、乌蒙铜洗最 富盛名,特别是乌蒙铜洗盛水后,用手摩擦其双耳,水柱冲起,状 如喷泉,销路畅旺。

  清雍正六年(1728)实行“改土归流”后,流官加强了与 中原和外界的交流,厂矿渐兴,采炼银铜蜚声全国,吸引了三江五 湖、两广、陕西、江西、川黔及本省的人到昭通办厂。开办银矿、 铜矿的冶炼。仅乐马厂就拥有炉匠,砂丁近10万人,年产银50 万两,铜40万斤,系云南最大的银厂。各省到昭通办厂或经商的 人多以同乡或同行利益结成行帮,建立“宫”、“庙”,定期活动, 这些宫、庙的建立和活动,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文化的状况。据《昭 通乡土志略》记:昭通厂务发达、称银用秤,乐马厂、长发洞、金 沙厂相继大旺,出银甚多,商于厂者,贩一车米去厂兑一车饼(银 饼)运回”。鲁甸乐马厂形成三个集镇市场:厂周围各省建的宫、 庙林立;市面熙攘、生意兴旺;盐津老鸦滩和永善金沙厂从乾隆五 年开浚金沙江输运京铜后,滇东北所产银、铜、山货药材,人背马 驮到老鸦滩,部份用船运到叙州、泸州。老鸦滩堆栈林立,店铺盈 市。《新纂云南通志》载:老鸦滩厘金局年收入10—15万两白 银,占云南全省厘金收入80万两的12.5%—18.75%。 永善金沙厂银矿区形成三千多厂民的集镇,最大的街河坝街,仅银 铺就有48家。附近黄草坪码头运入川米、川盐、棉布等倾销或转 运昭通。清乾隆九年(1794)彝良铜厂坡银厂、铜厂开办后, 商旅辐辏,年输出白银万两,干笋、桐油、(木见)油、天麻、木 漆、土靛等10余万斤。

  清咸丰元年(1851),昭通府域经济已很发达,有商号 56家,资本最大者一家80万两银。   清光绪十三年(1907),昭通始成立商务分会。民间形成 具有行业性质的行帮12个。各省商人所建的庙、宫改为会馆。洋 货逐渐充斥市场,洋纱、洋布,直至洋火(火柴)遍布街城。国货 除土特产品外,都被洋货排挤。   南方陆上古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昭通与外地的交流,特别 是与中原和东南沿海的交流,促进了昭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在历 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昭通市的改土归流   明清时期,昭通市是乌蒙、芒部、东川等土司的领地。土司 是元、明、清封建统治者授予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世袭官职。随着经 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屯田、移民政策的推进,土司所代表的奴隶 制生产关系就成为这些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而且,这些地 区的土司统治者在政治、军事方面长期与中央王权处于对抗的地位。 明嘉靖五年(1526)明王朝废除土司制度,将芒部军民府改为 镇雄府,任命流官治理。这次尝试,因芒部土司叛乱而失败,未能 推行。清雍正四年(1726),雍正皇帝支持云、贵、桂总督鄂 尔泰用武力推行改土归流,将乌蒙改为昭通府,东川改为东川府, 降镇雄为州,委派了流官。在乌蒙镇派兵驻守。雍正九年( 1731),在已实行流官治理的昭通、镇雄、东川等地清丈土地, 招募附近州县的农民来开垦种植,每人给地20亩,作为世业。改 土归流的措施和变革对发展昭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六)“五尺道”和“南夷道”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后元九年),惠王命蜀郡太守李冰在 (棘火)道崇山峻岭中开山凿岩,修筑通往云南的道路,秦始皇统 一全国的过程中,派常(安页)继续李冰的事业,把开凿道路从四 川宜宾经昭通延伸到曲靖。因路宽仅五市尺,故称“五尺道”。西 汉隋唐时期,经过昭通到云南的道路有两条:其一,由四川宜宾起 经昭通市水富、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到曲靖往西,即“五尺 道”,也称“石门道”;其二,以宜宾为起点往南经四川的高县、 珙县、云南的威信、镇雄、贵州的赫章、威宁进入云南,史称“南 夷道”。“五尺道”、“南夷道”的开辟,经过昭通7县,是古代 中原文化、经济、政治与云南交流的必经之路,促进了云南各族人 民与内地人民的交往及昭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七)李永和、蓝朝鼎起义   1858年(清咸丰八年),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和推 动下,昭通爆发了李永和、蓝朝鼎起义。李、蓝是昭通市人,因不 满清廷官吏的腐朽和官廷压迫,分别在大关县的屯上和昭通市靠近 贵州省威宁的观音山揭竿而起。两人率起义群众汇合后,推李永和 为首,称“顺天王”。1859年秋,在盐津县牛皮寨整编扩充队 伍,随后向四川进军,到年底占领四川自贡盐场,吸收盐丁灶夫, 扩军10万。1861年,李永和进驻眉山,蓝朝鼎进攻绵阳,形 成夹击成都之势。此时,起义军发展到60—70万人,转战川西 南、川西北、川东北各地,纵横驰骋80余州县之间,使四川总督 数易其帅。1861年9月,起义军在绵阳与骆秉章决战,蓝朝鼎 败退丹稷,次年1月在突围中牺牲。李永和曾谋与石达开会师未成。 后在宜宾被俘,被害于成都。此后,起义军退出四川,由蓝朝柱率 领,转战于豫、鄂、陕边区,与太平军陈得才部相互配合作战,在 西安附近击毙清将钦差大臣多隆阿。1864年夏,蓝朝柱在安康 战斗中遇伏牺牲。义军由蓝朝壁、蔡昌龄率领与太平军启王梁成富 合军,共有3万余人,坚守在甘肃阶州城,同清军昼夜血战长达9 个月,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离线冰至寒
发帖
246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05-02-01
四、昭通市近现代以来著名人物介绍 当代英雄徐洪刚

  徐洪刚,男,现年25岁,彝良县洛旺乡联合村人,中共党员, 1990年入伍,在济南军区54782部队62分队任中士班长。 1993年8月17日早上,回家探亲的徐洪刚,乘坐四川省筠连 县运输社从彝良牛街开往筠连的长途公共汽车返回部队。10时许, 车到筠连巡司镇,任永林、钟志和、郝从虎、刘仕筠4名歹徒在车 上恣意侮辱同车的一青年妇女,欲将其从飞快行驶的车上抛出窗外, 见此情景的徐洪刚,挺身出面制止,歹徒见徐洪刚孤身一人,便大 打出手,徐洪刚赤手空拳与歹徒搏斗,胸、腹、背等处遭歹徒刺伤 14刀。4名凶犯见状跳车逃跑,徐洪刚带伤从车上跳下追击凶手 约50米处倒下,筠连县税务局陈万彬、詹本方等人乘小车路过, 立即将徐洪刚送往筠连县抢救。经筠连县医院、宜宾地区医院全力 抢救,精心医治,逐步恢复健康。9月26日返回部队。   徐洪刚英雄事迹发生后,省、地、县都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和 活动。1994年2月5日,徐洪刚与全国的其他英雄一起,受到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政协主席李瑞环、政 治局常委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江泽民、李鹏、刘华 清、张震分别为徐洪刚题了词,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江泽民的 题词是:向徐洪刚同志学习;李鹏的题词是:向见义勇为不畏强暴 的英雄战士徐洪刚同志学习;刘华清的题词是:以徐洪刚同志为榜 样做党和人民的好战士;张震的题词是:向徐洪刚同志学习继承发 扬红军优良传统。

罗炳辉(1897—1946)   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高级将领,全国33位无产阶级军事家 之一,云南籍军人中唯一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军事家称号的 将军——罗炳辉,是昭通市彝良县人。   罗炳辉因不满和仇恨地霸横行乡里,16岁离家从戎入滇军, 参加讨袁护国和北伐战争,在滇军占桂林、攻广州、平陈炯明之乱 战役中屡建战功,表现英勇,升任营长。大革命失败后,他四处奔 走,重找出路。1929年4月任江西吉安靖卫大队长,9月,秘 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率1000余人举行著名的“吉安起 义”。起义后部队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团,任团长。 1930年部队扩编后任红军旅长和纵队司令员、中国工农红军第 12军副军长、军长。1931年在江西瑞金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临 时中央执行委员。193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参谋长、新 四军一支队副司令员,与陈毅一起活动于南京、镇江一带。新四军 北上时任副总指挥、第五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 二师副师长。1941年至1945年任淮南军区司令员,淮南军 区党委代理书记。日本投降后任安徽省主席,华中野战军第二纵队 司令员。1946年任新四军第二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 员。因多年征战,积劳成疾,病中毛泽东、朱德曾写信慰问,6月 终因病情转重,抢救无效逝世,时年49岁。刘少奇、周恩来、朱 德分别为他题词:“志在革命、功在人民”、“人民的功臣罗炳辉 同志永垂不朽!”、“革命到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万古长存” 。1987年安徽省在合肥市落成罗炳辉纪念铜像。

刘平楷(1902—1930)   刘平楷,又名刘少猷,彝良县角奎镇人,1902年10月生, 求学于北京。1924年初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秋赴河南任信 阳铁路工会秘书,国民党信阳党部执行委员,中共豫陕区委委员。 1926年秋在中共南京地委工作,分管津浦路南段的工人运动, 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执行委员。曾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闸北 区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满州省委代理书记,云南省委组织部部 长,代理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5月5日被国民党抓捕,7月 26日秘密杀害于狱中,年仅28岁。

李国柱(1906—1930)   巧家县新华镇人,1924年与毕昌杰、向镇清等人创建和领 导“青年努力会”,研讨中国革命问题。1925年加入共青团, 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团中央选派到苏联“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秋回滇后,任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委员 兼滇中地区区委书记等职,因叛徒告密被捕,1930年12月 31日与吴澄(其妻)、张经辰、王德三等省委领导被国民党政府 杀害于昆明,年仅24岁。

姜亮夫(1902—1995)   一代国学宗师、云南现代学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者之 一姜亮夫先生,昭通市人。1902年5月出生在一个以教书为生 的知识分子家庭。1921年从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官费进入成都 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前身)。1926年考取北京师大研究班 和清华大学研究部。毕业后,1929年到上海,任大厦大学、暨 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33年应聘河南大学教授。1935 年,到法国潜心研究中国流失到法国的珍贵文物,进行拍片、拓摹、 抄录共3000多张,1937年带回祖国。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大 学、西北大学任教。1940年任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昆明师院 (后西南联大、今云师大)任教,因被特务盯梢,转到苏州任英士 大学文理院院长。1949年5月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1950 年—1952年在云南革命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2年进云 南博物馆工作。1953年起在浙江苏州大学,先后任中文系主古 籍研室所所长,博士研究导师。1955年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先 后著有《瀛涯敦煌韵辑》、《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陈本 礼楚辞精义留真》、《屈原赋校注》、《陆平原年谱》、《楚辞书 目五种》、《楚辞今绎讲录》、《楚辞学论文集》、《楚辞通故》、 《莫高窟年表》、《敦煌学概论》、《屈原赋今绎》、《敦煌学论 文集》等1000多万字的研究著作。其中《楚辞通故》一书被海 内外专家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荣获全 国高校首期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一等奖。

  姜亮夫先生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德高望重,八十年代以 来曾任屈原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会长、中 国训诂学会顾问、中国音韵学会顾问、《汉语大词典》顾问、《中 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先秦文学分支文学主编。他为弘扬祖 国优秀文化,保留珍贵的文化遗产奋斗了一生,也为祖国的教育事 业奋斗了一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95年12月4日逝世, 享年93岁。

潘朔端(1901—1978)   威信县长安人,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回滇后历任滇军团、 旅、师长等职。在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台儿庄战役中受伤,授一 级宝鼎勋章。任国民党60军184师师长时,在越南海防率领部 队与越南劳动党一起抗击法国侵略军。1946年5月,在辽宁海 城率部领衔通电全国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0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任东北民主同盟军军长,东北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副参谋长。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南 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昆明市委常委、昆明 市市长、政协云南第四届委员会常委、全国第一和第四届人大代表, 政协全国第五届委员。终年77岁。

张开儒(1869—1935)   字藻林,云南巧家县蒙姑人,1869年生,10岁入私塾, 16岁中秀才,后赴昆明入五华书院,又入武备学堂,1904年 赴日本入振武和士官学校,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毕业 归国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和提调。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率 领讲武堂学生开城门迎起义军。“重九”起义后任上校旅长、护国 军梯团长,1916年任师长,南(雄)韶(州)连(县)镇守使。 1917年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军部总长兼靖国军第五军军长。 1918年5月被唐继尧撤职。1920年任护法滇军总司令,遭 陈炯明袭击解除武装。1921年孙中山委为云南北伐军副总司令, 1923年4月任大本营参谋长、大本营参军长(上将衔)、云南 省政府高级顾问。1935年在昆明病逝,终年66岁。

陈一得(1886—1958)   陈一得,原名秉仁,字彝德,昭通市盐津县人,1886年 11月生,幼承母教,发奋读书,1902年应童子试名列第一, 后考上比利时留学生,选修铁路专业,因不满清政府出卖云南矿权 发表演说被阻。1927年在昆明自创“私立一得测候所”,首创 《昆明恒星图》和《步天规》。1936年任昆明气象测候台台长。 参加编纂《新云南通志》,绘制《云南所见恒星图》、《风向图》、 《气象要素分布图》,编著《天文考》、《星象》、《气象考》、 《先象》、《旋风》、《气候》、《物候》等篇章。是云南近代气 象、天文、地震科学的先驱。解放后,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监察委 员,省博物馆馆长,全国科协委员会理事、省自然科学联合会分会 主任,省气象学会理事长,省天文学会理事长,政协云南第一届委 员,政协昆明第二届副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省分会副主 席等职。1958年9月,赴北京参加全国首次科普积极分子大会, 返昆后病逝。享年72岁。

  陈一得先后著有《昭通等八县图说》、《云南气象》、《云南 史地丛书》、《云南气象要素之分布》、《云南的云》、《云南气 流的运行》、《云南雨量之分布》、《怎样知道流星要出现》、 《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天气奇遇》、《标准时制特刊》、《云南地震 之史的考察》、《天文、民台科学丛书》、《民国二十年水灾与天 气》、《唐代云南通中原的道路——石门豆沙关》、《国防南顾图》 、《云南恒星图》、《步天规及附表》、《新纂云南通志·天文气 象编》等著作。

陈守仁(1899—1980)   名正荣,字守仁,昭通市人。幼时,随父到彝良县牛街定居。 从小喜爱书法和绘画,其书法流畅娴熟,山水、人物、虫、鱼、花、 鸟画,生动传神。30年代在昆明从事雕刻,并进行组字人像的研 究。除上班外,专心从事微雕。他的象牙微雕作品以字组像为主, 初期作品有孙中山像和观音大士佛像,中山先生像与6寸照片相似, 用12400多字组成,一百倍放大镜方显字。1950年以后, 在昆明市牙雕生产合作社、工艺美术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任 昆明市政协委员。1964年完成象牙雕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4幅字组像,在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上展出,受到高度赞扬。毛 泽东字组像,长14厘米、宽10厘米,是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和《改造我们的学习》两篇文章的26000余字组成。 字体刚劲流畅,行行工整,字字秀丽,布局章法得体,画像亲切感 人。其余几幅字组像也都维妙维肖、形神兼备。是极少见的微雕大 家。其作品,1950年以前的已散失,有的流往国外,保存下来 的有昆明4大风景:龙门、石林、大观楼、金马坊,成为传世工艺 瑰宝。1980年5月病逝昆明,终年81岁。

龙云(1887—1962)   原名登云,字志舟、治舟、学舟,彝族,昭通市炎山人, 1887年生。1911年与卢汉外出投军,入滇军谢汝翼部,后 入昆明讲武堂,1914年毕业后历任中尉排长,唐继尧部侍从副 官,近卫军二大队中队长,补充第一大队大队副、(亻次)飞军大 队长。1921年任近卫军团长、梯团长,进兵广西后,任柳州警 备司令。1922年任靖国军第一军前敌司令、代理军长;第五军 军长兼滇中镇守使。1926年任靖国军第五军军长兼昆明镇守使。 1927年后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国民革命军第38军军长,云南 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编遣后任第13路军总指挥。 1929年1月,派为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11月改组云南省政 府,仍任主席。1931年,任国民政府委员,中国国民党第四届 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2年1月,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 1935年,国民党授为陆军二级上将,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 察委员兼任云南省普通考试试务处处长。1936年兼滇黔“剿匪” 总司令,任国务会议会员兼滇黔绥靖公署主任。1938年任第一 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兼军事委员会委员,昆明行营主任。 1941年任行政院全国水利委员会委员,1945年任陆军总司 令部第二预备军司令长官,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0月昆 明防守司令杜聿明部发动驱龙事件,被困于省政府所在地五华山, 后被挟持到南京,任军事参议院上将院长。1946年11月,选 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5月,任国民政府战略顾问委员 会委员。1948年12月化装逃出南京去香港;1949年8月, 在港发表声明脱离国民政府。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 开,被邀为特邀代表。1949年10月以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 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 务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常务委员。1956年3月,任民革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62 年4月,任人民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6月27日病逝 于北京,终年75岁。

卢汉(1895—1974)   原名邦汉,字永衡,昭通市炎山人,彝族,1895年生。 1911年随龙云出外投军,入滇军谢汝翼部,1914年昆明云 南讲武堂第四期步兵科毕业,随滇军入川,任排、连长。1917 年任成都兵工厂副营长。1921年返滇任云南督军唐继尧近卫军 营长。1922年3月任近卫军团长。1923年任大本营参谋处 上校副。1924年12月任大本营上校参谋。1925年任滇军 第五军第七旅旅长。1927年任第38军98师师长。1928 年,任云南省政府委员。1929年兼任财政厅厅长。1930年 夏,任讨逆军第十路军前敌总指挥,率兵入桂,1937年任60 军军长,1938年率60军参与台儿庄战役。7月任第30军团 军团长兼60军军长,参与武汉会战。12月,30军团扩编第一 集团军,任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1939年1月升任总司令。5 月,加陆军上将衔。1940年10月,率第60军回滇,任滇南 作战军总司令驻昆明。1945年春,第一集团军扩编为中国战区 陆军总司令部第一方面军,任总司令驻开远。5月任中国国民党第 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战胜利,奉派为越南受降司令官,10月, 兼云南省政府主席。同月,调为军事参谋院上将院长。1949年 3月,任川滇康黔4省联合“剿匪”总指挥部副指挥官。5月,兼 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2月9日,宣布云南起义。1950年3月, 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席。1951年11月,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第二次会议选为全国常务委员会委员。1953年10月,任西 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1956年2月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 会委员,中央常务委员。11月任国务院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 12月任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特邀代表,全国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7年2月,任民革台湾和平解放工作委员会委员。1957 年4月任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治协商会议 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65年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委员。1974年5月1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曾泽生(1902—1973)   名士杰,字泽生,永善县大兴乡驿马村人,童年失学,13岁 时到昭通读书至高小毕业,入昆明明进中学,一年后入唐继尧军士 队,毕业时免考入讲武堂。入校不到一年,因不满校方行政腐败而 离走,到广东黄埔军校,为第三期学员,并任区队长。1927年 毕业到前线,1928年任第五师军官队少校队长,不满腐败,辞 职到上海学汽车驾驶。1929年回滇,因散布对蒋介石不满被下 狱,经卢汉保释。1937年到60军任团长,1938年任副师 长,参加台儿庄战斗任师长。1945年升任60军军长。到越南 受降。抗日战争结束后任东北第四绥靖队副司令兼军长、吉林守备 军司令,第一兵团副司令。1948年10月,率全军在长春起义,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军长,参加解放战争,获一级解放勋章。 1950年率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授中将军衔。曾任 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政协全国常委,第一、二、三届国防委 员,全国人大代表。1973年病逝于北京,终年71岁。
离线边缘地带
发帖
541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05-02-01
友情帮顶


为回族的xd高兴~
俺也是回族!!!!
欢迎光临郑州ham之家:www.bg6idj.com
离线bg8wp
发帖
23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05-02-01
bg8wp 报到!每次活动我都错过了。
离线bg8bz
发帖
3010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05-02-02
俺是云南思茅的。原住13J39ss部的。好长时间没回去了。
离线bg8uf
发帖
20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05-02-04
[quote=zhuxuejun-ak47]你的电话号码不对老乡[/quote]
不妁意思!电话号少数了。4595753
离线bg8ty
发帖
348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05-02-06
算是半个云南人吧!有名无实.嘻!...
发帖
87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05-02-07
'
俺是云南思茅的。原住13J39ss部的。好长时间没回去了。
'
13军39师师部是在思茅市郊老炮团?我在那在过。
发帖
87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05-02-07
'
算是半个云南人吧!有名无实.嘻!...
'
你好,我还记得你是广东的对吗?
离线BG8WV
发帖
565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05-02-07
8ty可是我们云南ham呀! 145.050的值班员
离线ziyoufeng
发帖
12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05-02-08
大家好!新春快乐!
开心!呼号终于下来了,bg8sbr,请多多关照。73!
离线bd8te
发帖
4254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05-02-08
有呼号,没执照还是不能发射,尽快办执照,那就能发射。
离线ziyoufeng
发帖
12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05-02-08
谢谢bd8te提醒,验机只有等过完春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