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日前做了一个11节的,效果不错。当天晚上就在北京市中心与河北省固安县的手台通了一次,距离65公里。虽然不太远,但对方地处平原没高度,我这里是平房,天线高度仅8米,所以说这种天线表现相当不错。
我这11节的天线是纯11节,原图两端的1/4波长的都不要,底端的匹配环也不要,但保留了扼流套。实际测试438.5mhz频点,驻波系数1.19,可以接受。
我对这种天线的理解:
1,巧妙地把倒相器和辐射器整合在同一个长度之内。以往的天线,为使各个辐射段保持同相位,需要在相邻两个辐射段之间接入倒相器,这就增加了天线的物理长度(见
http://www.hellocq.net/forum/showthread-t-211072.u段加长型j型天线的实验.html)。而这种天线,每一节的屏蔽层都是辐射器,而里面的芯线就充当了倒相器,高,实在是高。
2,关于这种天线的辐射器,我的看法有点不同。我认为这种天线每一段都是辐射器,而不是辐射器、倒相器交错设置。分析:信号从发射机经馈线送到天线的最下面一节,然后一节一节往上传,直到天线最上面一节。信号每走过1/2波长就颠倒一次相位,但由于天线每一节都与相邻一节交叉连接,所以整个天线的外皮都是同相位的信号,天线每一节的外皮都向空间辐射同相位的信号,使场强迭加,增益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
3,为什么可以不设阻抗匹配段?信号经过十几节的辐射器,能量已经几乎全部辐射掉了,已经没有什么能量可以反射回来的了,驻波系数自然没问题,所以不需要匹配段。但前提是天线必须节数够多,使信号能充分辐射才行。这就是有的朋友做八九节的驻波系数较大,而有的朋友做了13节的驻波系数就合格的原因吧。
4,扼流套不可取消。它能阻止天线外皮的本来应该辐射出去的信号沿馈线外皮向回流,造成有用能量的跑冒滴漏。业余条件下怎样判别扼流套起没起作用呢,我是这样的,在发射的时候用手攥扼流套旁边的馈线(电台侧而不是天线侧),如果驻波系数变化很小,则说明扼流套起了作用,否则就要调整扼流套的长度。
5,制作这种天线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每一段的长度是否合适。由于馈线参数的离散性,对于每一品牌、每一批次的馈线,振子都会有不同的合适的长度。业余条件下只能用典型的230mm了,好在大家做出来的天线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