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果然是专业人士。不过我这里教科书,包括总参的书都讲国产晶体是at切的,用大约1.1mhz的晶片工作在5次泛音,这样得到5mhz的信号。还讲这种1mhz的晶片在7次泛音q值最高,但负载电容太小,而且激励功率也比较大,不利于长期稳定度,所以高精度晶振都是5mhz的。
如果sc切的话,是不是10mhz比较好,这个我一直没搞明白。的确国外晶振10mhz的比较多,是不是切法不一样导致的?不过我想高精度晶体的基频应都不超过1mhz太远,否则物理结构无论如何都会缩小的,自身的q值只可能下降,不可能上升的,呵呵,也不知这观点对不对。
当然如果要求的精度可以下降一个数量级的话,那么什么频率的晶振都可以做的。比如在10-7级别上,1-100mhz的晶体都有,而10-8以上的晶体就只有少数几种。真是很有意思。
另据说国外已经搞出10-9的数字温补,不知真假,如是的话,那么过几年就是我们垃圾王的福音了...
我特别需要一个至少10-10的时基,比如gps接收机,可是寻它多年未果,真希望那天能...,真希望那天我们拥有自己的地理定位和授时系统 :d :d
'
专业人士哪里敢当,只是信口神聊罢了 :p 有一段时间接触了一点这个领域的一点皮毛而已。
看了es老大的论述后,我都对自己的记忆有点不确定了,呵呵
影响中sc切型的频温曲线上具有两个拐点,也就是在这两个温度点上曲线的斜率为零,其中一个点的温度太低,不具有实用性,所以恒温晶振都是利用温度较高的那个温度点作为工作温度,而at切型的晶体除了在整个温度范围的频漂高于sc切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at切型晶体的频温曲线在整个温度范围内没有拐点。
记得707的一个型号的恒温振在使用单层恒温措施的条件下达到了10-9的指标,据厂家介绍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使用了玻封的sc切型的晶体,打开看了一下,那个晶体(玻璃泡一个,呵呵)比日光灯的起辉器还大一圈,上面还标注了晶体的切型,拐点温度等等。
707的高精度的晶振的频率确实就有那么有限的几个,估计是es老大所说的晶体加工的原因。
国外确实出现了10-9的数字温补振,曾经看到过它的datasheet,不过没有仔细研究,现在连公司的名字都忘了, :o
高精度晶体的封装都是很有讲究的,听707的一个朋友侃过。
强烈建议es老哥,鉴于目前酒仙桥一带的厂家的不景气如斯,可以往那边徘徊,没准一不留神淘回来一个原子钟什么的,别说10-10了................................ :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