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815阅读
  • 91回复

全球远程通联试验计划……郑和一号漂流短波信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oxcw
发帖
2023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4-01-10
hocool,你的计划早就有人实现。90年代,我住的大院一帮天才做了一个卫星浮标,用太阳能板+蓄电池做动力,可以自动测量水温,流速,流向,浪涌(还有很多功能,我记不清了),然后把数据通过卫星传给大院的地面站处理。当时这个卫星浮标是全国首个同类产品,它放在南海的一个海域,工作了一段时间,因为某种原因丢失了。
离线bg2rah
发帖
7065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4-01-10
在盐水中插入极板就是电池啊
把水桶外面一半用铜板一半用锌板包裹,放在海水中就是一个电池,可以说能量取之不尽还可增加外壳强度。容量不足可采取散热片结构增加表面积。只是不知道极板腐蚀速度如何可能需要经过实验。真是好办法:cool: :cool: :cool: :cool:
离线好事者
发帖
159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4-01-10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离线mangoking
发帖
191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4-01-11
我来凑两句。

体积:没必要弄得太小,反正就是漂,5斤也是漂,100斤也是漂,可以弄个大块点的,这样能源方面可以有非常富余的扩展空间。
形状:建议用1.5~2米长、半径0.5米左右的圆柱型,外壳可以用不锈钢或abs,这样的形状很容易加工,也可以达到很高的强度。撞到礁石上的情况不用考虑,不管多牢固,被海浪掀到礁石上肯定完蛋。只要祈祷就好了。:p 如果外壳用楼上说的“一半用铜板一半用锌板”,整个就是一个巨大号电池。:d 平衡方面,在和天线相反的一侧加一个长竿坠子,很简单就能解决。日后加上动力就是一枚鱼雷。:d

倒是卡片的问题,我记得在什么什么规定里有这么个说法,浮在水面上的电台不算什么什么的,具体忘了,好象是不承认什么东西。哈。

不过,即使那些奖状、纪录什么的不承认,我觉得这计划本身还是很有意思的,有业余无限垫的精神!:d

支持楼主!

不过不要象楼上说的,不要光说不练哦。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4-01-12
mangoking请进,

体积确实从现实实现角度考虑不能太大,太坦尼克够大的吧?不是一样沉默。太大的体积造成成本增加,在没有外来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无法实现。

另外郑和号的功能比较简单,不用太大的体积,太大的体积容易被渔民发现,捞走卖废铁。

最后的就是太大的体积我的车无法装,我只有小轿车。

从总的方面看看,体积不能太大。

bg1cnx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4-01-12
bg2rah请进,

电源准备采用现有海洋浮标的成熟技术,新技术带来的风险比较大。
谢谢您的建议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4-01-12
foxcw请进

我之所以敢作这个事情,就是因为有前人成功的先例。其实海洋浮标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普遍使用近千年了,太阳能带数据采集的浮标诞生也至少快50年了。

看看www.argo.org.cn就是中国的海洋浮标组织。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4-01-12
ba5rw请进,

我已经请教过bg1rz和ba1eo老师,天线可以采用框形天线,eo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去协会咨询法律的合法性,公海上的漂浮物必须有国旗,呼号也要重新核配等等。挺麻烦的。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4-01-12
好事者 请进,

郑和计划现在是论证期间,如果不经过科学的论证拿来就干,那是鲁莽和真正的哗众取宠。

等郑和下水以后,您还敢把您的帖子再发一遍吗?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4-01-12
我已经请教过bg1rz,使用框形天线效率高,有大虾知道详细点的吗?网上查讲解的太简单了。

bg1cnx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4-01-12
方框无线
http://www.qsl.net/bd4eg/html/06-quad.htm

业余电台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用来研究无线电通讯技术,并进行技术交流、训练和竟赛的工具。本文介绍用于2m波通讯的方框无线(cubical
quad antenna)。配合天线旋转器和方位控制器能有效地与业余电台爱好者联系。</p>
<p>  方框天线具有方向性强、增益高、易匹配和易制作的优点,现以145mhz为例介绍一下4单元方框天线的制作。如图1所示,方框天线由引向振子、有源振子和反射振子构成。振子长度和间距尺寸均标于图上,单位为mm,考虑到抗风性能和制作容易,笔者采用市售铝合金条做振子。振子的折合方法如图2所示,将方框的一端开口,并钻几个小孔,以便调节整个框的周长。中间用环氧条支撑,这样一个引向振子就做好了。同理,可制作另一个引向振子及反射振子。有源振子的做法如图3所示,将方框一边的中间开口,两端固定在环氧条上,并作为馈电点连接馈线。</p>
<p>  天线横杆采用25mmx25mm的市售铝合金方管,横杆长约1.2m。各振子与横杆的连接可先把环氧条固定在一小段方管上,然后再把方管固定在横杆上。该天线的有源振子的馈电点可以直接与50欧姆射频电缆相连接,无需任何匹配器。安装时必须注意有源振子馈电边的放置(图4)。无线电爱好者对于2m波段采用如图4(b)所示的方向放置。无线安装完毕后就可以调整了,只需要在上发射机和驻波比表,增减有源振子及各振子的长度即可使swr=1。</p>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4-01-12
http://www.xtk.com.cn/cpjs/cpjs_gytx_1.htm
火车用的框形天线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4-01-12
刚刚和ba1eo老先生通过电话,下面是部分内容:

实现起来的确困难很多,不光是技术方面的,好多法规方面的问
题难以解决。不如设计制造业余通信卫星可行性反而大一些。

如果想合法的搞这个计划,必须在和协会领导咨询相关法规,还要向国家主管机关打报告,否则有牢狱之苦!

下一步的目标是电oo,让他安排个时间咨询下。

bg1cnx
离线mangoking
发帖
191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4-01-12
最初由 hocool 发表
mangoking请进,
体积确实从现实实现角度考虑不能太大,太坦尼克够大的吧?不是一样沉默。太大的体积造成成本增加,在没有外来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无法实现。
另外郑和号的功能比较简单,不用太大的体积,太大的体积容易被渔民发现,捞走卖废铁。
最后的就是太大的体积我的车无法装,我只有小轿车。
从总的方面看看,体积不能太大。
bg1cnx


hocool您好!

我建议的把体积做大,不是基于会不会沉来考虑。“太大的体积造成成本增加”刚好相反,我认为把体积做大可以降低成本。有了大的体积,可以放置比较多的电池,包括内置的蓄电池和表面覆盖的太阳能电池,如果体积小,要达到同样的电池容积需要购买更昂贵的高能蓄电池;因为内装重物,整个浮标会有很大一部分没在水面下,只有体积大了,内部有足够的空腔,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才够大得放上尽量多的太阳能电池。

“太大的体积容易被渔民发现”浮标外表的颜色、装饰是惟恐不显眼,放在茫茫大海中来看,体积大小与否不是会不会被渔民捞走的重点。

“我的车无法装” 这个,借或租辆卡车吧。:d

我还有别的建议。

楼上好象说到浮标的无线电活动用单片机来控制,我觉得单片机可以实现的功能过于简单,我的想法是:

用单片机和笔记本电脑联合控制。机器设置为定时发射,在当地时间早晨或黄昏的时候开机工作,白天停机用太阳能来充电,这样可以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而且追踪一个通过计算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信号更有意思:d。选用单片机和笔记本电脑都是因为出于省电的考虑。用耗电最少功能简单的单片机控制定时开关机 ,用笔记本电脑获取gps数据,控制发信机工作,计算当地时间,设置单片机的定时开关机。有了笔记本电脑可以在不增加很大成本的前提下增加很多功能,比如加一个摄像头,定时采集一幅浮标所在的环境的图片用sstv发送,增加追踪这个浮标得到的成就感。:d 笔记本电脑当然不要用最新款的,找个二手的486或奔腾本子(小几百块应该可以搞定),拆掉屏幕键盘电池软光驱什么的,只要个光身板就可以了。这下子大个体积浮标的优势就出来了~~~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4-01-12
mangoking

你觉得天线和频率是怎么样的形式?
离线foxcw
发帖
2023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4-01-12
去航道局买一个他们不用的中等大小浮标,空重大概100公斤,在把浮箱一次性充满泡抹就行了。最好找一个后台比较硬的单位挂靠。
离线mangoking
发帖
191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4-01-12
我还不懂天线(菜鸟:p),但我喜欢小环天线http://www.hellocq.net/forum/showthread.php?s=&threadid=64621

频率用十米、六米的比较适合我啦(四级呼号从北京向我家行进中),哈哈:d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4-01-12
郑和号计划实施方案(20040112)

郑和计划需要符合国内法律法规政策和国际海洋管理相关法律,在技术上需要嵌入式pc、材料科学、天线技术、电波传播科学、导航技术等多学科和门类技术提供支持平台。

现有的海洋浮标多为近海浮标,主要用来作气象海文科学考察,通过vhf和uhf进行与岸基数据通讯。还有一部分漂流深海浮标例如argo计划的全球海洋浮标网络,通过卫星传输海洋温度等等资料信息,设计寿命为两年。

在法律法规方面,经过多方考察,中国现在没有任何适合“郑和计划”的法律法规可供使用,该计划和dx、qrp等有明显差别,虽然计划中要用到dx和qrp的相关技术,但在dx和qrp等法规并不适用郑和计划。所以今后在法律法规面前要作一些规避动作,在必要的时候,技术方面也要进行一些调整,实在不行了,就采取灰色行动。

在技术领域目前大致结构:

1、外形材料:在阳光暴晒和海水侵蚀的条件下,郑和浮标的组成材料要经受考验,一般的据率乙西在太阳紫外线的分解作用下可能变的象纸一样脆。

2、天线:天线选用不锈钢作材料,即有弹性有乃腐蚀。郑和一号和试验模型采用10米加感全向短天线。

3、通讯模块:发射接受设备使用廉价的f30或单频发射接收模块改进,发射功率3-5w

4、gps模块:全球定位使用gps-mouse,通过串口连接到中心处理器。

5、电源模块: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电源管理电路组成。太阳能电池使用晶硅电池。蓄电池使用20ah的摩托车专用电平。外加给电脑供电的6ah电平。

6、航行推进单元:尚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即要兼顾效率,又不能产生太多的机械磨损。

7、控制单元:使用嵌入式pc104作为中心控制单元,用来控制电台发报和收听,以及接收gps的坐标信息。

8、密封工艺:使用军用技术,达到2年密封不渗漏效果。在内部安放吸潮济,防止哈气的产生。

郑和号工作流程:

投放海洋后,全套设备进入工作状态。太阳能电池开始给蓄电池充电,并负责给pc和gps和电台提供工作电流。每天定时在0点进行时间校对,pc从gps取得时间修正pc内部时钟。在每日的0:30 4:30 8:30 12:30 16:30 20:30控制中心从gps取得全球经纬度坐标,通过cw发送出去,连续播发10分钟,坐标发送结束后再播放2分钟的fm语音供接收方进行信噪比测试。再有3分钟时间用来接收基地发来的cw命令。cw命令的内容以及含义参见下表。

xx 从郑和号发回基地的命令密码,每次都各不相同,一次一密。
yy基地通过xxxx加密运算出来的结果,附加在以下的命令后面,否则郑和无法对基地台进行身份认证。

01yy0 立即传输当前的gps坐标。

02yy1 下次发报取消。

03yy2 以后的发报全部取消直到接到开始命令。

04yy3 恢复每日发报任务

05yy4 发报时间减半

06yy5 发报时间增加一倍

07yy7 本次命令通话结束

郑和号投放方法:
查询中国海流图,租船放入海流中。
离线foxcw
发帖
2023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4-01-12
hocool,如果你有能力,我可以帮你搭一条桥,到我的大院找高手和你一起完成。我的大院研制出全国第一个自动卫星传输数据的浮标,有自用5000吨级码头,两艘科考船。不过你要自己说动他们。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4-01-13
foxcw请进,

您提供的桥梁在可行性分析结束后可能很有价值。谢谢。我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