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217阅读
  • 112回复

现在通信这么发达还用短波干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zqtang
发帖
29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3-10-21
你们油田的手持机工作在哪个段?
离线SHF
发帖
306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3-10-27
短波短期内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因为一旦发生核战,短波可以最快恢复的,并且是几乎唯一可用的远距通信!
所以,全世界都把短波当做备用通信.
离线老庄
发帖
1345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3-10-27
我们的短波早就不用了,都用大哥大啦!
离线BA4VE
发帖
1180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3-10-28
用cw就一个字 玩
离线ttto555
发帖
21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3-10-29
充满未知才有挑战性,这就是ham的乐趣
离线迷思
发帖
2388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3-10-29
看看电影《垂直极限》《天煞——地球反击战》(美),就知道cw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了,短波是永远的应急通信系统!

用手机平时是方便,一但出现特殊情况,别说全市停电,只要机房所在地停电时间一长就完了。
离线peanut
发帖
201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3-10-30
业余无线电运动,除了大家一起“玩”以外,就是一种灾难备份系统。比如911,纽约的ham当即架设了多个uv中继,对处理灾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业余无线电运动储备了一批无线电人材,能够维修设备甚至自制设备,在发生灾难、战争等情况时,我们的现代化有线通讯有可能部分瘫痪或完全瘫痪(地震震垮你的通讯大楼、火灾烧毁你的通讯大楼、美国飞机炸掉你的通讯大楼、拉灯撞塌你的通讯大楼),此时有人材,有业余设备,就能够较快的恢复必要的通讯联络,并可通过短波将灾难信息发送到其他城市,对别的城市调集物资、了解情况、有效救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cw的优势在于比话音易分辩,因此有效传输距离远,所以被淘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业余无线电运动如果没有储备设备、储备人材的作用,在无线电频率资源紧张的今天,恐怕国家不会免费拿出一些频段供大家玩了。频率资源是有限的。
离线BG2XJK
发帖
7243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3-10-30
he e
最初由 迷思 发表
看看电影《垂直极限》《天煞——地球反击战》(美),就知道cw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了,短波是永远的应急通信系统!
用手机平时是方便,一但出现特殊情况,别说全市停电,只要机房所在地停电时间一长就完了。

不会完的,看我上面的跟帖就知道啦
离线迷思
发帖
2388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3-10-30
回复: he e
最初由 bg2xjk 发表
不会完的,看我上面的跟帖就知道啦


我很清楚电信设备都有备份电源(我原来在的公司就生产电信设备的),但这些后备电源只能维持不长的时间,尤其是手机基站一般是不配发电机的,只有蓄电池,中心机房才配发电机,那么大功率的设备,蓄电池是顶不了多久的,虽然电源中断是很严重的事件,中心机房第一时间就会知道哪里的基站停电,但真的出事的时候也是眼看着一点办法也没有,停电时间稍长就没戏了。

想想前几个月美国大停电时,拿着手机有啥用?:)
离线BG2XJK
发帖
7243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3-10-31
回复: 回复: he e
最初由 迷思 发表
我很清楚电信设备都有备份电源(我原来在的公司就生产电信设备的),但这些后备电源只能维持不长的时间,尤其是手机基站一般是不配发电机的,只有蓄电池,中心机房才配发电机,那么大功率的设备,蓄电池是顶不了多久的,虽然电源中断是很严重的事件,中心机房第一时间就会知道哪里的基站停电,但真的出事的时候也是眼看着一点办法也没有,停电时间稍长就没戏了。
想想前几个月美国大停电时,拿着手机有啥用?:)

呵呵,你有些多虑了,通信网络运营商早就有所考虑了,还有应急通信保障车呢;)
离线bg5bdz
发帖
121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3-10-31
第一是爱好,是玩,第二才是其它,如通信备用系统等。
离线BG7YAX
发帖
47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3-11-02
回复: 回复: 回复: he e
最初由 bg2xjk 发表
呵呵,你有些多虑了,通信网络运营商早就有所考虑了,还有应急通信保障车呢;)


如果真有事情那不是这样,每个城市的运营商都有几部应急通信保障车?现在手机多普及啊~有事了个个掏出来都拨,就算在现在正常情况下它的网络也肯定顶不住,一个基站才几个信道啊~ 有事情的时候手机往往是最没用的~ 就算它机房有电,但是让你拿着手机看着有信号就是打不出去站那干跳,哈哈~
离线BG6IFW
发帖
3813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3-11-02
最初由 peanut 发表
业余无线电运动,除了大家一起“玩”以外,就是一种灾难备份系统。比如911,纽约的ham当即架设了多个uv中继,对处理灾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业余无线电运动储备了一批无线电人材,能够维修设备甚至自制设备,在发生灾难、战争等情况时,我们的现代化有线通讯有可能部分瘫痪或完全瘫痪(地震震垮你的通讯大楼、火灾烧毁你的通讯大楼、美国飞机炸掉你的通讯大楼、拉灯撞塌你的通讯大楼),此时有人材,有业余设备,就能够较快的恢复必要的通讯联络,并可通过短波将灾难信息发送到其他城市,对别的城市调集物资、了解情况、有效救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cw的优势在于比话音易分辩,因此有效传输距离远,所以被淘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业余无线电运动如果没有储备设备、储备人材的作用,在无线电频率资源紧张的今天,恐怕国家不会免费拿出一些频段供大家玩了。频率资源是有限的。



严重同意
离线bd6oc
发帖
1213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3-11-02
从美国“9·11”看业余无线电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ba4rc/陈方

  美国“9·11”尘埃已经落定,制造事件的恐怖份子离他们的末日也已为时不远,但人们对这一事件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的思考却远还没有结束。俗话说,“唱戏的看本,骑驴的看道”,作为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最关心的则是amateur radio在其中的表现。
  在9·11中,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有线、无线商业电信系统都受到损害。纽约市的广播天线就设在世贸大楼顶上。fcc和其他联邦机构一起关闭了,“谁也不知道指望什么”。在飞机撞楼之后数小时里,美国纽约地区的常规通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寻呼机都因严重超负荷而无法使用。离事件中心五十英里范围内的电话都拨不出去,互联网服务也出现了大塞车现象。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持续大量的呼叫涌入,曼哈顿地区的电话“经常要拨十五至二十遍才能接通”。
  大量救援人员向各出事地点涌去。军队训练有素自不必说,问题是各种民间救援力量的协调调配:在曼哈顿,有红十会在世贸大楼现场周围搭起的十二个临时救护所;有基督教的“救世军”组织;有为救援人员提供净水和食物的,有为被救人员提供体检和休息的,有接待安抚遇害人员家属的、提取dna样品的······。在华盛顿,在宾夕法尼亚,在所有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的地方,无一不是如此:车辆不能随意进出,而各种信息却亟待集中和流通。人员、物资、车辆,一切都需要畅通的实时通信保障。
  业余无线电的力量很快被动员起来,“amateur radio volunteers”——业余无线电志愿者成为人们信赖和尊敬的对象。纽约的ares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在事件之后不到五分钟便迅速活跃起来。通过ares业余无线电应急服务系统和races业余无线电民间应急服务系统,全美ham们立即被告知:“这不是演习!”在纽约,五百多名爱好者立即加入救援队伍。在华盛顿,ham们群起支持设在五角大楼停车场里面的中继。在本宾夕法尼亚坠机现场,住在附近的w3kkc马上安排了预备的中继通信设备,提供给进出现场的红十字会和其他所有处理事件的单位使用。许多爱好者从美国各地甚至从加拿大赶来,更多的则是在互联网上登记,随时准备上前线。
  arrl各地方常的“紧急情况协调员”担负起了组织指挥任务;加入救援队伍的ham志愿者在各事发现场附近架起了超短波中继台,并迅速成为沟通红十字会与各救援现场、与救世军等民间救援力量的主力。在世贸大楼现场,ham志愿者们按二十四人(或更多)一班分派到红十字会的十几个临时救护所;在华盛顿特区,ham为当地五所医院之间的通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并与races联网,援助了超载的美红十字会电话系统;ham们最多时曾在五角大楼附近安置了六个业余电台——短波和超短波的;佛吉尼亚的协调员n4nw呼叫华盛顿特区的ham努力支援救世军,提供通信以协调交通和物资;马里兰区的协调员wa1qaa积极帮助征集志愿者;志愿者k1oe成了曼哈顿与临时救护所间的通信员,每隔一小时便向红十字总部报告救护所人员的状况,他在那里坚持了20小时。
  大量业余无线电通信设备被用于应急通信保障:曼哈顿岛上的wb2zse147mhz、由ares/races共用的应急系统成为应急情况交换的主要通道;新泽西的红十字应急网使用了no2el145.37mhz中继台,而ws2q的中继与纽约的ares/races网在147.00mhz相连。这些网起到了协调志愿人员和献血人员的作用;奎恩地方的红十字应急通信服务活跃于由许多地区俱乐部和组织捐献的wb2qbp中继台。与纽约一河之隔的北新泽西是纽约ares放心的后备。在那里,ham在设立的四个红十字站支持出现问题的电信通信,那里同时也为进不了曼哈顿回不了家的人提供了庇护。kb2fy、ke2zz驾车从南泽西赶来,建起了“成为脊梁”的2米台,使当地应急办公室和一个红十字网沟通。约12名ham利用146.46mhz、n2arc的中继台帮助设在普林斯顿的新泽西红十字中心······
  许多ham“应召”加入到非业余无线电的应急通信网中并成为骨干:军事联合无线电系统mars的shares网络(一种不太著名的应急服务叫shares,即与mars相辅的美国商业部的国家通信系统的短波“共享资源”计划,它允许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当正常通信中断时与联邦机构的操作员联络,此网络工作在业余频段以外的政府频率。)对攻击世贸大厦攻击事件做出了迅速反映,成为所需联络的许多关键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后备。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布在50个州的几百名经过训练的志愿操作员能够及时上线。这些由海军、空军和mars管理人员选择的业余参加者提供了熟练的网络主控台以及宽广的地理覆盖。shares应急通信共工作了15小时,美国家通信系统总部收到了800多个电台从全美国发出的有用的报告。对救世军的紧急无线电通信网satern,业余无线电也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satern的要求,w9sww、n9sa、w9ib等通过在八层楼上架起的一付双极天线与灾区的救世军通信网联络,连续两天后才减少至1400utc正常网络时间。satern请求业余无线电志愿者继续监听网络频率,以确保所有需要的消息能得以传送。另一个活跃于救灾工作当中的国际志愿者组织——react国际,“无线电紧急联合通信队”,曾要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支持在纽约市的救世军,帮助协调通信和支持该组织的其他成员。
  大量业余无线电志愿者被分遣到灾害现场。在纽约阿姆斯特丹大道的红十字站,在奎恩的红十字机构,在曼哈顿和西雅运动场——数千应急事件工作者建立的若干红十字临时救护转运站,作为工作人员,建立和维护通信。此外,还有近二百三十部业余电台在美国二十三个州参与了救灾通信。
  ham志愿者的工作艰苦卓绝。在世贸中心现场,他们随身携带着v/u收发信机、电源、天线和电缆,穿戴着长靴、防尘面罩甚至呼吸器、乳胶手套,带着瓶装水、食品——事件中心周围的岗位都需要这些东西,根据所分配的任务,不断地转移,“在如同地狱般的环境里”频繁地呼叫联络,并用自己的衣服保护着设备,一干就是十二个小时。在五角大楼现场,大量建筑设备和支持救险人员照明的发电机产生了巨大噪音,打开后的五角大楼还发出其它许多射频信号,使通信环境十分复杂:中继台狂跳不止,找不到一个噪声电平低一点的频率。但他们坚持工作直至十八日救世军通信网恢复正常。在最初的30至40小时里,每一个ham志愿者都成了“铁人”。不仅如此,他们还参加了其它需要的救援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很出色。
  提供了能覆盖全国的应急通信服务,提供了大量通信器材,提供了大量训练有素的通信骨干,业余无线电这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各方面的肯定和赞扬。在五角大楼现场,特别的戒备令“风都休想不经检查就吹过去”,但HAM志愿者却能在那里备受信任;一些从其它地区远道而来的人因为人数已够没能加入志愿者队伍,但作为HAM便又立即被“录用”。“你们完成了一件伟大的工作”,“在这两天里全国业余无线电军团成为努力的支柱”,“业余无线电通信显示出非常强大”,“它表现了勇气、‘能够做’的勇气,它也表现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爱国主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被证明他们本身就是在需要时对社会有价值的资源和服务”······无数赞誉之词来自政府官员、其他救灾机构负责人,来自人民群众。
  业余无线电在过去、在将来,都是社会需要的一个部分,这从上述事实中得到的答案是肯定无疑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业余无线电之所以发挥如此出色的作用,与其长期的努力和发展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人数众多、实力雄厚。仅纽约一地,就立即征集了五百多ham,还有各地数不清的参加者。各种各样的设备器材,立即就被派上了用场。虽然也有一些如八重洲、mfj等公司的捐赠,但主要的还是他们自己的和平时使用的。其次是arrl成员们的训练有素。在极短的时间里、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他们能保证通信,多网络、多方式、多频率,只要他们出现了,便“立刻使通信变得顺畅”。平时建立起来的一套有序的组织也是业余无线电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ares业余无线电应急服务”、“races业余无线电民间应急服务”、arrl各地区“紧急情况协调员”,还有那些与其他官方的民间的或准军事性的通信系统之间的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平时建立起来的许多中继网络,等等。正是有这多重的“组织保证”,才使应急通信真正能够“应急”。
  从通信手段看,建立有效的vu波段中继系统应是未来业余应急通信尤其是城市业余应急通信的主攻方向。现代公众通信系统日臻完善,临时替代手段和自我修复能力也日益强大。其危机的出现往往是短时间的(数小时或数天)、局部性的(城区的一部分或更小),需要快速、多点、可移动的通信网络在普通民众与专业机构之间架起信息交流的桥梁。而能满足这种需求最好的通信手段应该是对讲机加中继网。加强民间的监听力量、适当扩大业余无线电监听范围也应成为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努力方向。如果能够把那些从专业岗位上退休退役的通信技术人员组织起来,赋予他们业余监听的义务;如果组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有意识地监听市民波段(这在我国刚刚开放但一定会很热闹)并赋予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与之联络的权力,则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就可能“借鸡生蛋”,能力得到迅速增强。
  中国的业余无线电通信起步迟、发展慢,要真正成为一支有效的民间应急通信力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有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有新老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孜孜追求,亲身经历那“令每一个业余无线电操作者自豪的时刻”一定会到来!
离线老庄
发帖
1345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3-11-02
总结:业余无线电通信有事时有用,无事时无用!
离线BG4-2-12747
发帖
1611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3-11-02
回复: 亦  
最初由 bg2xjk 发表
别着急,等微波设备都淘汰下来咱们火腿就可以玩微波啦,到时找腿友非常方便,只要看那栋建筑上有水平放置的大锅,然后再顺着大锅所指的方向,就可以找到更多的腿友啦



:d 把大锅放到狗狗的窝里,让你找不到 嘿嘿
离线peanut
发帖
201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3-11-03
想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如果有一群ham,则地震消息就会极快的发送到北京,也省得当时的领导人两眼一抹黑,不知道震中位置和损害情况。
早救助也许能在死亡的20多万人中救活至少几万人,多1分1秒都能多救活几个人。
可惜,那年代,听短波收音机都是偷听敌台的罪,更别说发射电波的业余无线电运动了。
海难事故中,也有相当部分是ham们收到的遇难信号才得到救援的。
离线老庄
发帖
1345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3-11-03
今非昔比.
离线BD7RL
发帖
3550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3-11-03
最初由 tzqtang 发表
我感觉业余无线电,没有跟上现代通的发展,为什么不用数字话?老用cw,ssb。

cw、ssb是最能体验操作技术的,如果用数字话,就没什么操作技术可言,任何一个人只要会说话都可以用了。
再说,从古到今,不会有任何一种调制方式能象cw那样占用频带窄、效率高、通信距离远等有这么多优点。
离线蓝梦祥
发帖
8775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3-11-04
不用短波留做什么(不用好象有点浪费,现在的广播都是被老中医和老军医占用了。用来教育全民医疗)。能就用,到节日的时候你打手机和长话看看。忙死了。所以过节的时候我们几个朋友都用对讲机。(小灵通也好难打的。当然市话固定电话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