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575阅读
  • 23回复

关于那个坑——在推挽放大器抽头和电源之间架电感的纯技术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一异
发帖
868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8-04-27
[quote=bg7im]个人看法,请斧正:
  主要就是烧管子,其它都是副作用.所以耐压要够,包括电容(ac/rf耐压,不是dc),另加稳压二极管保护(背靠背)("胆机"有放电间隙,防过压)。反峰发生在信号的迅变,持续时间<<信号周期,对输出功率的贡献比烧管来说,是微不足道.对输出功率的贡献得益于rfc,切断了rf的短路.……quote]

1. 你说的大概是甲乙类放大器,而不是甲类放大器。

2. 你说的问题的确可能存在,但是可以克服的,办法就是两只晶体管先开后关,保证电流通路始终畅通。和半桥式电炉不同,由于那个电感的存在不会出现电流尖峰。
后来我发现所谓电流开关模式丁类放大器就是这样用的,因为bjt晶体管关短速度比刀捅速度慢,所以肯定是先关后开。实际上对于这种电路,如果没有那个rfc,必须另外设法解决两只晶体管同时道通导致的尖峰电流问题。

最后,我的原文只是考虑的理想状态,并没涉及这些具体问题,我的意思只是说:电杆足够大,那么这个放大器只能输出方波。

3. 有一个问题你可能不太了解:即使采用乙类(或甲乙类)放大器,宽带射频功放的效率通常也只能做到50%多一点,有时候甚至还做不到。用甲类放大器的缺点无非就是效率低,甲类放大器理论效率最多50%,相比之下,对于宽带射频放大器来说采用甲类放大器并非不可思议的事情。
而且,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频谱利用率较高的调制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psk 和qam 调制。这些调制信号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包络峰值存在差异,峰均比(即峰值因子crest factor)较大,这要求放大器必须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否则非线性影响,如互调失真,会导致频谱再生,进而产生邻道干扰。
所以,你所说的甲类甚至乙类放大器无用论是不成立的。

4. 你不会认为我不知道rfc的作用吧?如果不采用这里所说的电路结构并不意味着不用rfc吧!比如,在这个电感和变压器之间对地接一个电容,那么电路的特性就完全变了。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8-04-27
以前刘洪财的一本发射机(主要是电子管发射机)的书籍上有所介绍类似末级的工作状态。现在我这书堆了一时找不到了。大约的思路是提高效率通过改变电源的瞬间相位,利用移动高次的相位实现。分析下来最后得出结论1,改变导通角并且属于非a非b非ab类型。2,有点类似音频otl,ocl的自举电容作用。
细节要看书了,当时没仔细研究过。
离线bd4jk
发帖
4456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8-04-28
diy也好,爱好也好。
事物本是复杂的
你我都是摸象的的人
毕竟你去摸了一次
业余无线电有好多共同话题。
和为贵。
离线一异
发帖
868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8-04-28
'
diy也好,爱好也好。
事物本是复杂的
你我都是摸象的的人
毕竟你去摸了一次
业余无线电有好多共同话题。
和为贵。
'

我们没吵架吧?